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觀中國56個民族,藏族是全民信仰藏傳佛教的民族,是地方性和民族性特色的典型。藏族神靈系統(tǒng),經(jīng)歷了原始神靈、苯教神靈到藏傳佛教神靈發(fā)展的階段。白色一直伴隨著藏族神靈體系的發(fā)展。
關(guān)鍵詞:藏族;神靈體系;白色
在許多人眼中青藏高原是生命的“禁區(qū)”。然而,偉大的藏族人民面對如此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依舊創(chuàng)造出燦爛的雪域文明。讀過有關(guān)藏族的書籍或看過相關(guān)藏族影視的人,會發(fā)現(xiàn)藏族的日常生活與宗教密切相關(guān)。從古至今藏族的宗教信仰經(jīng)歷了原始宗教、苯教、藏傳佛教三個階段。同樣藏族人民信仰的神靈體系也經(jīng)歷了這三個階段的演變。有一個因子即白色元素,一直貫穿著這個演進過程。筆者從藏族神靈體系出現(xiàn)白色的原因、表現(xiàn)、及文化內(nèi)涵等方面作出淺顯的探索。
一、為何藏族神靈體系中有白色基因
1.藏族神靈體系之白色元素,反映在宗教地理學(xué)層面上,則必須探究宗教與自然地理、宗教與人文地理的關(guān)系。
藏族人民生活在青藏高原,其信仰具有十分鮮明的民族性。費爾巴哈說過“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氏族,并非依靠一般的自然,也非依靠一般的大地,而是依靠這一塊土地、這一個國度;并非依靠一般的水,而是依靠這一處水、這一條河、這一口泉”[1],藏族人離開了青藏高原就不成為藏族人。原始社會人類的認(rèn)知水平的有限,不能解釋許多自然奇異現(xiàn)象,認(rèn)為自然界的每個事物有一定的靈性,人類周圍發(fā)生的事情都是某種自然實體驅(qū)使而產(chǎn)生的。再加上藏地地勢高“雷雨風(fēng)雹霰雪,每隔日有有之,夏節(jié)氣如中土暮春之月,山有積雪……地有冷瘴,令人氣急,不甚為寒。”①人們敬畏自然的心理不言而喻。藏地人民長年與雪山、圣湖為伍。他們將一切不能作出解釋的自然奇異現(xiàn)象歸結(jié)于雪山、圣湖的作用。人們對自然的態(tài)度是矛盾的,既敬畏又崇拜。只要內(nèi)心虔誠信仰她們,她們便能給人們帶來福音。雪山是白色的,圣湖映照著藍天白云。于是,白色成為藏族人民所喜愛的顏色,因為白色就是神靈的象征,福祉的代表。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大部分地區(qū)熱量不足,無絕對無霜期,終年積雪。谷物難以成熟,只宜放牧,以耐高寒的牦牛、藏綿羊、藏山羊為主。適宜農(nóng)耕的地區(qū),面積太小,如雅魯藏布江河谷、河湟谷地,但只能種植青稞、小麥、豌豆、馬鈴薯、圓根、油菜等耐寒的物種。這決定藏族人民的飲食結(jié)構(gòu),以乳制品、青稞為主。牛奶、羊奶、酸奶、青稞小麥面等皆為白色。傳統(tǒng)服飾的原料之一羊毛也呈白色。人們最基本的生存資料——衣食,處處展現(xiàn)著潔白之物。白色顯示出生命之跡,白色賦予藏族人民生命保障。不難理解為什么藏族神靈體系蘊含著如此之多的白色精靈和白色因子。
2.白色成為藏族神靈體系基色之一,外來文化的影響是不可小覷的因素。
公元七世紀(jì)吐蕃王朝的興起,爾后吐蕃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在向外擴張過程中,吐蕃吸收外來文化以謀求自身發(fā)展。白色是北方草原民族文化的共同特征。吐蕃與突厥、回紇等族的交鋒,吐蕃在某種程度上吸收外族文化是合乎情理的現(xiàn)象。不論突厥、回紇,還是(鮮卑)吐谷渾等,他們的生存環(huán)境和吐蕃有許多相似之處,經(jīng)濟方式以放牧為主,飲食以乳制品、肉類為主,北方大漠冬季長,決定了這些民族也有崇拜白色的心理。民族交往促進了民族文化的交流與學(xué)習(xí)。筆者認(rèn)為藏族喜好白色在一定程度上受北方草原民族文化的影響。
佛教從漢地、印度兩個方向的傳來,讓西藏文化深深打上了宗教的烙印。藏族人民的尚白之情,就是源于印度佛教文化。傳說釋迦牟尼在胎兒時,就是一只小白象進入他母親的夢中,而后生了釋迦牟尼。隨著佛教的廣泛傳播,佛祖的形象日益完美高大,白色更為神圣、崇高。丹珠昂奔認(rèn)為藏人只是利用故事的神圣白色,而以牦牛替換了象。再則,藏土雖然有白牦牛卻很少,大多是黑牦牛。而黑牦牛在一些故事中又成了惡魔的象征,白牦牛代表神靈。[2]我們可以看出藏人尚白的心理。G·杜齊也認(rèn)為白色牦牛被視為圣物是受印度佛教文化的影響。[3]筆者對此十分認(rèn)可。
二、藏族神靈體系的白色表現(xiàn)
世界的任何事物都是變化發(fā)展的,并非一成不變。藏族神靈體系亦是如此,它經(jīng)歷了三個發(fā)展時期,即原始宗教、苯教、藏傳佛教時期。白色作為主流色彩之一,始終顯現(xiàn)在各個階段的神靈體系之中。
1.原始宗教時期藏族神靈系統(tǒng)的白色表現(xiàn)。
在藏族史前時代,社會生產(chǎn)力極其低下,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人受制于自然。人們認(rèn)為維持生計的資料是自然的恩賜,又因其依賴于自然,對之崇拜,求其賞賜,報其恩德。自然成為宗教信仰最初的對象。恩格斯說“最初的宗教表現(xiàn)是反映自然現(xiàn)象、季節(jié)變更等慶?;顒?。一個部落或民族生活于其中的特定自然條件和自然產(chǎn)物,都被搬進了它的宗教里?!雹诓刈鍡佑谇嗖馗咴車笊江h(huán)繞,南有喜馬拉雅山,北有昆侖山和祁連山,西為喀喇昆侖山,東為橫斷山脈。高原內(nèi)還有唐古拉山、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等。除了山,高原上分布著眾多湖泊,如青海湖、納木措、羊卓雍措、瑪旁雍措等。這些山湖被原始藏族納入其信仰的神靈系統(tǒng)。因為宗教神靈起源于原始人的自然崇拜。
人們能夠把握的物體——石頭,而白色的石頭更被藏族視為神物,它是山神精靈的聚合,是長壽的象征。在薩嘎村,有一塊灰色巨石,周圍是白色的石英柱,表面涂抹了酥油,其實人們對白石的崇拜,即是對周圍山神的膜拜。[6]藏文古籍《賢者喜宴》記載:藏王松贊干布的重臣瓊普邦桑孜死后,專門在墳前立一白石。據(jù)說白石可以保佑死者的靈魂順利到達陰間。目前在嘉絨藏區(qū)的百姓在農(nóng)田中央依然安放著一塊白石,下種時先在白石周圍撒下種子,向白石祈求風(fēng)調(diào)雨順,祭祀山神、水神時也要放一些白石。[5]反映了藏族的拜物心理,白石是神靈的象征。
人們完全不能把握的實體——日月星辰。太陽、月亮是發(fā)光物體,所發(fā)之光為白光。藏族所居之地,氣候惡劣:高寒、缺氧、風(fēng)雪變幻莫測。太陽是溫暖的象征,月亮是光明的象征,反映在宗教上即藏人對日月的崇拜。從考古實物可以看出這一點,如瓊結(jié)藏王墓赤德松贊墓碑的碑身正面和碑帽底部都繪有日月的紋樣。西藏日土縣發(fā)現(xiàn)的任姆棟、魯日朗卡、恰克桑三處巖畫,太陽文化十分顯著。任姆棟1號巖畫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出一副宏大的祭祀太陽神場面。恰克桑1號巖畫繪有殘月、太陽、神樹,神樹周圍很多小圓點,即太陽的光芒。
人們部分能把握的物體——山湖。據(jù)藏文史料記載,西藏有四大山神:雅拉香波山神、庫拉卡日山神、諾吉康娃桑布、念青唐古拉山神。從他們的形象可以探究,雅拉香波山神軀體白如海螺、身穿白色衣服并化身獸形的神靈,山神的座騎是一個白色的的神牦牛;庫拉卡日山神身穿白衣,騎著一匹能飛翔的、眼如瑪瑙的白馬,山神的妻子夾姆西薩手牽一頭白色雜種牦牛;[6]諾吉康娃桑布是一位白色的神,白盔白甲,騎一匹如同白云般疾馳的白色神馬,英姿勃勃,光彩照人[7];念青唐古拉山神身穿白衣,頭戴白巾,騎白馬,正如《蓮花遺教》祈語記載:“山神,您貴體穿什么衣裳?穿白絲衣來穿白棉布服。如果您要騎乘,山神您騎什么?騎四蹄踏雪的神馬,馳騁于三界。您的白衣散發(fā)著光明……”[8]湖泊女神的形象也印證了這一點,如納木措湖女神多吉貢查瑪(亦稱多吉玉仲瑪)是一位長得非常漂亮的白色女神,(果洛地區(qū)的阿尼瑪卿雪山湖女神)多吉查姆堅身軀如雪山一樣潔白,騎海螺一樣潔白的十叉公鹿。
2.苯教時期藏地神靈系統(tǒng)顯現(xiàn)出的白色元素。
藏地從原始宗教步入苯教時期,藏族的神靈體系逐漸走出原始薩滿——“萬物有靈”的階段或者無序的神靈系統(tǒng)階段。苯教在藏地原始宗教基礎(chǔ)上孕育而生,它的神靈系統(tǒng)——眾神,吸收原始薩滿時期的山神、水神、精靈魔怪、甚至一些已故的氏族英雄和酋長。如岡仁波齊山神、羊卓雍措女神、格薩爾等。
經(jīng)始祖辛饒·米沃且“整理”神靈隊伍后,苯教建立起有序的神靈系統(tǒng)。如苯教四大尊神,塞卡五神,藏區(qū)的司掌九座神山的世間九尊,贊神、年神、魯神,箭神等等。這些神靈的形象向世人傳達著白色,他們?;頌榘咨`降臨世間?!赌瓯m撌矂t神山的傳說》所講:年輕的藏族獵人搭救了化身為小白蛇的山神年保頁什則的獨生兒子,后山神又求他消滅企圖霸占年保頁什則地方的惡魔。山神化身為白牦牛,惡魔化身為黑牦牛,二人相斗,獵人射死了惡魔。山神為了報答他的恩德,讓其在三個女兒中挑一為妻,大女兒化身小金龍,二女兒化身金獅,獵人選中了化身白色花斑小蛇的三女兒。以后,獵人有了三個孫子:昂欠本、阿什羌本、班瑪本,以此三人為基礎(chǔ),逐漸形成了上、中、下三果洛。至今,果洛人將年保頁什則神山當(dāng)作自己的祖先,倍加供奉。[9]據(jù)《西藏王統(tǒng)記》載:吐蕃七賢者之首茹拉杰出生事跡:止貢贊普與大臣羅昂達孜決斗。羅昂殺死了贊普,奪取了王位,命止貢贊普的王妃牧馬。王妃在牧馬時夢見與雅拉香波山神化身的一位白人交合,醒后發(fā)現(xiàn)一頭白牦牛從身邊走開,遂后懷上了茹拉杰。在西藏那曲班戈縣流傳著《納木湖傳說》,故事這樣說,很早以前,有一位牧民女子在藏北草原放牧,一天晚上夢見一個身穿白衣服的人從念青唐古拉山下來與她行房。不久牧民就生下了一個力大無窮的孩子。[10]
苯教神靈系統(tǒng)中的五守舍神的形貌亦證實藏族的白色情結(jié)。五守舍神分為女神、生命神、白色陽神、白色地方神、個人護神戰(zhàn)神,他們形貌的共同之處——穿白衣或戴白絲頭飾,騎白馬。如“白色女神瑪吉班吉拉姆,騎一頭紅色雌鹿。女神年輕貌美,身穿白色絲衣……個人護神戰(zhàn)神是一位一身白色、面帶笑容的青年男子;披著白色的披風(fēng),穿高筒靴,纏白色絲頭飾,騎白馬,腰纏弓箭袋;右手揮舞縛有旗幟的長矛,左手持繩套?!盵11]龐雜的戰(zhàn)神系統(tǒng)又分三戰(zhàn)神、五戰(zhàn)神、七戰(zhàn)神、九戰(zhàn)神、十三戰(zhàn)神、二十一戰(zhàn)神。以十三戰(zhàn)神為例,其中成人神查拉:一位穿海螺鎧甲的白色人,騎大鵬;戰(zhàn)神灶神玉姆身穿白色絲裙;戰(zhàn)神大王多聞子騎一頭白獅子;保護賓客神是一位白色的三眼男子,穿白盔甲,右手揮舞縛有白旗的長矛,騎一匹白如海螺的馬。
3.藏傳佛教時期藏地神靈體系中的白色因子。
據(jù)藏文史籍記載,佛教在拉托托日年贊時期傳入藏地,其后佛教在藏地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大起大落的階段。直到與藏地本土文化結(jié)合,形成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的藏傳佛教。藏傳佛教的神靈體系大多繼承了苯教神靈體系,如世間護法神之白哈爾神、山神等。故而,藏傳佛教神靈體系的形貌亦展現(xiàn)出白色元素?!鞍坠枺o法神之王,一身白色,生有一面二手,呈莊嚴(yán)之相。白哈爾頭戴垂纓圓竹帽,右手持金杖,左手持銀制卦瓶,穿朱砂色外衣,以眾多珍寶裝飾,騎白獅,他統(tǒng)領(lǐng)三界。”[12] “白哈爾及其伴神的東方出現(xiàn)了紅喙白鳥,南方出現(xiàn)了紅角白山羊,西方出現(xiàn)了狂吠的紅鼻白狗,北方出現(xiàn)了嘶鳴的紅鬃白馬?!盵13]
藏傳佛教之神佛一般分為祖師(活佛)、本尊、佛、菩薩、男女空行、出世間護法神、世間護法神等七個等級。[14]桑耶寺石頭佛祖像的小故事說明白衣人的無限神力。故事說:藏王赤松德贊時期為塑造桑耶寺主殿的佛像發(fā)愁。夜里,藏王夢見一白衣人來到他面前,并指點在南邊的赫布日山上,有佛陀加持過的釋迦牟尼主從像十三尊,應(yīng)差人把其請來,安放在佛殿里。第二天,藏王按照白衣人的預(yù)言,果真在赫布日山發(fā)現(xiàn)了大石佛祖像。另有,阿底峽大師的本尊白度母,是藏族最信奉的菩薩之一,她是一身穿白,手持白蓮花,是健康、長壽的象征。
寧瑪派僧人尊奉的神靈形貌從側(cè)面反映了白色深深植根于藏人心靈。四大神靈之玉甫載拉大咒師騎一匹紅背白馬,穿白絲衣,頭纏白色頭巾。身上兩邊分別掛著虎皮箭袋和豹皮弓袋,標(biāo)志是一面白絲旗?!白o庫五厲神”之神居士查載的身色白如水晶,身穿水晶鎧甲,戴白絲絹和金剛制成的頭冠,騎一匹白馬,持白色勝幢。“次梅聶貝旺布”:神之居士騎一匹淺褐色的白背駿馬;魔之居士騎白蹄黑馬;贊之居士騎一匹白馬;龍之居士身穿白絲衣服,騎綠鬃紅馬。[15]長壽五姊妹自從為蓮花生降服,爾后成為西藏佛教的護法神。在寧瑪派僧人著作描繪了她們的形貌。五位女神的頭領(lǐng)勉宗扎西次仁瑪是一位夾雜有淡紅色的白色女神,身穿白色絲衣,右手持希望之珠,左手持一枝占卜神箭,箭尾系有一個用白海螺做成的骰子和一面鏡子。她的四位伴神③,都穿白絲衣,身體用寶石裝飾。
梵天原是印度神靈。自阿底峽大師來藏地傳經(jīng)布道后,梵天崇拜在雪域之地漸漸傳開,成為藏傳佛教神靈體系之一員。他一身穿白,右手持短斧,左手持飛幡,騎一匹白馬。梵天善相身形——犀甲護法。犀甲護法的前面是“意之化身”、白色的神類,身穿白絲袈裟披風(fēng),戴白帽,身上飾的珠寶。他左手持白色繩套,騎白馬,左手持纏和一枝箭。犀甲護法的背后是“功德化身”、白色的護庫,頭戴帽,穿白絲衣,右手持繩套,左手持藤條。李慶哈拉認(rèn)為是白梵天的一個怒相神靈。李慶哈拉嘎保又是李慶哈拉護法神的身形,他身穿白色的“拉烏”,騎一匹白馬,兵器是水晶劍和白戰(zhàn)矛。[16]從上述梵天及其相關(guān)神靈形貌說明藏人崇拜梵天其實是對白色的喜愛。
三、藏族神靈體系之白色文化內(nèi)涵
藏族神靈體系呈現(xiàn)的白色元素并非偶然。青藏高原的特殊地理環(huán)境、人文因素決定這一點。通過藏族神靈體系中表現(xiàn)出來的白色因子,我們需要看到它所傳達出的文化內(nèi)涵。
白色是吉祥、純潔的象征。每當(dāng)藏歷新年之時,人們相互敬獻潔白的哈達,祝福一年吉祥如意。每當(dāng)親人朋友出門或遠(yuǎn)去他鄉(xiāng)之時,人們獻上潔白的哈達祝福一路吉祥如意。每逢佛事之日,藏族人民到寺院添香油時,向寺院的佛、菩薩、神靈等敬獻潔白的哈達表達心中的虔誠。華銳藏族古時新娘出嫁時,要穿白色長衣,戴白色卷檐氈帽、騎白色駿馬。藏族諺語“即使砍頭,流出的血也是白的?!卑紫笳髦赖录儩嵏呱?。在婚慶節(jié)日上,敬酒的主人眼里所有事物均是白色。白色是吉祥、幸福的代言。
白色是寧靜、清潔的象征。藏歷新年的清晨,人人要用牛奶水洗臉,這種水稱為“曲尕魯”,即白水的意思,據(jù)說在新年伊始的第一天用白水洗臉,能夠行一年好運。藏地農(nóng)牧區(qū)的村莊,老百姓的房屋外墻大多漆著白色涂料。在人跡稀少的地區(qū),白色的民房給人十分寧靜的氣氛,有一種世外桃源的感覺,讓人感到清潔爽朗,在藍天白云映襯之下格外耀眼。白色為神之符號,寺院是敬神奉佛之所。寺院建筑的色彩運用海螺之色,象征著寧靜。何況,寺院作為修行、凈化心靈之地。不論藏地寺院,還是漢地寺院基本依山而建,為了遠(yuǎn)離紅塵喧囂求之清凈,潛心研修佛事。
白色是正義、神力的象征。格薩爾是藏族英雄崇拜的典型,白色是格薩爾的主流色彩?!断山缯疾肪挪亍酚涊d:在北方極地的那邊,天湖的這邊,森林非常茂盛,各種野獸在森林中居住。在一個野牛出沒的峽谷中間,一塊牦牛般的巨石壓著一個咬著一個尾巴的鐵蝎子三兄弟。一天來自漢地五臺山的金剛看見之后,心生憐憫之心,用鐵杵將巨石打碎。三只蝎子得救,后又變成九頭相連的雪豬子。高居三十三重天的大梵天王見其狀不吉利,于是持水晶寶劍,齊斬了雪豬子的九頭,變?yōu)樗膫€黑頭,三個紅頭,一個花頭,一個白頭。這個白頭抓起一把黃花,拋向天空,真誠祈禱:愿來世我能成為降伏黑魔的屠夫,拯救眾生和主宰世界的軍王。他的善良心愿實現(xiàn)了,成為威震世界的格薩爾大王。[17]另有《格薩爾王傳·花嶺誕生之都》記載:在四月初八這天夜里,(格薩爾的生母)龍女同僧倫同居,夢見與一位身穿黃金鎧甲、容貌俊偉非凡的人共枕歡娛、情意纏綿、難舍難分……之后在生產(chǎn)之際“虎年臘月十五日”,白色神太陽大顯神威,“她覺得身子輕若棉團,體內(nèi)外透亮透亮,沒有一點隔閡。隨著早晨太陽出升,她的頭頂也涌出月亮般的白光。”生出“長著大鵬鳥首的白人,手持白色綢結(jié)”的格薩爾對媽媽說:“我是白盔上面保護神……我是哥哥白螺大鵬鳥?!辈⑶倚Q:我是世界人類的太陽,去到何方完全由自己。這說明格薩爾是白色太陽神與龍女交合的結(jié)果,顯示白色太陽的神力。[18]
四、結(jié)語
藏族對白色的特殊感情,是基于他們生活的自然環(huán)境和生活方式,再加上外來文明的影響。白色是神靈的基色,藏族神靈體系的形貌、事跡,反映出藏族人民內(nèi)心對白色喜愛。白色是藏族人民心中最美、最吉祥、最喜歡的顏色。白色象征著吉祥、幸福、光明、潔凈等。色彩文化——白色已經(jīng)深深地植根于藏族人民心中,就像藏族與佛教的關(guān)系一樣,藏族離開宗教就不能成為藏族。時至今日,從藏族的日常生活,藏族崇尚白色之情仍在延續(xù)。
注釋:
①《冊府元龜》卷961《外臣部土風(fēng)三》。
②《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3頁。
③勉宗扎西次仁瑪?shù)乃奈话樯瘢烘眉I,?、決班震?,?、米玉朗?,?、達嘎卓?,敗?/p>
參考文獻:
[1] [德]費爾巴哈,著.王太慶,譯.宗教的本質(zh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
[2][9]丹珠昂奔.藏族神靈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90:40-41.18.
[3][4][意]G·杜齊,著.向紅笳,譯.西藏考古[M].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2004:6.11.
[5] 林繼富,著.靈性高原——西藏民間信仰源流[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4:62-74.
[6][8][12][13][15][16][奧]勒內(nèi)·德·內(nèi)貝斯基·沃杰科維茨,著.謝繼勝,譯.西藏的神靈和鬼怪[M].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1993:233-235. 237-238. 135.137. 253. 165-172.
[7][14]廖東凡.雪域眾神[M].北京:中國藏學(xué)出版社,2008:210. 111.
[10][11]察倉·尕藏才旦.西藏本教[M].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2006:41.87.
[17]扎巴老人說唱本.仙界占卜九藏[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4:12.
[18]王沂暖,何天慧,譯.格薩爾王傳·花嶺誕生之都[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85:45-47.
(作者簡介:葉 健(1985-),西藏民族學(xué)院民族研究院在讀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西南民族史羌族歷史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