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學校體育是群眾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體育包括體育與健康課程、群體活動、運動競賽等。它主要是以學生身體練習為手段,使學生在校期間形成良好的運動興趣、習慣、方法和終身體育意識,使身體健康成長,以適應在校時期學習、生活和生存的需要,將來適應社會發(fā)展對身體的需要。學生在校期間要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健體,學會生活,學會交往,學會生存。
關鍵詞: 高中體育教學 鍛煉氛圍 鍛煉內容
每一名學生都希望自己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世界衛(wèi)生組織為“健康”下了新的定義,就是健康不僅指沒有疾病和異常,還包括身體、精神處于良好狀態(tài)。這種良好狀態(tài)可以從體育中獲得,從體育中獲得就是從運動中獲得,從鍛煉中獲得。健康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一個不喜歡運動、不喜歡鍛煉的人,很難享有健康、快樂和幸福。
有關專家及媒體在分析學生體質下降原因時都提到了學生缺少體育鍛煉這一原因。我非常同意這一說法,造成學生體質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學生缺少體育鍛煉應該說是毋庸置疑的。而體育鍛煉氛圍的營造是決定學生鍛煉效果的關鍵。
一、學生鍛煉所需的場地設施相對缺乏和落后,滿足不了學生鍛煉的基本需求。
這一點不針對個別重點學校,指的是大部分,特別是農村中、小學校。這些學校有的場地多少年沒有多大變化,風大灰塵起,雨大場地濘,孤單單的籃球架或足球門和零零落落的幾副單杠、雙杠在泥地里立著。有的學校的體育器材長期放置于倉庫里,有的已積滿了灰塵或已破損。特別是像跳箱、大墊子等不太容易挪動的體育器材很少放在室外,學生與它見面的機會很少,更別談用它們鍛煉身體了。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與素質教育、新課標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這里僅舉一例,籃球是多數學生喜愛的運動項目。但有的學校里的籃球架不論舊的新的籃筐的高度都是3.05米,由于小學生和高中一年級學生,還有學生的力量、協(xié)調性等素質不夠,很難掌握投籃技術,投不到籃,投籃動作就變成了推投,影響正確的動作形成,也就影響這項運動的鍛煉效果及運動成績。
二、學生鍛煉內容單調乏味,滿足不了學生多樣化、個性化的健身需求。
體育與健康課程是學生的必修課程,新的課標強調“健康第一”和“學生主體”的思想和理念。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是“引路人”,學生走自己的“路”,充分發(fā)揮和動員師生雙邊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但就現實來說,有的體育課還是一言堂,造成老師費力但事倍功半,學生不買賬,等等。這樣的課單調乏味,缺乏創(chuàng)造,缺少激情,師生都感到枯燥乏味。教學內容沒有大的突破,內容陳舊,沒有新意,學生總感到課堂內容滿足不了他們求知、求學、求練的心理。
學校的體育比賽在學生心目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但目前有的運動會只有少數學生參加,這些少數學生是指運動能力和水平較好的,而那些運動能力和水平較差些的多數學生卻被拒之于跑道之外。而多數學生又成了運動會的生冷板凳者、拍掌喊號加油者,甚至成了“吃喝消費者”。這樣的體育比賽失去了它原本的意義,少數人進行那枯燥的比賽,多數人手掌拍累了、喊累了,也就干脆吃喝不屑一顧了。這種現象出現的根本原因是比賽項目陳舊、單調、死板,正規(guī)純競技的田徑項目過多,而那些富有創(chuàng)意、富有時代感、趣味性、集體性、娛樂性的項目過少。
三、學生鍛煉機會少,形成不了一定的鍛煉氛圍。
學校的課間,大課間活動是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又一個空間,甚至比起體育課還有規(guī)模、有場面、有氣勢,一般大課間安排廣播操、校編操,有1~2項的小型活動內容,大課間顯得太單調乏味。
為了大課間鍛煉氛圍的營造,學校應進行調整,延長時間,增加活動內容,調動廣大師生的積極性,共同征集活動內容,根據不同學生年齡特點,以小型多樣的活動形式,創(chuàng)設具有學校特色的大課間活動,達到鍛煉學生身體的目的。
四、學生鍛煉環(huán)境的營造。
學生鍛煉環(huán)境的營造是學生鍛煉氛圍營造的先行條件和必要條件。
1.硬環(huán)境的營造。學生鍛煉硬環(huán)境的營造包括學生鍛煉所需的場地設施環(huán)境。較優(yōu)的硬環(huán)境很容易吸引學生,留住學生參加力所能及的身體鍛煉。所以學校在學生硬環(huán)境的建設上要舍得投入,不斷改善場地設施環(huán)境,損壞的應及時修建,陳舊的要大膽更新,一個平整的場地,齊全的設施,多樣實用的器材,會使學生身心愉悅,也一定能留住學生們的腳步。
2.軟環(huán)境的營造。有了場地設施而沒有科學的鍛煉方法,學生的鍛煉效果就會打折扣,甚至會發(fā)生傷害事故。所以,學生在鍛煉時必須掌握科學的鍛煉方法,講究運動規(guī)律和運動衛(wèi)生,合理安排練習時間、練習密度和運動量。
同時,一定要動員更多的學生到戶外參加體育鍛煉,教師特別是體育教師要起模范帶頭作用,尤其鼓勵女學生、女教師、身體較差的學生到戶外參加身體鍛煉。
五、學生鍛煉內容的選擇。
學生鍛煉環(huán)境的營造有時不可避免地受到某些條件的制約,而學生鍛煉內容范圍廣,空間大,可選擇的多。
學生鍛煉內容的選擇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和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學校的一切教育活動都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所以在安排學生鍛煉內容上必須從大多數學生的利益出發(fā),站在大多數學生利益的角度想問題做事情。青少年學生活潑好動、想象力豐富,易接受新事物。學生鍛煉內容設置離不開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和規(guī)律。學生喜好什么、學生需要什么,我們要做到心中有數、了如指掌。
引進體育比賽和群體活動中,那些富有時代性、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安全性的大眾健身項目都可以在鍛煉中見到,要開動腦筋,不斷開發(fā)和創(chuàng)造出新的鍛煉項目,為廣大學生鍛煉所用。
社會是一個大家庭一所大學校,體育資源較豐富,場地設施較完善,健身器材也較多,參加健身活動的人群和內容也較廣。教師應引導學生走進社會、走進自然、走進健身場,體驗社會、自然給予的恩賜,從中感悟社會、感悟生活,立志回報社會,回報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