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知識從老師單方面地傳輸給學生的效果,遠不如學生自己領悟體會知識的奧妙的效果好。在當前的社會教育環(huán)境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急需得到培養(yǎng)。這對于學生無論是今后的學習還是步入社會的打拼,都大有益處。
關鍵詞: 新課標 自主學習能力 培養(yǎng)方法
所謂學習,其中很重要的是自我內(nèi)心的調(diào)整。不觸動內(nèi)心的學習是膚淺的,僅是一些表面化、形式化的行為。因此,當務之急,教師要在新課程有效教學過程中根據(jù)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要,不斷學習理論,在教學理念上不斷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造,使之更加完善,從而更有效地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學習是《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是當今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也是終身教育的需要。時下,“自主學習”已經(jīng)成為教育新時尚,其理念已經(jīng)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所接受,并正漸漸改變教師的教育行為,對師生的精神面貌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所以,教師要創(chuàng)造條件幫助學生積極參與學習,使學生愛學、善學,既能掌握學習的客觀規(guī)律,又能充分顯現(xiàn)學生的個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但是回歸到實際教育教學中,部分老師深感困惑,怎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呢?這個問題直接關系到教育教學的成果,也是新課改之下我們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下面我就此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用自己的思想行動影響學生
當學生不知道怎么學習,感到困惑茫然的時候,教師就應當及時發(fā)覺,并用親身體會誘導學生。告知學生我們是如何學習和解決問題的,把自己在上學和工作時候的學習方法、學習心得傳授給學生,與學生探討自己思考問題的方式,供學生參考選用,而不是簡單地把問題的答案直接公布,或者演示解決題目的步驟。學生需要的不是現(xiàn)成的答案或者解題步驟,而是學會如何思考如何自己解決問題。從這一點出發(fā),作為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教師應該從自身開始善于思考,勤于思考,不斷地變換角度想問題,具有思辨精神。這樣學生就能從我們身上學到善于思考的精神。進而,他們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碰到問題就不會停滯不前,而是會積極思考、主動思考、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去解決問題。作為學習的主要場所,課堂上,學生應能自由思考,自由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可以和教師爭論,甚至可以不同意教師的觀點。但這并不意味著不需要教師的引導,而是更需要教師恰當、及時地發(fā)揮主導作用??梢哉f,善于思考、善于學習的教師,就一定能培養(yǎng)出會自主學習的學生。
二、相信學生,留給學生時間和空間
要想很好地解決一個問題,我們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若能夠把較多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學生就能夠有所體會,并且能夠有所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教師在平常的教學活動中,常會被看到為了急于獲得成績,而用簡單粗略的方法,或者看似引導實際上是填塞的方法,讓學生由著經(jīng)過老師設計的問題渠道獲取知識的果子。這樣,用犧牲學生的思考力和思維的強度達到所謂的教學目的??梢韵胂螅绻麑W生沒有經(jīng)歷獨自的思考,而是由老師加以不斷的“提示”、“點撥”,那么雖然最終學生知道了結(jié)果,但是學生的思維能力不能得到培養(yǎng)和鍛煉,更不談上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任何人想問題的過程,都是從“不知道”到“知道了”的發(fā)展過程。學生也不例外,他們的思維發(fā)展也需要這樣一個過程,只有經(jīng)歷了自己獨立的甚至是痛苦的思考的過程,他們的思維才會得到一種令人驚訝的發(fā)展。越是對遇到的問題百思不得其解時,學生的腦力活動越是積極,最終學生才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發(fā)展思維的結(jié)果。總而言之,只要我們?yōu)閷W生提前創(chuàng)設恰當?shù)膶W習情境,給學生們留足思考時間,學生的自我探究能力就能不斷提高,最終學生終身學習的習慣也得到了養(yǎng)成。
三、組織適合的自主探究活動
一個教學探究活動的正確選擇,對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可以從新《課程標準》中選擇,同時,也應該結(jié)合本校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自己設計一些探究活動。針對英語這樣的語言學習而言,教師可以更多地從生活中尋找話題,這樣的話題能夠使得學生的興趣得到激發(fā),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熱愛語言、理解語言的情感,提高對英語語言的探究興趣的目的。另外,學生對于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都應該由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在學習英語的初始階段,我們在選取探究活動時要講究方法,由淺入深,由易到難,若有必要,還可以在易出現(xiàn)困難的地方給予提示,信心不斷。
此外,自主探究學習活動主要在課堂上。學生在沒有生機的課堂里會產(chǎn)生厭學情緒,進而對老師也會相應地產(chǎn)生厭惡感,更會阻礙學生的自主發(fā)展。因此,教師創(chuàng)設出別出心裁的問題顯得尤為重要,這樣才能不斷地激發(fā)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與新知識的距離不斷拉近,幫助學生設立學習目標,提供給學生學習空間,自主學習才能真正意義上成為可能。
四、引導學生掌握“學”的方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將學習方法傳授給學生,就像交給學生一把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一樣。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才能真正手握學習的主動權(quán),也才真正算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只有在其探索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才能得到培養(yǎng)。因此,教學時應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出發(fā),留給學生足夠的探索空間,讓學生通過大膽猜測、提問、邏輯推斷等具體活動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
1.指導預習。自主學習的預習,貴在獨立性,是學生獨立獲取基本知識的重要一環(huán)。指導預習可以按先扶后放的原則,起先可設計“導學案”,以一系列問題的形式,在“學什么”、“怎樣學”兩方面加以引導。如教學高二英語課文“The curse of the mummy”時,我設計了如下幾個問題,激發(fā)學生對本文閱讀的興趣。問題如下:Have you ever read or thought about what is inside the pyramids?What do people nowadays call those buried in tombs?Have the tombs ever been robbed?What happened to these people after they entered the tombs?通過這樣幾個問題引出本文的主題,讓學生自己討論得出一定的猜想,再閱讀課文內(nèi)容,這樣就能幫助學生更明確本課的編排目的,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起到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作用。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勇于提出疑問。有些學生由于受年齡認知等的限制,有的膽小不敢質(zhì)疑問難;有的滿足于一知半解,不愿質(zhì)疑問難,所以我們要為其創(chuàng)造條件,努力營造氛圍,激發(fā)學生提出疑問,教師要善于向?qū)W生提出探究性問題。
總而言之,我們給學生一個機會,那么學生給我們的或許就是一個奇跡。教師放得開,才能讓學生夠得著。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我們需要起到引路人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劉素蕓.自由選擇 自主探究[J].吉林教育,2010,2.
[2]李艷紅.淺談研究性學習[J].吉林教育,2010,2.
[3]張大均.教學心理學.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