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學英語課堂提問,是中學英語課堂上最為普遍的師生雙邊活動,是課堂教學中最直接最簡單易行的教學手段,也是引發(fā)學生思考、探索的途徑之一。我們要把問題設置在新課的導入時及重點突破上,準確把握提問時機,注意問題的發(fā)散性等,從而優(yōu)化中學英語課堂提問。
關鍵詞: 中學英語教學 課堂提問 策略探討
英語課堂提問是指在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中,通過有針對性的提問,使學生獲取知識、理解知識,這里所說的提問可以是教師對學生的提問,也可以是學生對教師的提問,其本質在于師生之間的一種雙向式的語言交流。一般來說,課堂提問在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中是不可缺少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其最終目的是有效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的動機與興趣,為學生積極性、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提供平臺,并最終實現(xiàn)英語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國內外許多學者對如何組織課堂提問提出了種種建議,如語言學家Wilen明確指出:要設計提示課文結構和指導的關鍵問題;問題的措辭必須清晰、明確;提出的問題要符合學生的能力水平;要有邏輯性、連續(xù)性;設計的問題要有水平區(qū)分度;問題要聯(lián)系學生的反饋;回答問題時要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采用能調動更多學生參與積極性的問題;鼓勵學生提問;仔細傾聽學生的回答,在剖析學生觀點的提問中,利用這些問題強調重點難點。
一、把問題設置在新課導入時
中學生好奇心較強,在導入新課前巧妙設疑,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以積極的心態(tài)投入思考與學習,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山柚鷮嵨锖蛨D片來提問,或進行Free talk,從而引起學生的注意,引出這節(jié)課的新授內容。通過復習導入新課,把新舊知識自然地聯(lián)系在一起,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已知到未知,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發(fā)散學生的思維,使學生主動探究問題的答案。例如BookⅢ Unit 5,本課的重點是:She is going to the shop.She is going to buy a card.She is at home now. She is writing on the card.對上述重點我設計了以下問題:Where is Mary going?Why?What card? Where is Mary?What is Mary doing now?而這些問題的回答正是本課的重點。從學生的回答可以了解學生對重點內容的理解掌握程度。應根據(jù)學生的反饋信息,及時加以補充與糾正,并讓學生反復操練,循環(huán)往復,以突出重點,加深學生的印象。
二、英語課堂提問要準確把握時機
教師提問時節(jié)奏不宜過快,提出問題后要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有時問題提得很好,能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可當學生正處于積極思考狀態(tài)時,教師卻急于讓學生回答,打斷了學生的思路,搶了本應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當學生回答不出來或回答錯誤時,教師很快就給出答案,這樣就降低了提問的效果,使學生由主動學習變?yōu)楸粍訉W習,導致“欲速則不達”。老師要精心捕捉提問的最佳時機,注意時效性。即使被提問的學生答不出,讓另外的學生回答時也必須給出適當?shù)乃伎紩r間;要進一步深化提問,必須等幾秒鐘,增強學生回答問題的正確性和完整性。不同目的的提問在教學中的安排應有所不同。如:評價性也就是檢測性提問一般安排在學習結束之后,提性提問多在學習新內容之前,至于每種類型的提問需要相隔幾個環(huán)節(jié)?每個環(huán)節(jié)的時間有多長?這就要根據(jù)問題的難易而定,有時由于時序的0K7dA6JqIdU/nkhyHHpmhBA6ZeAO4IkRBFoxrffCQ4E=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樣。
三、把問題設置在重、難點突破上
設計課堂提問抓住了重點,主要訓練內容也就抓住了。一般地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就是重點。一堂課的教學時間有限,如果對多項教學內容平均使用力量,會出現(xiàn)眉毛胡子一把抓,結果什么也抓不住的現(xiàn)象。備課時,有經驗的教師會在教學內容中找出重點,然后以此為主線,串起其他教學內容。從學生的回答中,可以了解學生對重點內容的理解掌握程度。根據(jù)學生的反饋信息,及時加以補充與糾正,并讓學生反復操練,循環(huán)往復,以突出重點,加深學生的印象。課堂提問的設計要難易度適宜,符合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知識基礎。一般提問難度要求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提問時要關注不同層次的學習需求,難度小的問題,如學習牛津教材Virtual Reality的Scanning環(huán)節(jié)的What does“virtual’ mean?“What is VR?”留給學困生,幫助他們增強自信心。而難度大的問題,如在Post-reading環(huán)節(jié)的“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conclusion:‘VR is here to stay.Get ready to step into another world.”則要求學有余力的學生回答,激勵他們積極應對挑戰(zhàn),突破難點。
四、英語課堂提出的問題要有發(fā)散性
著名教育家贊可夫說:“教育學生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fā)揮高效作用。”因此,教師的問題設計要有助于學生的思維發(fā)散,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思想情操的陶冶,富有啟發(fā)性、強烈的感染力和鮮明的教育性,以便很好地落實“培養(yǎng)學生良好品德的重要性”這一大綱要求。如:SBⅡ A Unit7 Living with Disease Warming up & Speaking一課,可有意識地給學生提出這樣一些問題:How should we act towards people who have HIV and AIDS?What can we do to help them?學生根據(jù)提示進行討論,漸漸得出結論:“愛己者,仁之端也,可以推以愛人也”、“愛人者,人恒愛之”、“Love is all there is,it makes the world goround.”and“ Love is the beauty of soul.”等這些人類永遠歌頌的主題。通過問題的討論回答,學生既鍛煉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又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參考文獻:
[1]葉靜坤.英語課堂提問的策略性.玉林師專學報,1999(2).
[2]黃艷明,李英.英語新課程教學設計.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