【摘 要】教材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如何選擇適合的教材無疑具有現(xiàn)實意義。本文以專門用途英語(ESP)教材評估理論為基礎,通過定性和定量結合的科研方法調(diào)查教材的使用者對教材的意見,對比分析現(xiàn)行高職英語視聽教材的適用性和有效性。建立并完善一套適用與我省高職高專英語視聽課程教材的評估標準,提高教材的編寫質(zhì)量和開發(fā)教材,引起教材建設部門和教材編寫人員的對教材評估的重視。
【關鍵詞】教材評估 使用評價
一、研究背景
隨著高職教育的蓬勃發(fā)展和英語教學改革的深化,各種統(tǒng)編和自編英語教材出版和被廣泛使用。據(jù)統(tǒng)計,目前我國已經(jīng)出版的高校英語教材近千種(劉,2006)。英語教材作為語言的重要輸入和重要媒介,如何選擇合適的教材無疑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目前我國學者對英語教材評估的研究主要停留在理論研究工作上,對研究工具設計方面的研究比較少,多數(shù)局限于介紹國外已有的評估理論或者這些理論基礎上進行證實研究。趙勇等(2005)指出,“中國的教材研究工作非常需要科學客觀的教材評估體系?!币虼?,在借鑒國外英語教材評估標準的基礎上,不斷深入我國英語教材評估研究是當務之急。
二、文獻綜述
國外學者對教材評估的研究分初期,成長期和發(fā)展期三個階段,研究的對象包括評價的概念、標準、范圍、內(nèi)容、功能、評價的主體、過程、方法和原則等。
教材評估離不開教材使用者對教材的使用評價。McDonough Shaw (2003) 的教材評估細則是以教師為中心進行的教材評估,并十分注重交際法的使用。該細則由3個階段組成:外部評估、內(nèi)部評估和整體評估。外部評估主要從教材外部如封頁、設計、說明、目錄等進行總體的印象評價;內(nèi)部評估是對教材進行深層次的調(diào)查,主要包括語言技能、教材的分級和排序、語言素材的類型和真實性、測試和練習以及教材對不同教師和學生學習風格的實用性。整體評估是對教材的可用性、使用彈性及可改編性等方面進行考量。該細則的不足是對學習者的評價和反饋關注不夠。而Breen Candlin (1987)教材評估指南認為教材評估應考慮學習者的需求和興趣,強調(diào)以學生為中心來評價教材,并提倡任務型教學法,因此教材評估的內(nèi)容十分重視教材自身所包含的課堂活動。該評估指南結合了對學生學習方法、技巧培訓和課堂學習因素的考慮,將教材評估從單一的以教師為中心擴展到學生。Cunningworth(1995)也十分重視學生的需求和學習過程,他指出學習者的反饋能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教材進行調(diào)整也使得編寫者修訂教材更符合學習者的需求(趙,2006)。他根據(jù)評價時間提出三種評價類型:使用前評價、使用中評價和使用后評價。同樣,夏偉蓉等(2004)強調(diào)“在(教材)評價體系中設置學生評價教材的項目十分有必要”(P.21)。因此本文也通過問卷和訪談的方法來調(diào)查目標教材在高職教育環(huán)境下的適用性。
目前,國內(nèi)對教材的研究已進入了系統(tǒng)階段。研究主要著眼于宏觀研究,細節(jié)研究如針對某一門課程的教材研究、語言知識和技能在教材中呈現(xiàn)的方式等的研究比較少(劉,2006)。
綜上,本文將研究對象確定為高職英語聽說教材。從學習者的角度,通過問卷和半結構訪談調(diào)查學習者對目標教材的滿意度。同時,由于學習者對于教材評估的理解不深,容易導致評估的可信度不高。除了對學習者問卷的信度和效度檢驗外,同時從教師的角度對教材進行評估,以保證研究的客觀性和有效性。
三、研究方法
本文旨在對比調(diào)查教材使用者對兩套目標教材的使用評價。結合Breen Candlin(1987)教材評估指南與Cunningworth(1995)的評估模型,學生教材評價采用以學生為中心設置的評估框架,修訂后的評估項目包括:題材、選材難度、策略、練習等四個方面。教師教材評價采用以教師為中心的McDonough Shaw (2003) 教材評估細則。根據(jù)高職英語聽力的教學特點、課程教學要求和學生需求等對該評估細則修訂后形成評估項目包括:教學理念與方法、教材的分級和排序、聽力錄音的真實性、聽力策略、聽力練習、教材可用性等六方面。
1.研究問題
本研究擬在探討目前高職英語教育廣泛使用的兩套英語視聽教材在多大程度上受到教材使用者的肯定。
教材使用者——在校學生對目標教材的使用評價如何?
教材使用者——教師對目標教材的使用評價如何?
哪套目標教材的使用評價更高?
2.研究對象
通過調(diào)查2009至2012學年海南省各高職院校使用的視聽說教材,使用最多的兩套教材為: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的《新世紀高職高專英語教程》(5所院校使用,使用冊數(shù)為13303冊)和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的《世紀商務英語聽說教程》(3所院校使用,使用冊數(shù)4571冊)。由此可見,對這兩套教材進行研究有實際的意義。調(diào)查對象來自兩個群體:1)海南3所高職院校603名高職英語專業(yè)的學生,調(diào)查對其使用的目標教材使用后評價;2)高職高專48名視聽教師,調(diào)查其在教學過程中對目標教材的意見和反饋。
3.測量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用問卷調(diào)查和半結構訪談的方式展開調(diào)研。錢媛(1995)曾經(jīng)提出外語教材的評價的途徑,其中之一就是“通過問卷調(diào)查或半結構訪談了解適用該教材的師生意見”(錢,1995,P.17)。定性和定量的結合有效增加了教材評價的客觀性和可靠性。
1)定量分析:學生問卷主要是獲取學習者對目標視聽教材使用的反饋及意見。問卷按linker表從1絕對同意,2比較同意,3同意,4不同意到 5絕對不同意五個等級設計。問卷由兩部分構成,第一部分收集學生背景信息,第二部分收集學生對教材的評價。設計是基于 McDonough Shaw (1993)的教材評估模型框架基礎,根據(jù)高職視聽說的特點設計,涵蓋題材、選材難度、策略、練習等四個方面。由于教師的樣本較小,教師評價主要通過訪談的方式,內(nèi)容涵蓋教學理念與方法、教材的分級和排序、聽力錄音的真實性、聽力策略、聽力練習、教材可用性等六方面。
2)定性分析:通過對學生和教師訪談,深入了解他們對目標教材的反饋。參與訪談的教師共48名,使用目標教材《世紀商務英語聽說教程》的教師23名和使用目標教材《新世紀高職高專英語教程》的教師25名。
4.數(shù)據(jù)收集與分析
1)學生問卷的信度和效度檢測
在正式調(diào)查前做試點研究數(shù)據(jù)分析,通過做項目分析,用獨立樣本T檢驗的分析方法,檢測出35道題目中有32題能夠很好的區(qū)分受試者(α<0.05),并排除了3道不適當?shù)膯柧眍}目。有效問卷KMO值為0.873,表明樣本大小符合要求,同時,Bartlett球體檢驗結果顯著水平值Sig.=0.000(<0.05)表明原始變量之間有顯著的關系,因此該問卷收集的數(shù)據(jù)適合于因子分析。最后形成的問卷包含32個項目,涵蓋題材、選材難度、策略、練習等四個方面。通過效度檢驗,該問卷的總量表的信度系數(shù)Cronbach alpha=0.9190(<0.70),表明問卷有較高的信度。綜合四個因子信度和總信度量表的結果,沒有發(fā)現(xiàn)嚴重影響內(nèi)在一致性的項目。因此,該問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2)問卷與訪談
學生作為評價的主體,對教材的判斷會受到心理和主觀思維的影響。為保證評價的客觀性和可靠性,在評價前對學生進行培訓,使其了解評價的目的、意義和評分標準。問卷采取不記名形式,投放在海南三所高職院校不同專業(yè),保證調(diào)查結果具有代表性和可信度。針對問卷中的突出現(xiàn)象,訪談能夠進一步準確了解師生的真實評價。
四、學生問卷與訪談結果與分析
1. 題材
根據(jù)學生對問卷的反饋,通過SPSS描述性統(tǒng)計得出學生對于教材題材的滿意程度?!妒兰o商務英語聽說教程》(以下簡稱《世紀商務》)在題材的多樣性、涵蓋的范圍廣等方面獲得85.9%的認可率,高于教材《新世紀高職高專英語教程》(以下簡稱《新世紀》)(73.2%)。訪談發(fā)現(xiàn),學生希望《新世紀》能有更寬的題材覆蓋面,如涉及實事新聞、政治、經(jīng)濟、商務、科技、文化以及娛樂方面等內(nèi)容。學生指出《世紀商務》在內(nèi)容編排上缺乏生動的圖片,內(nèi)容不夠豐富。因此希望增加一些具趣味性和新穎性的材料以及與英語等級考試相關的聽力內(nèi)容。
2. 選材難度
學生對選材難度的肯定程度有所下降。75.4%的人指出《世紀商務》的篇幅長度適中,而24.6%認為偏長,難以集中精神去理解。24.8%的人也認為《新世紀》聽力材料篇幅過長。數(shù)據(jù)顯示《新世紀》材料難易程度適中,符合大多數(shù)受眾學生的水平。但由于抽樣產(chǎn)生的受試者英語水平不一,有人認為聽力材料過于簡單,其他人則希望降低難度,這說明在選材難度上應考慮不同層次的需求。使用教材《世紀商務》的學生有87.2%認為材料詞匯比較簡單,希望增加實用性強的詞匯而減少專業(yè)詞匯。87.9%的學生對《新世紀》持同樣看法。詞匯難度偏低不利于學生吸收,因此在選材時需考慮詞匯難度的比例和層次。77.4%(《世紀商務》)和22.3%(《新世紀》)的人選擇了“語法知識影響了聽力理解”,說明部分選材涉及語法知識較多較難。對專業(yè)性強的材料,學生希望能配聽力原文以更好地理解原文。使用《新世紀》的學生比較滿意聽力材料的語速,88.6%的人認為語速跟得上。只有78%認為《世紀商務》語速適中,音頻材料語速較快。因此得出《世紀商務》在語速上比《新世紀》更具有挑戰(zhàn)性。
3. 策略
由于聽力策略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聽力技能和提高聽力水平,學生對于聽力策略比較重視。75%的受試者基本認可《世紀商務》中設計的聽力策略模塊,認為策略的介紹有助于理解聽力內(nèi)容。當問到聽力策略的教材中的作用,77.4%認為會在練習中使用到講授過的聽力策略。受試者對《新世紀》策略介紹和使用的評價與《世紀商務》基本一致。
4. 練習
聽力練習方面,23.3%的學生指出《世紀商務》練習形式缺乏多樣性。同樣,22.5%的人認為《新世紀》應在練習上采取多種形式。83.9%的學生提到《世紀商務》“練習的設計與語言點結合”較好。97.9% 認為《新世紀》這方面設計得較好。當問到教材“是否能用語言點知識進行對話、討論和寫作等其他技能練習”《世紀商務》得到學生86.2%的認可,而《新世紀》獲得88.5%的肯定。說明兩套教材在技能訓練方面結合得較好,能夠促進“聽說讀寫”綜合技能的培養(yǎng)。學生普遍認為《新世紀》在“聽”和“說”方面?zhèn)戎赜凇奥牎?,建議加重“說”的比重。89.3%和82.2%的學生比較滿意《世紀商務》和《新世紀》中配備的光盤及其他音像資料,認為這些輔助資料有利于學生自學。從訪問得知,學生認為在練習選材上,如果聽力材料配視頻更容易理解,每個單元后都能配有對套的練習,更有益于鞏固。
五、教師訪談結果與分析
為保證教師訪談結果的有效性,抽樣教師的教學經(jīng)驗從3至15年不等。整體來說,教師們基本認可《新世紀》內(nèi)容的安排,注重由淺入深。但內(nèi)容不夠新穎,不貼近生活,選材不具廣泛性和多樣性。雖然每個單元的容量適中,但仍有必要補充其他聽力練習。練習和任務的設計不夠真實,較枯燥,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聽力練習的難易程度適中,適合目標學生的水平。受訪教師認為《世紀商務》適合學生的基礎,能反映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需要,不足是該教材體現(xiàn)的教學方法不太符合課堂教學的需要。具備11~15年教齡教師認為配套的教師用書對其備課上課幫助不大,但教材配備的磁帶有利于課堂教學和學生課后自主學習,同時聽力策略模塊的設計對學生提高聽力水平有幫助。具5年以下教學經(jīng)驗的年輕教師對教材的看法有所不同,對整套教材的評價頗高,認為該教材的排版布局合理,話題和內(nèi)容都比較新穎,貼近學生生活,較贊同該教材練習的設計。該教材的不足是不能兼顧“說、讀、寫”其他三項技能的培養(yǎng),同時錄音材料的語速偏快以及選材的難度偏大。
六、結論與建議
劉曉華強調(diào)教材編寫要更多傾聽教材使用者的意見,使教材在編寫內(nèi)容、使用方法和語言理念等方面更具包容性(劉,2006)。本文對教材《世紀商務英語聽說教程》和《新世紀高職高專英語教程》進行了使用后評估。在參與評價的兩套教材中,通過SPSS描述性統(tǒng)計量表可以看出,學生對《世紀商務英語聽說教程》的認可度普遍比《新世紀高職高專英語教程》高,有13個項目的平均數(shù)mean 均低于《新世紀高職高專英語教程》。88.5%的學生認為《世紀商務》四冊教材內(nèi)容的銜接性好。學生對《新世紀》的銜接性也持認可態(tài)度,只有18%的學生認為內(nèi)容之間缺乏銜接性。因此筆者建議教材的編寫應考慮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生更傾向于接受練習以視頻的方式呈現(xiàn)。教材排版時考慮到循序漸進的原則,用背景知識和相關圖片材料豐富教材,增加和豐富教材的實用性,使學生能以致用。
本研究也存在不足之處,如研究只對教材有限的四個方面(題材、選材難度、策略和練習)進行了分析評估,未涉及其他方面,因此不能全面反映教材的適用性。研究對象雖然包括學生和教師,但是由于教師樣本太小,只進行了定性的分析缺乏定量的探究。教材評估工作涉及教師、學生的需求分析,涉及教材使用者的使用評價,還有教材自身的深度解析。因此教材評估的另一個研究視角可從教材自身出發(fā),對教材進行更深入的內(nèi)部剖析。教材評估對促進教學具有重要的作用,因為教材評估不僅“有利于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對教材進行取舍或調(diào)整”而且也利于編寫者發(fā)現(xiàn)教材的優(yōu)缺點,更好開發(fā)和修訂教材(程,2002,P.95)。
【參考文獻】
[1]Breen, M.and C.Candlin. Which materials? A consumer's and designer's guide[A].In L.E.Sheldon(Ed.). ELT textbook and materials: Problems in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C].London: Modern English publications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British Council, 1987:14-28
[2]Cunningsworth, A. Choosing Your Coursebook. London: Macmillan Publishers Limited,1995.
[3]Ellis, R. The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s, 1997.
[4]McDonough, J. and Shaw, C. Materials and Methods in ELT: A Teacher's Guide. Blackwell Publishing,,2003.
[5]Tom Hutchinson and Alan Waters. 1987.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6]程曉堂. 英語教材分析與設計(修訂版)[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
[7]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劉曉華.英語專業(yè)綜合英語教材研究[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
[9]錢瑗. 介紹一份教材評估一覽表[J].外語界,1995(1).
[10]文秋芳.編寫英語專業(yè)教材的重要原則[J].外語界,2002(1).
[11]夏偉蓉, 呂長竑, 魏俊軒. 從學生網(wǎng)上評價教師課堂教學質(zhì)量調(diào)查分析大學英語教學和教材[J].上海:外語界,2004(03).
[12]趙勇,鄭樹棠. A new exploration in the evaluation of college English textbooks [J]. 中國英語教學,2005 (4).
[13]趙勇,鄭樹棠.幾個國外英語教材評價體系的理論分析——兼談對中國大學英語教材評價的啟示[J].北京:外語教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