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數學是思維的產物,任何數學知識都是思維的結晶。數學思維具有一般思維的特征,即數學思維的品質。數學思維品質是衡量學生數學思維質量的重要指標,它決定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作者結合教學實際,闡述了從不同的角度,運用引導概括、一題多解、手腦并用、開放空間、克服盲從等方法,培養(yǎng)小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獨創(chuàng)性、批判性。
關鍵詞: 數學教學 思維品質 培養(yǎng)方法
小學生的思維品質是他們在思維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個性差異,其發(fā)展是指他們在思維活動中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獨特性和批判性等品質的發(fā)展。這五個方面是構成小學生思維品質的主要因素,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一般特殊性和規(guī)律性的一種間接的、概括的反映。數學思維是對數學對象(空間形式、數量關系、結構關系等)的本質屬性和內部規(guī)律的間接反映,并按照一般思維規(guī)律認識數學內容的理性活動。
數學思維能力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①會觀察、實驗、比較、猜想、分析、綜合、抽象和概括;②會用歸納、演繹和類比進行推理;③會合乎邏輯地、準確地闡述自己的思想和觀點;④能運用數學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數學關系,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
一、思維敏捷性的培養(yǎng)
主要是培養(yǎng)正確迅速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低年級學生,教師狠抓計算正確率,要求百分之百正確。落實到學生身上,一是認真審題,畫出重點詞;二是題題有驗算;三是錯題當日改正。落實到教師身上,是及時強化,做到每天當堂批改作業(yè),對的打對號,錯的打問號,讓學生在運算中獲得及時肯定與否定,從記憶到思維,建立一個及時刺激、加強正確的條件聯系。在正確的基礎上抓速度練習。到中高年級,強調在運算練習中把正確、迅速與合理、靈活結合起來。同時,還要注意教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方法,且不可機械訓練。
二、思維靈活性的培養(yǎng)
主要訓練小學生思維活動的應變能力。重視發(fā)散思維的培養(yǎng)。例如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不僅是培養(yǎng)學生品質靈活性的好方法,而且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好方法。其教學的步驟和方法是:抓學生知識之間的“滲透”和遷移,使每種舊知識都是新知識的基礎,每種新知識又是在舊知識基礎上獲得發(fā)展的。在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時,可分三步進行:第一步,通過讓學生認識數量關系進行培養(yǎng)。第二步,讓學生根據題中的兩個已知數量之間的關系,思考能提出哪些問題。第三步,進行應用題的發(fā)散思維訓練。每堂課上都精選例題,使學生通過一題多解、一題多變,靈活運用,以便在思維的靈活性品質上有所發(fā)展。
三、思維深刻性的培養(yǎng)
重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善于透過問題的表象,深入問題的實質的能力。主要是數的概括能力,對各類數的順序和大小的理解,對數的分解組合能力,如:認識數的實際意義等。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一是在應用題教學中,緊緊扣住簡單應用題的11種類型,使學生領會每種類型的解題原理。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加強邏輯思維的訓練,逐步使學生的認知結構條理化,這是提高思維深刻性的關鍵。
四、思維獨特性的培養(yǎng)
主要是結合教學內容和活動培養(yǎng)小學生思維的發(fā)散性、獨立性和新穎性。把獨立思考作為低年級的學習“常規(guī)”加以訓練,提倡新穎性。讓學生自編應用題,以此突破難點,使學生理解數量間的關系,教會學生11種編題方法。自編應用題,體現了獨立性、發(fā)散性和新穎性等思維獨創(chuàng)的特點。按不同難易程度的編題方法,從一年級開始練習,隨年級升高,不斷增加編題難度,以培養(yǎng)思維的獨創(chuàng)性。
五、思維批判性的培養(yǎng)
訓練學生思維的分析性,對解決問題所依據的條件進行分析,對提出的假設、計劃、方案進行分析,對思維結果進行分析,直到思維活動結束為止。結合課堂教學和其他活動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獨立性,使其做到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注意對小學生思維策略性的培養(yǎng),使其能夠預見事物的發(fā)展趨勢,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法、措施等。
小學數學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的基礎課程,教師應該不斷地分析、總結和改進自己的教學,不斷探尋開展思維訓練的方法與途徑,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品質,使學生養(yǎng)成刻苦鉆研的學習習慣,切實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數學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