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學習成績如何,部分取決于學習者的智力,即認識力,思維力,想象力,記憶力,模仿力等。但除此之外,一些非智力因素對學習成績的影響也不容忽視。本文著重探討學習動機對英語學習的影響,以及學習動機的培養(yǎng)。
【關鍵詞】學習動機 英語學習
二語習得是一個極為復雜的過程,它涉及許多因素。其中,學習者自身的因素,如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態(tài)度以及意志力等,在外語習得過程中的作用是最直接和主要的。本文僅就學習動機對英語學習中的影響談談自己的看法。
英語在當代學校教育中已經成為一門必不可少的科目。然而,現在普遍存在的一個現象就是許多學生對英語學習不感興趣,以至于他們的英語成績低下。而且,英語作為一門外來語在中國被教授,學校及家庭基本不能夠提供真正學習英語的環(huán)境讓學生通過聽,說,讀,寫等方式練習英語。這種情況容易導致學生產生英語無用,無趣且難度太大等思想,并在英語學習中產生消極的情緒,如焦慮,厭煩等。所以,幫助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建立正確的觀點及思想是當今教師刻不容緩的職責。英語作為一種復雜的語言體系,它的詞匯,語法等都可能成為學生學習的難點。因此,許多學生認為學習英語不并輕松,甚至是種煎熬。長此以往,學生便會失去對英語學習的動機。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該盡可能的幫助學生降低學習的難度。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關于興趣與學習之間的關系已有許多學者做出了大量的研究。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學習的最好動力就是對學習材料產生興趣”。有了學習的動力與求知欲學生才會盡他們的努力來進行學習,才可能獲得一個較好的成就。
一、學習態(tài)度、動機與學習成績的關系
學習態(tài)度與動機是影響外語學習的重要情感因素,態(tài)度端正、動機強烈被視為外語學習成功的關鍵所在。國內外都有許多學者對學習態(tài)度、動機與學習成績的關系進行大量的研究。
人們常常將態(tài)度與動機同歸于影響外語學習成敗的一組因素而使兩者的概念混淆起來。按照Gardner的理論,態(tài)度與動機的意義被區(qū)別開來。Gardner認為,外語學習動機包括四個方面:目的、學習的努力程度、達到學習的愿望以及學習態(tài)度。態(tài)度只是動機因素的組成部分之一,態(tài)度與動機有著直接的聯系,并受動機的支配。
動機的基礎是態(tài)度。“態(tài)度是一種后天形成的,對某種東西的一種持久的贊同或不贊同的意向”。即人們對某事或某物的一種肯定或否定的心態(tài)及由此產生的行為傾向。如果一個人對目標語本身以及目標語民族文化有好感,渴望了解其歷史、文化及社會,那么他就會產生良好的動機,采取積極肯定的態(tài)度,有利于語言文化的學習。反之,如果學習者對目標語及其民族文化持消極態(tài)度,僅僅因為外部壓力而不得不學,那么這種學習可能僅僅達到外部需要所要求的最低水平。結合性動機和同化性動機就是以對目的語及文化的一種肯定態(tài)度為前提的。而抱有工具性動機的人卻不一定對說目的語的人民及其文化懷有肯定態(tài)度。Gardner和Lambert對此做了大量試驗。以檢測態(tài)度與對英語掌握程度之間的關系。研究主要包括學習者的社會態(tài)度、價值觀、動機及學習效果。結果顯示:對目的語及其人民的態(tài)度同對該語言掌握的程度成正比。美同語言學家Krashen指出: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學習動機、態(tài)度、興趣等直接關系到學習效果。他認為與學習能力相比,學習態(tài)度對英語的學習更為重要。心理語言學的研究也證明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對目標語國家的人民與文化的態(tài)度以及相應的學習興趣共同決定著語言學習的進程。近年來,我國外語教學界對外語學習的態(tài)度動機因素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也存在許多問題,如:研究者大都遵循國外的外語學習動機態(tài)度研究模式,研究視角過于單一,缺乏創(chuàng)新性;研究結果不能涵蓋所有的學習者;在影響外語學習的情感因素中,對態(tài)度的研究重視不夠,理論概述不夠全面等。
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指出:“動機與學生的關系是典型的相輔相成的關系,絕非單向性的關系?!眲訖C強度與學習效率成正比關系,動機強度越高,學習效率就越大;反之,動機強度越低,學習效率越小。
二、學習動機的培養(yǎng)
(一)合理利用競賽,激發(fā)學生動機
心理學實驗證明,適當的競賽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斗志,鼓舞他們積極向上,克服困難,完成學習任務,獲得優(yōu)異成績。大學生表現欲也很強,根據這一特點,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筆者總是安排各種競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如學完一個單元后,要求學生按照本單元的話題,四人為一組進行對話表演,并以小組形式組織競賽,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即使是成績較差的學生也能融入這一氛圍中去練一練,說一說,演一演。實踐證明,適當組織競賽讓學生在比賽的氣氛中學習知識,學生學習積極性很高。
(二)適當利用表揚,強化學習動機
研究表明,對學生的評價,表揚應多于批評指責,才能更好地激起學生積極的學習動機。當學生回答的問題準確無誤,心情自然愉悅高興,渴望得到肯定與表揚,這時,教師的一個贊許的眼神,會心的微笑、鼓勵的動作,都會使學生領略到成功的喜悅,學習的積極性愈來愈高漲,學習的興趣愈來濃厚。所以,無論在課內或課外,當學生取得些許進步時,我都會及時地對學生進行表揚。實踐證明,適當適時的表揚,能調控學生的情緒變化,激起學生興致勃勃的求知欲望,使學生保持旺盛樂學的情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達到師生心靈與情感的溝通,起到強化學生學習動機,提高教學效率的作用。
三、正確利用反饋,刺激學生的學習動機
反饋是激勵學生學習動機的一種重要形式。學生學完新知識,他們往往會通過讀、說、演、唱等形式來表現出來,教師對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有了具體的了解之后,就要讓學生及時了解自身的學習結果,包括作業(yè)的正誤、成績的好壞、應用所學知識的成效等等,這樣就能夠激發(fā)學習的動機,提高學習的熱情,增進學習的效率。在教學工作中,筆者努力實現與學生面對面的交流,而不是僅僅局限于課堂上。在課后,找個別學生交流、談心,耐心仔細地分析他們的優(yōu)缺點,個別輔導他們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并適度地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具有一定挑戰(zhàn)性的任務。通過以上信息的反饋,讓學生體會到教師時時對他們的關注與關心,刺激學生進步努力學習的欲望。
學習者在學習中的積極動機對他們的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許多教師認為學生的動機可以作為決定他們學習英語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據。積極向上的情感可以幫助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英語的學習活動中。美國語言學家Krashen提出的情感過濾說認為,有了大量適合的輸入環(huán)境并不等于學生就可以學好目的語,二語習得的過程還受到情感因素的影響。
從教育心理學來講,學習動機實際是指推動和維持人的學習的心理動因。首先,動機影響著學習者的英語水平。具有積極動機的學生樂于學習英語,并且愿意參加各種與英語學習有關的活動來提高自己,因此,他們可以得到較好的效果。其次,動機可以影響學生的學習投入程度。對英語學習持有積極動機的學生,會盡自己的努力來學習英語,他們學習較認真,且努力程度比持有消極動機的學生高,且可以持之以恒地積極學習。最后,動機會影響學生的課堂行為表現。課堂活動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過程,它不僅需要教師的授課,還主要表現在學生的學習方面。研究顯示,學生上課的表現同學習動機成正比,即持積極學習動機的學生在課堂上比較活躍,成績也比較出色。而如果學生的動機不夠積極,那他們可能不會主動參與到課堂上的各種教學活動中。這樣他們在學習上就會變得被動,學習興趣也會逐漸減小,學習成績隨之下降。
對教師而言,創(chuàng)設愉快和諧的課堂氣氛,幫助學生建立積極的情感與教授課堂教學內容同樣重要。讓學生在學好的情況下,還要保證心理健康,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得到最真實、最生動、最和諧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Gardner, R. C. Lambert, W. E.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Rowley[M]. Mass: Newbury House, 1972.
[2]文秋芳. 英語學習者動機、觀念、策略的變化規(guī)律與特點[J]. 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33(2):10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