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聽、說、讀、寫四種技能中,“聽”位居首位。聽的能力如何,直接影響英語學習者的語言交際能力。從某種意義上說,聽力水平的高低關系到英語學習的成敗。聽力教學作為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多年來一直讓廣大師生面臨“費時較多,收效較少”的困惑。作者擬從剖析學生的聽力障礙和聽力教學中常見的若干誤區(qū)入手,針對如何增強英語聽力教學效果提出若干合理化的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 聽力教學 英語聽力障礙 消除策略 訓練誤區(qū)
聽力測試難度逐年增加,聽力試題語速明顯加快,語句間隙時間也略有縮短,而且語句中的關鍵詞故意設計得較含糊以增加試題的難度,從而進一步考查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因此,如何通過有效的聽力教學適應考試提出的新要求就成為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要使聽力教學富有成效,訓練方法很重要。對學生聽力策略的指導,應建立在對學生情況了解的基礎上(“因材施教”)。筆者擬從研究學生的聽力障礙入手,探討改進聽力教學的策略與方法。
一、英語聽力障礙
英語聽力障礙包括知識性障礙與非知識性障礙。知識性障礙包括語音、詞匯、語法、背景知識等;非知識性障礙是指聽者的心理及精神狀態(tài)和播放的有聲材料等有關的物質(zhì)條件和環(huán)境等。聽力障礙嚴重阻礙聽力的培養(yǎng),聽力水平的高低取決于障礙的大小,聽力障礙越小,聽力水平提高得越快。
(一)語音是構成聽力知識性障礙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語音障礙不僅僅是指語音、語調(diào),而且包括朗讀的技巧。如單詞的重音、語句的重音、音的省略、不完全爆破及連讀等。很多學生都有一個體會,就是明明是一個簡單的自己應該能聽懂的句子,一經(jīng)他人正確讀出,就好像變了內(nèi)容似的,模糊不清。這是因為在平時的英語朗讀、說話過程中,未加注意連讀、爆破、不完全爆破、弱讀、重音轉移、語調(diào)變化、英美語音差異等語音變化的情況。[6]如英語單詞在詞組和句子里,前一個詞的結尾是輔音,后一個詞的開頭是元音時,輔音和元音要連讀。例如一個雞蛋an egg應讀為/?藜neg/,而不讀成/aen eg/。同樣,半小時half an hour讀成 /ha:f ?藜nau?藜/,而不應讀成/ha:f aen nau?藜/。不完全爆破是為使言語更加快速流利,如單詞:obtain, stopped, 詞組:stop talking, hot pot。連讀與不完全爆破互為因果,連讀時往往要失去爆破,失去爆破時才能連讀。又如英語的單音在詞里或句子里受前后的影響,往往發(fā)生變異或同化現(xiàn)象,如newspaper里s原來發(fā)[z],受paper里[p]的影響變成發(fā)[s]。有些單音節(jié)詞在句中不重讀,甚至弱讀,也就是元音弱化,如we, me, 重讀念[i:],弱化念[i]。有些單音節(jié)詞甚至連元音也會消失,如have重讀[hae:v],弱讀[h?藜v]。除這些問題外,還應注意語調(diào)。熟悉并掌握常見句子類型的基本語調(diào)及特殊讀音,才能聽懂或表達復雜的、難以用書面語所表達的意圖,如Yes.↓是的。Yes?↑是嗎?或“嗯,什么事?”同樣一句話,用不同的語調(diào),卻表達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語意。因此,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應力求多聽多模仿外籍語言專家的標準讀音,同時還應大膽說英語,不要害怕讀錯,但要及時改錯。這樣長期堅持,聽力水平肯定會有所提高。
(二)詞匯、語法也是構成聽力障礙不可忽視的因素
在聽有聲材料時,聽者不僅要辨音,而且要對連續(xù)語流進行同步準確釋義和反應。如果在連續(xù)的語流中出現(xiàn)陌生的音(即生詞),就難以辨別其意。語法知識也是如此,它是幫助我們正確理解有聲材料的必要條件,給我們正確判斷動作發(fā)生的時間,動作執(zhí)行者與承受者及虛擬事實等情況提供必要的依據(jù)。因此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應注意留心英語與漢語在表達上的差異,靈活運用不同的句型、關聯(lián)詞語表達同一內(nèi)容。如要問打電話或接電話人是誰,應說:Who is that?或Who is calling?或 Who is speaking?等,而不能按漢語的表達習慣說:Who are you?顧客來商店挑選商品,作為營業(yè)員的你,詢問顧客要點什么,可說:Can/May I help you?或What can I do for you?而如果說:What do you want?恐怕會把顧客嚇跑。因為該句的意思是:你(們)想干什么?是一句帶有質(zhì)問意味的句子。
(三)聽力的非知識性障礙不可忽視
如音響的效果、聽力磁帶的清晰度、環(huán)境噪音影響及聽者自身的心理狀態(tài)等。前三項隨著辦學條件的改善會逐步得到解決,而后者卻需要學生自身的心理調(diào)節(jié)。在聽錄音時要保持良好的狀態(tài),心情要放松,注意力要高度集中,這是一個習慣問題,需要學生長時間地自覺地去調(diào)節(jié)、控制,最后形成一種下意識的自然而然的條件反射。
二、掃除聽力障礙的策略
針對學生存在的聽力障礙,在進行聽力訓練的過程中,應從基本功的訓練、材料的選擇、方法的指導等方面入手,使學生對樹立自信心,消除畏懼心理,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科學訓練。
(一)加強基本功訓練
首先要認真教好音標,嚴格把好音標關。學好音標是學習英語的前提條件。其次,應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朗讀知識,如音節(jié)、重讀、音群、連讀、失去爆破等。[5]有時句子停頓與否,也會影響到對句意的理解。除此之外,還要讓學生跟讀錄音,讓他們體會英語的語音、語調(diào)、重讀、弱讀、音群、甚至韻律。[4]聽音基本功還應包括養(yǎng)成良好的聽力習慣,如速記,即快速地,簡要地記下一些關鍵詞、數(shù)字,這對幫助理解是很重要的。
(二)注意材料的選擇
教師在聽力教學中,選擇什么樣的材料很重要。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大學生應能聽懂日常生活、文化教育、風土、人情、時事、科普知識等方面的內(nèi)容,所以在訓練中應有所側重地精選材料。
1.應選擇由易到難、逐步深入的系列材料。選擇時可以從短句到長句、從句子到短文、從短文到臨場對話、逐步深入。例如,可以選擇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的《英語聽力入門》(“Step by Step”)。這套教材中有單詞辨音、句子聽寫、短文等,語音原汁原味,且按由易到難的順序編排,很適合做聽力輔助教材;又如牛津大學出版的《新概念英語》,選材有趣,句子由短到長,文章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語音純正地道,可以作為學生泛聽的教材。
2.結合新教材特點,選擇對話多、語言規(guī)范、交際性強的材料,培養(yǎng)學生在真實語境中的應變能力。然后,選擇接近教材內(nèi)容的、有關英美文化和風俗習慣的材料。如讓學生看以現(xiàn)代生活為背景的英文文藝片或喜劇片電視、電影,不僅能了解西方人的文化和生活,而且是學習地道英語和提高英語聽力的好機會。
(三)重視和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美國語言學家薩皮爾(E·Sapir)在他的《語言》(Language)一書中指出:“……語言不能離開文化而存在?!背龑φn文中出現(xiàn)的背景知識要進行詳細介紹外,還要經(jīng)常為學生補充一些背景知識,鼓勵學生訂閱有關的英語報刊,鼓勵學生課外多讀有關人文、地理、歷史、傳記等方面的書籍,有意識地擴大知識面。
(四)注意訓練的策略
1.循序漸進,系統(tǒng)訓練。提高聽力不能操之過急,訓練應有系統(tǒng)性。什么階段重點訓練什么技能,應有明確的計劃:第一階段應側重基本功訓練,利用聽說課本的音標、單詞、簡單句進行訓練,再輔以《英語聽力入門》,打好聽力基本功;第二階段適當增加聽的量與難度,如讓學生聽教材中的Listen In 中的Dialogue;第三階段側重進行聽力測試的訓練,如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A、B級聽力模擬題等。
2.精聽與泛聽相結合。精聽,即讓學生不僅要聽懂文章意思,還要聽懂每一個句子,每一個單詞。一般來講,精聽的材料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采用靜聽方式:①靜聽錄音;②邊聽邊記;③核對答案;④重放錄音材料。泛聽,是指讓學生聽材料時不要求聽懂每個句子、每個單詞,而主要抓住文章大意,一般較長的故事適合讓學生泛聽。在泛聽訓練中,盡可能讓學生接觸各種不同的聽力材料,使學生熟悉各種語境,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的感知能力。[1]另外教師應根據(jù)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多樣的、活潑的、新穎的聽力配套題。教師不管設計哪種類型的配套練習,都要保證練習的科學化、興趣化、意義化、交際化。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聽的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聽力教學效果會更好。
3.加強聽力技巧的指導。在聽材料之前,要求學生快速瀏覽題目及選項,捕捉一切可以從題目及選項上獲得的信息,同時預測內(nèi)容,打有準備之仗。邊聽邊記、強化記憶。聽錄音時,要培養(yǎng)學生記錄的習慣,尤其是對一些數(shù)字、人名、地名的摘記。因為這些內(nèi)容易過耳就忘。另外,記錄時,還要用一些特殊的技巧,比如數(shù)字可用阿拉伯數(shù)字記;地名、人名可記下首字母作提示。
4.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神經(jīng)心理學研究表明,我們的大腦皮層,也就是記憶裝置,在身心松弛時會變得非常平穩(wěn),這樣可以使記憶裝置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功能。相反,如果身心處于高度緊張狀態(tài),心情煩躁,那么大腦皮層的工作效率就會立即下降。所以聽力訓練應在學生身心保持松弛的狀態(tài)下進行,這樣才能取得聽力理解的最佳效果。[5]
一般來說,教師應幫助學生克服兩種不正確的心理:(1)過于自信。這一般存在于聽力較好的學生中。他們往往在聽簡單內(nèi)容時掉以輕心、粗枝大葉,而在聽較難內(nèi)容時又顯得異常焦躁不安。(2)缺乏信心。這一般存在于聽力較差的學生中。他們往往覺得聽力非常難,在聽的過程中難以進入角色,一聽就怕,越怕就越聽不懂。對待前一種學生,主要應持批評態(tài)度,要求他們在聽的過程中戒驕戒躁,以一顆平常心去對待;對待后一種學生,教師應多加鼓勵。尤其是對起點較低的學生,要多鼓勵他們試著去聽,去嘗試,教師要告訴學生越想聽懂可能越聽不懂的道理;告訴學生聽時要集中到內(nèi)容上而不是語言上、大意上而不是細節(jié)上、正在聽的而不是已聽過的。[6]
5.提高聽力訓練的頻率,寓聽力理解于日常教學中。選擇適當?shù)穆犃τ柧毑牧?,設置一定課時的聽力課,無疑將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聽力理解水平。[2]然而,如果一周只讓學生做一次聽力訓練,那是遠遠不夠的。依筆者之見,聽力訓練應與日常教學結合起來。這有兩方面的含義:第一,在課時安排上,充分利用課前5分鐘或每節(jié)課的復習時間讓學生聽聽有關材料,作為“熱身運動”,或者利用課堂教學結束前數(shù)分鐘安排聽力訓練;第二,在內(nèi)容選擇上,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聽力材料,安排有聽力練習的內(nèi)容,不可因各種原因而走過場甚至放棄。在新內(nèi)容的呈現(xiàn)上,應遵循聽、說、讀、寫的順序,或者把教材中的內(nèi)容改成聽力材料,作為鞏固練習用。當然,訓練聽力的方法還有很多,筆者在此不做贅述。
三、聽力訓練應避免的幾個誤區(qū)
(一)只聽不讀
要有效地提高聽力,除了多聽外,還需多讀。讀指朗讀和閱讀。朗讀有助于改進語音、語調(diào)、增強語感。閱讀和聽力一樣是輸入信息的過程,雖然兩者憑借的渠道不同,即閱讀通過視覺,聽力通過聽覺,但其心理過程是類似的。因此,多閱讀、掌握快速閱讀技巧對提高聽力很有好處。
(二)只聽不講
這里的“講”指的是教師的講解,即必要的指導。教師如果只是提供聽力材料,放錄音,然后核對答案,不提供必要的指導,則學生的聽力很難有大的突破。聽前應有個準備階段(Warming-up),教師介紹相關背景知識,解釋某些關鍵詞,傳授一定的聽力技巧;聽后了解學生的聽力情況,如典型錯誤,并加以解決;最后做必要的總結。
(三)一步到位
聽力測試要和聽力訓練相結合,注重聽力訓練。通過聽力測試可以了解知識缺漏與困難所在,為制訂訓練計劃提供依據(jù)。通過系統(tǒng)的、有計劃的訓練可以提高學生的聽力理解水平,提高聽力測試成績。[3]筆者認為,學生聽力水平的提高是通過不斷訓練獲得的,而不是通過考試考出來的。聽力訓練應具有一定的計劃性、長期性、針對性及階段側重性的特點,即聽力內(nèi)容的安排要聯(lián)系形式進行設計。
(四)邊看邊聽
有些學生喜歡一邊看錄音稿一邊聽,這樣做是不科學的。因為聽力是一個通過聽覺輸入信息的過程,如果再輔以視覺信息,勢必會影響到聽覺獲取信息的結果。在日常教學中,聽課文、對話錄音都應要求學生不看課本,除非是讓學生跟讀。
綜上所述,要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首先必須了解學生在聽力理解中存在的聽力障礙,然后根據(jù)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因材施教,這樣學生的聽力理解水平就會有較大幅度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舒白梅,陳佑林.外語教學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黃遠振.新課程英語教與學.廈門: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3]李庭薌.英語教與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4]劉冬陽.高職高專學生英語聽力障礙分析及應對策略.河南工業(yè)大學學報,2007.12 ,VOL3,(4).
[5]魏潔.大學英語聽力障礙分析及對策研究.科教園地,2006(11):73.
[6]金國臣.大學英語聽力障礙成因分析及對策.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