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素質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注重開發(fā)學生的潛力,促使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fā)展。高中生物學教學對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有著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應充分利用生物學知識的文化和教育價值,積極探討生物學知識與素質教育的最佳結合點,以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本文從四個方面闡述了高中生物教學如何體現(xiàn)素質教育的要求:提高師資水平,開展模型建構,滲透STS教育,加強學科交叉。
【關鍵詞】生物教學 素質教育 STS教育 學科交叉
生物教學,不是單純知識傳授的教學,更不是只為應付高考的教學。生物教學,是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服務社會,自覺提高科學素養(yǎng)的教學。生物教學中蘊含著豐富的素質教育內容,教師應充分挖掘這些資源,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在生物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應著眼于以下幾點:
1 提高師資水平,保證素質教育實施
教師是素質教育的組織者與實踐者,其自身素質的高低將直接影響素質教育的開展。教師要具備高尚的人格。高尚的師德本身就是一種能對學生起到教育作用的無形的教育資源。教師應具備扎實的生物學知識、廣博的生物邊緣學知識,精通素質教育的方法與藝術,努力提高自身的業(yè)務水平。教師還應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課堂駕馭、教育科研、組織教學等能力。只有高素質的生物教師將素質教育引入課堂,才能使素質教育融入生物課堂教學落到實處。因此,生物教師提高自身素質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前提和保證。
2 滲透STS教育思想
STS是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社會(Society)的英文縮寫。STS教育的基本精神在于把科學教育與社會發(fā)展、社會生活結合起來,并使學生認識科學技術對于生產生活的作用,從而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熱愛生活的情感。實踐證明,在生物教學中運用STS教學模式是實現(xiàn)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增設了許多有關STS的內容,主要體現(xiàn)在正文、專題欄目和實驗中。
2.1合理運用正文中的素材
教學中要著重向學生滲透“科學是技術發(fā)明和改進的基礎,而技術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又推動社會的進步”的思想觀念。例如,在講細胞的全能性這一知識點時,聯(lián)系到組織培養(yǎng)技術上,從而將科學知識與技術相關聯(lián),這項技術的應用在植物學領域能大大提高植物的培育速度,在醫(yī)學領域幫助解決了諸如皮膚再生等一系列難題,這就進一步將科學技術與社會生活聯(lián)系起來。通過例子可以使學生更深入的理解科學提供對自然界的說明,技術將科學原理轉化為工藝和產品,從而造福于人類??茖W、技術、社會的互動,不斷調整著人類與自然的關系,推動著文明的進展。
2.2利用好教材中的專題欄目
教材中的專題欄目設有“科學前沿”“科學家的故事”“與生物學有關的職業(yè)”“科學史話”“科學·技術·社會”等,學習這些欄目的內容,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開闊學生的視野,了解生物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及其在社會生活中的應用[2]。例如必修2“科學家的故事”:染色體遺傳理論的奠基人——摩爾根,講述了摩爾根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tài)度??茖W家們在發(fā)現(xiàn)、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同時,也創(chuàng)造了科學方法和傳遞著科學的精神,這為學生提供了學習和借鑒的典范,可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
2.3注重探究性實驗的教學
素質教育的實施對中學實驗教學要求越來越高,積極開展既能體現(xiàn)STS教育,又結合學科教材特點的探究性。實驗是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新教材中增設了“探究實驗”欄目。例如“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等實驗,目的是使學生能在獨立思考和積極探索的學習情景中獨立完成實驗操作、分析和處理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探究性實驗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激發(fā)求知欲,形成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和合作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科研意識以及科學素養(yǎng),真正領悟STS的意義。
3.加強學科交叉的教學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學科之間的交叉滲透逐漸增加,各學科聯(lián)系密切,教師不僅應該有扎實的生物學知識,還應具備跨學科知識,具有將多學科間知識交叉的授課能力。
高中生物必修教材中包含了豐富的學科交叉的內容,主要體現(xiàn)在教材旁欄中的“學科交叉”欄目、章節(jié)開始、課后練習中等。在章節(jié)開始呈現(xiàn)了與人文學科的交叉。如:必修1第六章《細胞的生命歷程》章首題詩:“鮮花吐蕊,綠葉蔥蘢,抑或花瓣凋落,枯葉飄零,展示著個體的生命現(xiàn)象,折射出細胞的生命歷程?!闭自姷暮x揭示了即將要學習的內容[3]。跨學科交叉教學有助于學生形成完整的世界觀;有助于學生探尋各門學科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以發(fā)現(xiàn)新的知識,提升知識整合能力。
素質教育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它是一項長期的、艱苦的、細致的育人工程。教師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排頭兵,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改革課堂結構,改進教學方法,持續(xù)有效地將素質教育融入生物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郭東林,王曉萍,曹麗娜,郭長虹.素質教育在生物教學中的實施[J].繼續(xù)教育研究,2008(12).
[2]潘沁艷,龔大潔.STS教育與高中生物新課程的結合[J].基礎教育研究,2010(15).
[3]牛文苗.高中生物學科交叉教學研究[D].陜西:陜西師范大學,2011: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