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新理念、新思維,促使當今高中數(shù)學教學創(chuàng)新方式、創(chuàng)新模式,力圖使學生獲得新方法、新知識,構建新思維,逐步形成新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進而提高創(chuàng)新素質,這就是當前高中數(shù)學教學追求的目標。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都以教學相長,師生關系和諧,師生共謀發(fā)展而聚焦在一起,即打破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個體學習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將小組合作學習形式納入課堂教學。只有這樣,才能實現(xiàn)《數(shù)學課程標準》總目標:“讓學生學會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p>
1.合作學習的概念及其優(yōu)勢
合作學習是讓異質的學生在小組活動中,通過共同學習討論研究,都達到一定目標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學習活動。對于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國外不少研究者已經做過較為全面的介紹。
首先,合作學習克服了傳統(tǒng)班級授課制的弊端。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形式主要是班級授課制。班級授課制由于教學效率高、易于教師發(fā)揮主導作用等優(yōu)勢而經久不衰。但是,其“一刀切”、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等顯著的缺陷也一直是人們批評的焦點。于是,作為對班級授課制這一教學組織形式的補充和突破——合作學習孕育而生。合作學習將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結合起來,將班級授課統(tǒng)一性和學生個體差異性結合起來,改變了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其次,合作學習倡導的互動觀為教學注入了活力。在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通常被視為是無關緊要的,或者是消極的。合作學習認為,生生互動是教學系統(tǒng)中尚待進一步開發(fā)的寶貴的人力資源,是教學活動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每個學生都帶著自己的認知傾向、思考方式和價值觀念參與到集體學習中,在共同討論各自見解和進行社會性協(xié)商的過程中彼此啟發(fā)、相互激勵,因此,每個學生均可從互動中受益,獲得認知成長和人格發(fā)展。這種社會性交互作用彌補了傳統(tǒng)情感和社會性的缺失,對于我們正確地認識教學的本質,減輕師生負擔,提高學生參與度,增強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2.“小組合作學習”的設計原則
如何進行“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設計?教師在設計“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時應注意些什么?教師在進行“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設計時,首先應針對教學目標精心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向學生展示合作學習的內容,呈現(xiàn)合作學習的過程目標。由于教學容量和教學梯度設計是衡量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重要標準,所以優(yōu)秀的“課堂小組合作學習”問題設計應該體現(xiàn)其特有的層次感。教師應該把問題設計得富有梯度、數(shù)量適宜、難易適度。同時要求學生討論的問題遵循“難度大于個人能力,小于小組合力”的原則。
3.教師的參與是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
對于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教師不應該放任不管,要啟發(f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學習,主動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交流活動中。在教學中教師要隨時注意各小組的學習情況,不斷巡視,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在關鍵處及時進行提示和引導,并給予評價。
4.教師的引導是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關鍵要求
小組合作學習后要進行小組成果的匯報總結,通過各小組派代表向全班同學匯報討論結果的形式,可以鍛煉學生歸納概括的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這樣有利于組與組之間的相互交流和學習,鞏固和擴大小組討論的成果。教師應適時點撥指導,因為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認知水平有限,他們對知識的感受和理解會出現(xiàn)困難,有時只能停留在表層,這時就需要教師恰當?shù)剡M行點撥,引導學生做好總結。
在總結時,教師應注意調控,各組成員認真傾聽,鼓勵他們在大膽質疑的基礎上,對先前同學的發(fā)言進行補充,要求把思路說完整,講清楚。在學生各抒己見時,教師認真仔細傾聽學生的想法,對于那些表達不清楚的學生,給予耐心鼓勵,使每一個學生的言語能力都得到提高。
5.小組合作學習的注意事項
數(shù)學合作學習的認知過程是:個體知識建構—合作交流—個體知識建構—研究結果的討論。需要注意的是,盡管合作學習成效顯著,但并不代表合作學習可以完全代替其他的教學組織形式,在課堂上合作學習(指合作交流、討論)的時間只能占25%~30%,這樣可以減少小組成員“搭便車”現(xiàn)象的發(fā)生,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從實驗研究的過程看,實施“小組合作”教學策略最大的問題是課堂時間的分配,學生合作需要時間,老師釋疑需要時間,而學習內容并沒有減少,因此課堂時間比較緊張。如何妥善解決這一問題,尚需繼續(xù)研究。這也提醒教師在后續(xù)實踐中運用這一策略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課堂引入不宜過分復雜,應言簡意賅,既聯(lián)系實際又體現(xiàn)數(shù)學應用,費時又不多;(2)課前要設計好自學思考題,思考題應便于合作學習;(3)上課前的備課要擴大范圍、拓寬視野,因為學生編制的問題可能五花八門,需要教師在短時間內迅速作出判斷,給出解法。
實踐表明,“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教學形式是高效的,不僅能使學生獲得必要的數(shù)學知識,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競爭意識、集體觀念和創(chuàng)新能力,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非智力品質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