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工作中,護理工作是同醫(yī)療、藥具、咨詢等同樣重要的一個工作環(huán)節(jié),其工作的質量將對整個計劃生育的服務質量及其服務的對象是否滿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計劃生育崗位上的護理者面對的是一群亞健康或健康人群。亞健康是指人體處于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一種臨界狀態(tài)。在這種情況下,護理人員與服務對象之間的關系融洽顯得非常重要,這就對我們護理工作者的個人素質及工作態(tài)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工作時要尊重我們所服務對象的個人權利及其自尊心,保持一個美好的職業(yè)形象,同時要不斷的提高自身素質,要積極參加繼續(xù)教育,使我們的專業(yè)知識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經濟在發(fā)展,科技在進步,我們的醫(yī)學領域也有了較大的進步發(fā)展,與以前的護理只是注射、發(fā)藥、執(zhí)行醫(yī)囑工作相比,現(xiàn)在的護理工作已經成了一個專門的學科,要求我們的服務更加全面,護理人員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和進修,提高自己的業(yè)務素質和綜合素質,才能使我們的護理工作在新形勢下做的更加完美。
計劃生育日常護理
首先,要掌握交流技巧,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對前來就診的育齡群眾要先學會傾聽,了解她們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并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她們解答,還可采用拉家常的方式動之以情、感之于理,給她們心理及精神上的安慰,消除她們緊張及恐懼心理。對前來手術的婦女如人流、藥流、放環(huán)、取環(huán)等,我們更應與手術醫(yī)生密切配合,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使患者無距離感,讓她們在祥和、輕松的氣氛下完成手術。其次,在對患者進行輸液、注射治療時,我們應將避孕節(jié)育、優(yōu)生優(yōu)育及《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等計劃生育知識在閑聊的同時宣傳給她們。三要抓住生殖保健培訓班的機會,以講課、看電教片及問卷等多種形式配合醫(yī)生做好優(yōu)生優(yōu)育、出生缺陷篩查及生殖道感染干預工作的宣教,同時我們面對的大多數人群為農村育齡婦女,她們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低、人均收入低,思想相對落后等因素,尤其是《人口和計劃生育法》頒布及條例實施以來,廣大農牧區(qū)育齡婦女享受計劃生育免費服務具體運作以來,在各方面存在諸多問題,這就要求我們計生護理隊伍加強業(yè)務學習的同時更要加強對計劃生育法規(guī)條例的學習,加強辯證法及心理學的學習。
計劃生育基礎護理
與醫(yī)療衛(wèi)生單位相比,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對象有其自己的特殊性,其服務的主要對象即為處于健康或是亞健康狀態(tài)的人群,雖然該服務幾乎為全部免費,但是我們的護理工作依然不能有所松懈。在我們整個的護理支持工作當中一定要一絲不茍,認真負責,把我們護理工作的重要性時刻放在心中。在護理實踐中,對患者的生命與健康、權利和需求、人格和尊嚴給予關心和關注。以人為本是我們護理服務工作的最為重要的服務意識,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醫(yī)患關系更加和諧,計劃生育服務行業(yè)的好形象得以樹立。積極參加各種進修學習,使自己的個人素質及專業(yè)水平得到提高,在具體的實際工作中時刻體現(xiàn)人文關懷,注意患者的一切生理變化,同時要保持一個基本的禮貌、尊重待人的形象,使護理工作更加走向規(guī)范,服務要主動、熱情,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服務更加貼心,服務質量得到全面提高。
計劃生育心理護理
作為服務的主體——計生對象,她們來到這個服務環(huán)境中只是為了尋求某種幫助,又不得已接受某些創(chuàng)傷性的檢查,有時還不得不告訴醫(yī)生一些個人的隱私。她們擔憂生命的安全性,隱私的保密性,還期待得到人格的尊重。因此在實際工作中護理人員在護理好患者軀體的同時,還要更加注重不同服務對象的心理護理。計劃生育技術服務面對的服務對象絕大多數是健康人,他們往往缺乏對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工作的了解,因此常常會產生畏懼心理,擔心手術或疼痛,擔心影響以后生活等,容易產生緊張、恐懼、焦慮、擔心、憂郁等一系列有害的心理和生理應激反應,不利于醫(yī)生實施各項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并且還可能會對服務對象帶來軀體的傷害。還有一部分對象則是在計生政策下被動接受服務(如終止妊娠,絕育手術),她們的內心世界里充滿了對計生干部的憤恨,以敵對的態(tài)度看待計生技術服務人員。當僥幸的希望變?yōu)榕萦皶r又表現(xiàn)為無助、沮喪、對手術的恐懼,對生命安全的擔憂等等。因此,護理人員應愛護、尊重服務對象,耐心宣講計生政策以及疾病或手術的相關知識,使她們消除各種顧慮,積極配合醫(yī)護工作者完成各項治療。
在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工作中實施的一些手段往往會給軀體帶來損害,例如施行避孕、節(jié)育、絕育手術和輸卵、精管復通術,以及相關的醫(yī)學檢查等都屬于創(chuàng)傷性治療,而這些手段更容易引發(fā)強烈的心理反應,尤其對接受手術的育齡夫婦,會引起十分明顯的消極心理,影響手術的實施和手術效果。
在實施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對象中有一批特殊育齡群體,他們患有生殖道疾病或者性傳播疾病,這一群體往往承受著疾病帶來的生理上的折磨,在精神心理方面也會受到影響,導致生活方式改變和社會適應能力的降低,這些心理反應的出現(xiàn)決定著這類人群需要特殊心理護理。害怕自己受到冷落和鄙視,家庭關系緊張,希望得到家人及同事之間的關心,這部分人容易產生孤獨心理、焦慮緊張心理,常常表現(xiàn)為情緒低落,心事重重。這類服務對象在接受治療時,常常表現(xiàn)為易怒,情緒不穩(wěn)定,依賴性增強,希望得到重視和關懷。因此對這類服務對象更需要加強交流溝通,建立起一種共同參與、平等的、朋友式的護患關系,了解并盡可能去滿足他們的精神需求,并提醒家屬安慰和體貼患者。通過良好的護理工作給予他們適時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照顧、支持和撫慰,及時減輕心理壓力,有助于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護理人員應具備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和修養(yǎng),具有人道主義精神,強化個人職責意識,在護理工作中應始終貫徹“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創(chuàng)造性和積極性,為服務對象提供多樣化、個性化服務,建立一種溫馨和諧的護患關系,針對患者的咨詢耐心地給予指導,尊重和保障服務對象的人格和權益,重視健康教育及人文護理服務,以滿足育齡婦女的需要。除此之外還應該逐步引進現(xiàn)代管理方法,更新護理管理理念,使計劃生育工作向孕前服務型轉變,技術服務圍繞生育、節(jié)育、不育開展相關的臨床服務的擴展。
新時期做好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就是開展計劃生育優(yōu)質服務,作為計生技術服務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護理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計劃生育服務質量和服務對象對服務的滿意度,因此提高護士素質,增強護士使命感,不但要有過硬的專業(yè)知識,還要學習心理和教育等方面的知識,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宣傳在計劃生育護理工作中的作用
計劃生育工作中門診住站護理需要護理人員完成,并且護理人員還承擔育齡婦女普查、普治、隨訪等工作,因此護理人員是宣傳計劃生育法律法規(guī)、傳播健康生殖知識的主力。針對不同群體主動提供個性化服務,例如,向新婚夫婦進行性知識講解并指導優(yōu)生優(yōu)育;向孕婦提供孕期保健知識;指導產后婦女產后保健及科學育兒,并指導選擇合適避孕節(jié)育法;向育齡夫婦介紹婦科常見病癥的預防及治療;指導更年期保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