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認為要優(yōu)化中學語文課堂教學,課堂導入形式要多樣,教師的教學語言要豐富多彩,要激發(fā)師生情感,使語文教學課內外結合。
關鍵詞: 中學語文閱讀教學 新課導入 教學語言 師生情感 內外結合
閱讀就是讀者對閱讀對象做主觀審視,進行創(chuàng)造性、批判性理解,從而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和觀點。葉圣陶先生在《文藝作品的鑒賞》一文中談到閱讀教學時說:“文字是一道橋梁,這邊的橋堍站著讀者,那的橋堍站著作者。通過這一道橋梁,讀者才和作者會面,不但會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合?!比~先生用形象生動而又通俗的比喻,深入淺出地闡述了閱讀的內涵。閱讀教學不能僅僅著眼于書面文字,而要通過作品的語言,全面地審視和把握作品的顯性意義和直觀圖景,品味、涵泳和體悟潛藏在作品中的內在意蘊和情趣,破解縈繞于字里行間的理趣、意趣和情趣,進行入乎其中出乎其外的情智整合與生成,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的樂趣。
一、新課的導入應形式多樣
教師應采用幽默、輕松、和諧的手法,引導學生進入教學情境。如用創(chuàng)意導入,要做到新穎、簡練、精彩。特級教師于漪教學傳統(tǒng)課文《孔乙己》時這樣導入“魯迅先生在他創(chuàng)作的短篇小說中最喜歡《孔乙己》。為什么他最喜歡《孔乙己》呢?孔乙己究竟是怎樣的一個藝術形象?魯迅先生是怎樣運用鬼斧神工之筆精心塑造這個形象的?過去有人說,希臘的悲劇是命運的悲劇,莎士比亞的悲劇是性格的悲劇,而易卜生的悲劇是社會的悲劇。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有道理的。例如教學《唐雎不辱使命》一文時,可先提問:“唐雎為何要出使秦國?面對殘暴蠻橫的秦王他又是怎樣完成使命的?”朗讀課文前可用聯(lián)想式提問。比如在上《湖心亭看雪》一文時,就可以提問:“倘若你是張岱,你現(xiàn)在去游西湖,你會看到哪些景物呢?”這樣“換位”,學生充分想象聯(lián)想。然后在適當時機提問:“那么張岱看到的景象是否和我們的一樣呢?”這樣就極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語文教師的教學語言應富有個性
語文教學強烈的個性化意識、健全的心理品質,有利于教師在教學天地里自由發(fā)揮,大膽地、個性化地演繹教材。因為有個性,才有授課的藝術;有個性,才能產(chǎn)生美的享受。教師的授課語言要簡潔、生動、有魅力,從而達到話劇語言的效果。開局要有創(chuàng)意,結局要有韻味;授課語言要富有變化、跌宕起伏;朗讀語言要富于情調、抑揚頓挫;對白語言要富于個性,進入角色。總之,授課語言要有語言美,既簡潔又生動,既平常又精彩,既通俗又有情調。教師的神情隨著教材的變化而變化,隨時讓學生進入教學意境中去。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教學語言要充滿激情,富有人情味;要講究教學語言的藝術,要生動形象,富有哲理和情趣。學生總是喜歡聽有個性的語文教師的課。于漪說:“教學語言要做到生動形象,除了知識修養(yǎng)、語言技巧外,還必須傾注充沛、真摯的感情,情動于中而言溢于表、只有對所教學科、所教對象傾注滿腔熱情,教學語言才能顯示其生命力,熠熠放光彩,打動學生的心,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受到強烈的感染?!笨梢娊虒W語言充滿魅力很重要。
三、激發(fā)師生情感,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
情感本身就是個性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讓學生切切實實地閱讀,挖掘教材豐富的情感因素,做到情動于中而形于外。眼下,學生閱讀興致不高,其主要原因是閱讀教學的形式過于單調。教師要把講解、提問的時間壓縮到最少,用最多的時間指導學生讀書和思考。一是教師的情感要投入。要將范讀作為主旋律,融音調、表情、姿態(tài)、手勢于一體,將自己體驗到的情感傳遞給學生,進行心靈的引導,以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從而產(chǎn)生情感效應。二要挖掘教材蘊涵的情感因素,定好情調,有感而發(fā),有情可抒,使閱讀教學真正進入以情感人的境界。三要注意發(fā)揮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情感功能,對課件制作、幻燈片放映、錄音、錄像播放有選擇地加以運用,力求以“形象感目”、以“音美感耳”,達到“情美感心”的目的。如讀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記》,文中的西山,不類培樓,與顥氣俱,與造物者游,超塵拔俗,卓爾不群,其偉大的人格力量正是作者高尚品格和人生理想的體現(xiàn),也是作者傲世蔑俗的寫照,西山熔鑄著作者的幽憤,陶冶了他的情操,開闊了他的胸襟,啟迪了他的智慧,他描寫贊美這里的山水,并以此抒情言志。四要引導學生沉潛到語言的深處涵泳體味,把握作者內心的節(jié)律。如果僅僅把該文當做一篇文言文知識的材料,在它的文言句式、詞類活用、古今異義上做文章,那么除了語言知識外,將很難有情感上的任何收獲。
四、閱讀教學要立足于課內,得益于課外
首先要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善于從題材多樣、知識多層次、表現(xiàn)多手法的教材中,提煉出閃光點,并融合自己的個性,設計教學思路。善于運用抓“文眼”,找準教學的“突破口”,簡潔、精練地處理每一篇課文,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其次要讓學生在課外廣泛涉獵,養(yǎng)成開卷有益、手不釋卷的習慣,把課內學的知識遷移到課外加以運用,把課外學的東西帶回課內消化吸收。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風云和文學期刊,對那些富于時代特色和生活氣息的文章,組織學生開展佳作點評或寫出故事梗概、內容提要、人物形象簡析之類的短文進行寫作訓練。教師印發(fā)閱讀篇目,作出指點和點評,讓學生愿讀書、會讀書、勤讀書。讓學生在閱讀中積累素材,擴大視野,增長見識。
優(yōu)化閱讀教學不是短時間就能做到的,而是一個長期的努力過程,語文教師應該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最大限度地優(yōu)化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增強語文閱讀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編.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2]中學語文教學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