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試題評講要做到快速高效,可以采用核對答案法、點撥串講法、舉一反三法、討論內(nèi)化法等。評講之前,教師要認真了解學情,做好充分準備,靈活運用多種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關鍵詞: 高效課堂 試題評講 初中化學教學
考試后的試題評講是初中化學教學中常見的課型之一。怎樣評講習題才能做到快速高效,且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獲呢?筆者在教學實踐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四種方法。
一、核對答案法
化學考試中有60%以上的基礎題,對大多數(shù)學生而言,都是很簡單的,沒有多少理解上的困難,只需要核對答案。
例1.(宜昌2012)空氣中供給呼吸的氣體是( )
A.水蒸氣 B.二氧化碳 C.氮氣 D.氧氣
對大部分基礎性題目采用核對答案的方法,能節(jié)約大量的時間,為高效課堂打下重要的基礎。當然也不排除簡單的題目也有少數(shù)學生不懂的情況,就要采用討論法處理(詳見第四種方法)。
二、點撥串講法
對于學生可能存在問題的題目,老師一定要逐題串講。
例2.(宜昌2012)除去下列物質(zhì)中混有的少量雜質(zhì)(括號內(nèi)為雜質(zhì)),所用方法正確的是( )
A.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將氣體點燃
B.氧化鈣(碳酸鈣)——加入適量的稀硫酸
C.氯化鈉溶液(碳酸氫鈉)——滴加稀鹽酸至恰好完全反應
D.二氧化硫(氯化氫)——通過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
除雜這樣的題是有一定難度的,往往有較多的學生出錯,做出正確選擇的學生中,有一部分也可能是猜的,所以對這樣的題目進行分析串解,能起到較好的解惑作用。串講的關鍵是要點撥引導,排除思維上的障礙,然后給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思考、體會。
三、舉一反三法
評講試題不能總是就題講題,還要適度拓展,舉一反三,變式練習,對同類問題進行對比、分析、歸納和總結,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則,雖然這次做對了,下次換一種說法,或把題目略作變化,學生往往又會出錯。比如學完質(zhì)量守恒定律后,我選了這樣一個考題:
例3.光合作用可表示為:二氧化碳+水 淀粉+氧氣,則淀粉的組成是( )
A.只含有碳、氫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氫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氫、氧元素
D.不能確定
此題的目的在于考查質(zhì)量守恒定律中元素種類不變這一知識點,看似簡單,換一種表達方式下次再考,學生未必能正確作答,需要老師在評講考題過程中一并呈現(xiàn)出來,讓學生一探究竟。我在講完這個題后,出示以下三道題。
①蔗糖是日常生活中的調(diào)味品,將蔗糖在隔絕空氣的條件下加熱,發(fā)現(xiàn)有水滴生成,并留下黑色的炭,由此推知蔗糖的組成是?搖?搖?搖?搖?搖?搖 ?搖?搖?搖。
②R中氧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2R+3O2CO+4HO,則有關R組成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只含有碳、氫元素
B.一定含碳、氯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氫、氧元素
D.一定含氧元素,可能含有碳元素和氫元素
③山茶油是一種綠色保健食品,主要成分是檸檬醛?,F(xiàn)從山茶油中提取7.6克檸檬醛,使其在空氣中完全燃燒,生成22克二氧化碳和7.2克水,則檸檬醛中( )
A.只含有碳、氫元素
B.一定含碳、氯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氫、氧元素
D.無法確定
①題與例3相似,所不同的是要求學生根據(jù)題意自己寫化學反應表達式,還增設了“在隔絕空氣的條件下加熱”這一陷阱,必須注意到反應物中沒有氧氣。②題又與前兩題略有不同,前面兩個題只是考查了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同,而這個題不僅考查了元素的種類不變,而且考查了原子的數(shù)目不變。③題還增加了有關計算和元素的質(zhì)量不變的考查。
適度拓展、舉一反三還可以使優(yōu)秀的學生在試卷評講課中也有所收獲。類似這樣的考題講解,從不同的側(cè)面進行,循序漸進,有助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一個好的考試題應該對知識有很好的復習鞏固作用,提高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可以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在命題時就要考慮到這一點。
四、討論內(nèi)化法
基礎性題目往往也有部分學生沒有弄懂,如果老師不講,學生就會始終存在疑問;如果講,就難以面面俱到,因為不同的學生存在的問題往往不同,沒有多少共性,這時就可以發(fā)揮討論的作用。通過討論,學生可以把老師沒講而自己又沒弄懂的問題,從同學那里找到解答方法和技巧;通過討論,也可以把老師講過的,但自己沒怎么聽明白的內(nèi)容弄懂,可以探討自己想進一步了解的內(nèi)容。所以,試卷評講完后,一定要留足夠的時間供學生討論內(nèi)化,以便牢固掌握所學知識,內(nèi)化形成能力。
評講試題要做到高效,就要注意兩點。一是及時評講。趁學生對考題內(nèi)容還熟悉時,對解題思路還記憶猶新的時候評講,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分類評講。針對學生的答題情況進行分析整理,可以找出問題的癥結,使評講更有針對性,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把問題講清楚,講透徹。針對考題內(nèi)容分析整理,對于一些包含相同知識點、相同規(guī)律方法的題目,可以放到一起講,安排好前后順序,有助于學生理解。
總之,無論是考試后的試題評講,還是平常的習題評講,教師在課前都要充分準備,靈活運用多種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否則,不分輕重,不管學情,從頭講到尾,一個力度,一種方法,會導致優(yōu)生吃不飽,學困生吃不了,這樣的課堂必然是低效,甚至無效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