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二十一世紀,從我國整體發(fā)展形勢看,創(chuàng)新型人才越來越成為國家在人才選拔,用人單位在員工錄用時十分看重的要求和條件,因此人才培養(yǎng)關系到我們國家和民族的未來,關系到人的全面發(fā)展的整體目標,轉變人才培養(yǎng)方式,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成為當下教育教學改革的迫切需求。中學地理課程教學因集知識性、操作性于一體,具有很大的教學改革的嘗試空間。本文將“任務驅動教學法”引入初中地理課程教學,以期達到提高學生學習和操作能力、鞏固知識的目的,讓學生愛學、樂學。
關鍵詞: 任務驅動教學法 初中地理教學 任務導入
一直以來,無論是國家教育教學改革的綜合走向,還是教育工作者的實際需求,各個學科領域的教師都力圖在教學實際中尋求更加科學、高效、輕松的課堂教學新模式,以期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初中地理教學也不例外。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打破,新型教學模式的提出和付諸實施,在追求素質教育和分數(shù)要求的影響下,最大限度地達到教與學、素質與成績的雙贏效果,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和嘗試的終生訴求。
一、任務驅動教學法及其在地理課程教學中運用的可行性。
任務驅動教學方法,目前在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中得以嘗試性應用。熊西柏在《對“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探究》一文中提到:“在課程教學中設計一些有意義的學習任務,以任務為先導,進而帶出相關的知識點的操作技能,引導學生思考,通過學和做,培養(yǎng)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隨著任務的完成,給學生以成就感,使他們不斷體會到使用計算機的樂趣,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增長知識,學會技能?!?/p>
任務驅動教學法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上,這種教學方法的實施,實現(xiàn)了三個轉變:一是將以傳授為主的教學方式,改變?yōu)橐越鉀Q問題、完成任務為主的教學方式;二是將學生被動接受學習知識的狀態(tài)改變?yōu)閷W生自發(fā)地、積極地、主動地探究知識的學習狀態(tài);三是教師和學生的角色互換,教師變?yōu)檎n堂的“配角”,而學生是課堂的“主角”。
初中地理課程教學內容具有生活性,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便于學生理解和感悟。隨著網(wǎng)絡的不斷發(fā)展,地理知識和內容在不斷充實和更新,更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接受,同時很多教學內容十分具有可操作性,學習必須和地圖結合,多用圖,甚至要多畫圖,才能學得好,記得牢。因此,地理課程的特點決定了在某些章節(jié)可以使用“任務驅動教學法”豐富教學形式,充實教學內容,強化教學效果。
二、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設施過程中所設置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在教學過程中,經(jīng)過不斷摸索和總結,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環(huán)節(jié)設置,應該本著立足學生實際學習狀況,學生知識的接受和掌握能力,完成學習任務的能力,學生的興趣導向,任務的設置難易、大小適度,保證大多數(shù)學生在經(jīng)過分組合作的努力之后能夠按照既定教學目標完成的原則,在此基礎之上,設置教學任務,充實教學環(huán)節(jié)。
1.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
將本節(jié)課主要教學目的,以一種新穎的方式,配以多媒體圖片展示、視頻展示的形式,創(chuàng)設引人入勝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參與任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設置課程任務。
在展示完畢本節(jié)課的課程導入之后,在激發(fā)了學生探索和探求知識的求知欲之后,根據(jù)學生對已有知識和掌握情況,提出本節(jié)課需要完成的學習任務和目標,這種任務和目標的設定需要遵循新舊知識交錯接替、層層推進的原則,在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能力水平的綜合評價之上設定。
3.分組協(xié)作,實現(xiàn)目標。
根EuAaYgIARcdvNmPKtpZaTw==據(jù)任務設置的難易程度,可由學生自己獨立完成,也可分組協(xié)作,合作完成。在進行任務解決、目標探索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查閱書籍材料或者通過分組協(xié)作,討論完成的形式,再輔之以課外網(wǎng)絡、課外書籍等其他知識形式,尋找完成任務的方法和答案。在這一過程中,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知識探索的主導者,激發(fā)了學生探求知識的興趣和欲望,并且培養(yǎng)了學生合作互助的精神。
4.交流討論,共同提高。
在任務完成后,需加入交流討論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引導學生圍繞既定的學習任務,將自己在完成任務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所學到的能力和知識,向全體分享和討論。同時,教師通過演示、講解的形式,將學生遇到的難以解決的困難和問題,進行統(tǒng)一的匯總與講解,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的重點與難點,并教給學生完成任務的技巧與方法,為下次任務獲得豐富而寶貴的經(jīng)驗。
5.課后練習。
教師通過設置本堂課所掌握的知識點和能力點,進行延伸性的補充練習,通過補充練習、反復練習,將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與技能錘煉得更加扎實和穩(wěn)定。長此以往,反復地錘煉最終會內化為學生一種內在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主動探求知識的興趣。
三、教學示例。
下面以初中地理八年級上冊(人教版)第三章第三節(jié)《水資源》為例,解析任務驅動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1.教學目標。
通過設置學習任務的形式,使學生了解水對人類生產(chǎn)生活的重要性;了解水在世界的數(shù)量和存在形式;通過閱讀分析世界分布圖,得出水面臨的世界性危機,形成節(jié)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意義。
表 任務驅動教學法教學設計進程表
四、地理課程教師在使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時的注意事項。
由于任務驅動教學法強調學生自發(fā)學習,教師起輔導作用,因此既然學生作為探究學習的主體,教師在設定任務時需要圍繞教材,有針對性地進行任務設定,并且任務的設定應建立在對學生認知能力和操作能力充分了解的基礎上,突出任務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切忌不可制定偏大、偏難的任務,超出學生的能力范圍,否則只會影響學生的自信心和挫傷學生的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