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歷史課堂的有效教學是一個理念問題,也是一個實踐問題。我國目前的中學歷史教學有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教師教得很累,而學生普遍對歷史學習興趣不高,學生得不到應有的發(fā)展。我們應該準確把握歷史課程的性質(zhì)、任務和目標,走出歷史教學的誤區(qū),認真掌握歷史教學規(guī)律,努力增強歷史課堂教學效果。本文從課堂提問的設計和運用適當?shù)氖妨弦饘W生情感的共鳴兩方面分析如何切實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 新課程 初中歷史教學 提問 情感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對教育工作者的有效教學要求不斷提高,以便更好地投身歷史教學改革。所謂“有效”,主要是指教師為實現(xiàn)教學目標或教學意圖所采取的行為方式能激起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想學,并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學生所獲得的進步或發(fā)展。如何提高歷史的有效性就成了廣大歷史教育工作者們討論的熱點,筆者從初中歷史學科的特點出發(fā),就如何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提問的藝術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眴柕们?,就是藝術。但在實際的歷史教學中,許多教師盲目追求活躍的課堂氣氛,存在大量的“是不是”、“對不對”之類的低效或無效問題。課堂提問要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以及教學內(nèi)容精心設計。提出的問題要使學生感受到歷史上出現(xiàn)的矛盾、糾紛,從而產(chǎn)生了解歷史和探尋歷史的愿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毛澤東晚年爆發(fā)了“文化大革命”,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巨大的損失,為什么今天我們?nèi)砸吲e毛澤東思想的偉大旗幟,在黨章中將毛澤東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
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有意留給學生質(zhì)疑和釋疑的空間,注意問題的難度,使學生實現(xiàn)知識和能力由現(xiàn)有水平向未來發(fā)展水平的遷移,以多數(shù)學生經(jīng)過思考后能正確答出為宜,即多設計些不會使學生“坐在地上摘桃子”或“搭梯子也摘不到桃子”,而讓學生“跳起來摘桃子”的問題。這樣既能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問題的設置還應注意角度新穎,有啟發(fā)性,從而引起學生的興趣。如“英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爆發(fā)的原因是什么?”這類問題味如嚼蠟,易使學生感到厭煩,難以使他們積極思維。若一反常規(guī)地發(fā)問:“西歐資本主義萌芽最早出現(xiàn)在意大利,為什么資產(chǎn)階級革命卻首先在英國爆發(fā)呢?”這類問題,學生往往感到似懂非懂、新鮮有趣,激起思維的波瀾,這就使學生在提高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過程中有效地完成了知識的鞏固和深化。
二、情感的藝術
羅增儒教授說:“知識只有插上了情感的翅膀,才會富有趣味性的幽默和魅力?!钡聡逃业谒苟嗷菡f:“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痹跉v史教學中融入情感教學,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增強歷史教學的藝術感染力和歷史教學效果。歷史教師要精選典型史料,運用恰當?shù)某尸F(xiàn)方式,讓學生看到鮮活的、能夠觸動他們心靈感悟的“歷史”。
比如,我在上抗日戰(zhàn)爭的內(nèi)容時,展示了一些圖文材料,設計了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組一:獸行與人道,共三張圖片。
圖一是以殺人為樂的日軍手提人頭留念,圖二是南京下關江面的尸體,圖三是1940年聶榮臻救了一個日本孤兒,并把孤兒送還給駐石家莊日軍。
組二:勃蘭特“華沙之跪”與小泉拜“鬼”。
有的人下跪了,他顯得更崇高;有的人還站著,他看著更卑微。
正確對待歷史可以贏得朋友?!聡翱偫硎┝_德
組三:勿忘歷史,開創(chuàng)未來。
凝視300000,——“3”后面是一個個“O”(零)嗎??雪
不——分明是一顆顆屈死的頭顱,正面對屠刀,怒目相看!
凝視300000,——“3”后面是一個個“0”(圈)嗎?
不——分明是一根根高懸的絞索,東條英機們,不正吊死在恥辱柱上?!
凝視300000,——字字在噴火,聲聲在吶喊:多行不義必自斃!——王子淳
我們記住國恥不是要背上歷史的包袱,不是要延續(xù)仇恨,而是要以史為鑒,汲取教訓,避免歷史悲劇重演。要讓今天的我們,讓子孫后代永遠銘記中華民族近百年苦難、屈辱與抗爭的歷史,樹立憂患之心,激起強國之志?!獝蹏疅o名氏
選用上述史料的意圖是:初三學生的感性認知能力比較強,前兩組圖片從視角上產(chǎn)生強烈的對比性,深深地觸動學生的心靈,德日都是發(fā)動二戰(zhàn)的法西斯國家,二戰(zhàn)是對人類文明的一次浩劫。而今,雙方都是世界經(jīng)濟強國,但對那場戰(zhàn)爭的態(tài)度截然不同:德國進行戰(zhàn)爭反思,勇于承擔責任,令人肅然起敬,學生感受到靈魂高尚帶給人的快樂;日本百般抵賴,推卸責任,雖然“站”著,但靈魂卑微,墮落在萬劫不復的深淵中,讓人嗤之以鼻。聶榮臻救日本孤兒的感人故事使學生感到中國軍人的可敬可愛,日軍的慘無人道。第三組文字材料讓學生油然產(chǎn)生一種發(fā)奮讀書的強國之志,熱血沸騰卻也充滿理性。
每一個史實都可以啟發(fā)情感,但教師在激發(fā)學生情感時應考慮史實本身所具有的情感因素,還應考慮初中生的心理水平和特點,采用適當?shù)姆椒ㄈゼぐl(fā)學生的情感或運用生動形象的講述,使學生身臨其境,與歷史事件同呼吸共命運,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情感體驗,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課堂效率。
總之,如何提高歷史課堂的有效性,是每個歷史老師都追求的目標,我們要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靠自己的真情投入,去吸引學生、感染學生、塑造學生。這樣的課堂才富有實效,才會充滿活力。
參考文獻:
[1]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葉小兵,姬秉新,李稚勇,主編.歷史教育學[M].高等教育教育出版社,2004.
[3]李菁菁.歷史教學中的情感教育[D].遼寧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