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學習動機中最現(xiàn)實、最活躍的因素,它直接推動著人們探求新知識,發(fā)展新能力。在語文課堂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應依據(jù)學生心理特征和認識規(guī)律挖掘語文教材中的誘導因素,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興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孩子樂學、愛學、好學。那么,在閱讀教學中可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一、利用精彩導入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引導學生主體參與閱讀教學活動,要求教師上課一開始就采取多種形式教學,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fā)學生的思維,誘發(fā)參與教學活動的動機。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導入。
(一)抓住題眼處設問
教材里的很多課題是文章的“點睛之筆”,從題眼入手,可以把握文章整體,點面輻射,可以牽一發(fā)動全身。
1.有些課題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審題時可以單刀直入。如學習《槐鄉(xiāng)五月》一文,緊扣題目中的“槐鄉(xiāng)”設問:什么樣的地方稱之為槐鄉(xiāng)?槐鄉(xiāng)有些什么景色?為什么要寫槐鄉(xiāng)的五月?這樣引導學生緊扣住文章描寫槐鄉(xiāng)槐花的多,借助槐花來寫人的主旨。
2.有些課題提供了課文的內容要點,在課題上做文章,有助于學生順利地掌握內容及本質。如在教學《“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緊扣題眼“必須”,找出描寫“必須放”的理由,課文圍繞“必須放”依次寫了:釣魚、釣到魚、放魚、回憶,引導學生根據(jù)父子之間的對話,理清文章脈絡,再把“必須放”與作者的情感聯(lián)系在一起,體會不管什么時候都應該遵守公共秩序,激發(fā)悟理,理解中心。
3.有些課題可以“牽一發(fā)而動全身”,蛇紋石要層層遞進,以引導學生思維向縱深方向發(fā)展。激疑引思,圍繞問題理解內容,才學有重點。
(二)抓住文章懸念處
要讓學生以一個探索者的身份投入到學習的思維活動中,不斷獲得新知識,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巧設疑問,以懸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學《“黑板”跑了》時,我向生提出:黑板是定在墻壁上的,怎么會跑呢?這樣就在學生頭腦中設置了懸念,喚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營造民主、平等的氛圍
教學是師生之間的雙邊交流,只有師生關系和諧,學生對教師親近、信賴,才較容易對學科產(chǎn)生興趣,也才能自覺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和教誨。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學生只有在寬松、和諧、民主、平等的環(huán)境中,才能思路開闊,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教師要善于在課堂中建立一種資源共享的伙伴式師生關系,創(chuàng)設適應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環(huán)境。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傾聽學生的意見,使學生敢說、愛說,甚至提出不同的見解?!敖裉煳覀円黄饋韺W習……你是怎么想的,跟大家談一談……你想試試嗎?”“你一定行!”“誰能比他更好?”等等,這樣的課堂語言多一些,對學生的評價要遵循鼓勵性原則,保護學生發(fā)言的積極性。
三、應用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崩蠋煴仨毘浞掷脙和那笾罁?jù)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求知解惑的濃厚興趣。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在我們的教材中,有的文章情深意長,富有感染力,有的文章文筆清新,有的文章充滿幻想。這些文章我們可以通過錄像、幻燈、錄音、朗讀、掛圖等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以情導入。如在學習《沉香救母》時,我播放了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中母子分離的片斷,讓學生體會母子分離的悲痛,為學生理解沉香為何歷經(jīng)千辛萬苦都要解救母親做感情準備。此時,學生求學的興趣也就更濃了。
(二)變抽象為形象
小學生的思維正從具體的形象思維向抽象的邏輯思維過渡,因此應采取直觀的教學方法。如我在教學《水鄉(xiāng)歌》這一課時,先引導學生觀看一段關于水鄉(xiāng)的錄像,觀察水鄉(xiāng)的特色,學生通過由遠到近的觀察,進入意境,猶如蕩舟水鄉(xiāng),興趣油然而生。這種從感知具體形象入手的教學,比直接生硬的傳授更具吸引力。
(三)引入競爭機制
小學生對周圍事物充滿好奇,渴望探索、發(fā)現(xiàn),同時也充滿好勝心、表現(xiàn)欲。把競爭機制引入課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我在教學《海底世界》一課時,把學生分成四個小隊,采用競爭的方式,引導學生讀書,了解海底世界的風景和物產(chǎn),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匯報讀書體會,評出最佳合作小組,評出“觀察家”、“想象家”、“思考家”、“動物專家”等表現(xiàn)出色的學生。每個學生都躍躍欲試,紛紛投入課文的學習中,小組成員還充分發(fā)揮了團體協(xié)作精神,交流合作,共同參與學習,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全體學生都做到了主動參與。
四、適時采用電教手段
情境教學是依據(jù)教學內容和小學生心理發(fā)展特征,創(chuàng)設教學需要的特定情境,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基本的教學方法。電化教學過程中的形、聲、光、色的運用與結合,能夠有效地渲染氣氛,營造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一)激發(fā)求知心理
如在教學《海底世界》時,我一開始就一邊播放神奇的海底景象錄像,一邊播放朗誦錄音。教室頓時鴉雀無聲,學生們都瞪大了雙眼,盯著畫面,尋找著自己知道和不知道名字的,見過和沒見過的景和物,好奇心油然而生,求知欲在這一過程中轉化成了對課文內容的學習。
(二)激發(fā)愛好心理
《海底世界》一課生動而形象地描繪了五光十色的海面,千奇百怪的海底動物、植物,以及物產(chǎn)豐富的海底寶藏。學生們通過錄像的輔助教學已經(jīng)初步認識并有些愛上了海底世界。在講讀課文后我又播放了精選的科教片《海底景色》的電視錄像片斷。我發(fā)現(xiàn),那優(yōu)美動人的海底風景,和諧悅耳的配樂朗誦,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詩情畫意之中,審美愉悅之情油然而生。電視節(jié)目放完后,學生們歡呼雀躍。有的說:“海底真是個物產(chǎn)豐富的寶庫呀!”有的說:“我真想到海底去看一看?!庇械恼f:“我長大后要當一名潛水員,把海底的寶藏全都找出來,為國家多作貢獻?!?/p>
五、開展豐富活動
課外活動是語文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可以豐富學生的生活,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發(fā)揮特長,發(fā)展個性;可以陶冶學生情操,使學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因此,我們在重視語文課堂教學的同時,要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活動,使學生“得法于課內,受益于課外”。如我班級活動中積極組織朗誦比賽、課本劇表演等節(jié)目,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除了上述做法外,還需要老師認真?zhèn)湔n,把握語文教材中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因素,如老師講解若能做到:感情充沛,精神抖擻;口齒清晰,咬音準確;語調變化,抑揚頓挫;明白易懂,簡明扼要,就能以自身魅力深深地吸引學生,傳達課文的神韻,讓學生保持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使語文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