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科技的進步和網絡的發(fā)展,使學習方式不斷創(chuàng)新和多樣化,網絡課程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學軟件在當代學生的教育中日益普及,并不斷豐滿。本文以《電離輻射劑量與防護》課程為核心,在南華大學數字化教學中心實現了該課程的網絡課程建設。在此過程中,發(fā)現了當代網絡課程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加強和改進網絡課程建設的對策。
關鍵詞:網絡課程 電離輻射劑量與防護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3)06(c)-0192-02
《電離輻射劑量與防護》是核工程與核技術、核技術專業(yè)四年制本科生的專業(yè)必修課之一,其基本任務是幫助學生掌握輻射劑量與防護的基本概念及理論基礎知識,輻射劑量測量、估算以及輻射防護的基本原則和方法,為學習其他各門專業(yè)課與今后工作打下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該課程內容比較抽象、深奧,學生缺乏學習興趣,感覺學習難度較大。因此,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便成了課程教學改革的目標之一。針對核類專業(yè)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和任務,結合專業(yè)特點,在《電離輻射劑量與防護》網絡教學方面進行了一些嘗試。
1 網絡課程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多媒體技術的發(fā)展,網絡教育已經成為當前發(fā)展最迅速、傳播空間最大的新型教育方式。如英國的開放大學網絡課程、美國的開放網絡課程都是其中發(fā)展成功的例子。目前,90%以上的美國高校開設了網絡課程[1],其中以麻省理工學院的最為成功。2003年,為實現優(yōu)秀教育教學資料的全國共享,中國教育部啟動了“精品課程建設工程”的項目,形成了國家、省、學校三級精品課程體系?;诰W絡技術的教育教學應用是學校信息化建設的核心[2]。國內各大高校也紛紛著手構建網絡課程,探究網絡教學的方式方法,充分利用了學生的課余時間,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實現了資源共享。
2 網絡課程建設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本文以《電離輻射劑量與防護》課程為核心,在南華大學數字化教學中心實現了該課程的網絡課程建設。通過完整的系統(tǒng)的導航功能,實現了對知識的快速查找和簡單定位,同時也發(fā)現了當代網絡課程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概念混淆
網絡課程與課件的設計方式不同,網絡課程是以滿足學生的需求為基點展開設計的,而網絡課件則是以教育教學為出發(fā)點,將一個或幾個知識點的重點羅列。雖然兩者在改變學生認知結構的總目標上是一致的,但課件只是以軟件的方式實現教學課程中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缺少完整課程的許多內容,是不完全的。但在實際教學中,仍有許多學校將課程的部分章節(jié)和某些知識點的材料組織起來,通過簡單的羅列來作為一門網絡課程,造成兩種概念的混淆[3]。
2.2 重內容,輕環(huán)境
在當代網絡課程的教學中,片面的強調知識的傳授,僅以簡單展示的書本教學材料或教師講稿為主要教學方式,內容空洞,結構單一,僅包含了部分課程的少量內容,缺乏系統(tǒng)的整體的規(guī)劃。在學習環(huán)境的設計上,缺少真實性,簡單的填鴨式的授課方式,使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老師所教授的教學內容,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沒有得到提升,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沒有得到提升。
2.3 缺乏系統(tǒng)的教學設計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是學習開展的引導者。為促進學生的知識體系構建,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老師的精心指導和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在實際的網絡教學的組織設計中,老師應考慮到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應包括:實時講座,在線答疑,討論交流,作業(yè)的布置及講評,以及學生與老師間協作式、探索式的學習。但當代的許多網絡課程缺乏系統(tǒng)的、完備的教學流程,課程的設計與教學活動的展開也缺乏多樣性。
2.4 重視建設,忽略應用
由于近年來互聯網的發(fā)展和網絡自主學習的興起,國家各級教育機構和學校都意識到了網絡課程建設的重要性。網絡課程的建設出現了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各大院校和各類機構提供的數量龐大的種類齊全,資源豐富,特色鮮明、功能強大、技術先進的網絡課程構成了現代網絡教育中較為完整的網上教學系統(tǒng)。許多學校的網絡課程前期投入大,成本高,制作完成后,沒有得到應有的維護和及時的更新,實際教學的老師也沒有充分的將網絡課程應用于實際教學中,使得網絡課程的存在沒有發(fā)揮應有的作用[4]。
3 加強和改進網絡課程建設的對策
3.1 避免把網絡課程建成網絡課件
由于網絡課程和網絡課件的概念的混淆不清,導致部分人將其界定為同一個概念,這也導致了許多人在設計網絡課程時將其理解為簡單的靜態(tài)的窗口式的羅列知識點,或者是書本的普通電子化播放。課件是用于教學活動的計算機軟件,而網絡課程是應用在網絡環(huán)境中的課件。前者包含了進行教育活動的程序、軟件開發(fā)和維護的相關材料及師生使用網絡程序學習的課本和練習冊等。而后者則主要是對相關課程通過網絡的展示教學內容和展開響應教學活動的綜合。網絡課程作為某一學科的具體學習課程,必須具備顯示教學的所有環(huán)節(jié),即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學活動的展開和教學評價的反饋等。網絡課程不是網絡課件,不能僅以簡單的書本轉移來制作一門網絡課程。所以一定要注意區(qū)分兩者的概念。
3.2 避免“三個中心”的傾向
網絡課程建設的三個中心主要是指教學中以老師為中心,學習時以學科內容為中心,應用時以多媒體技術為中心。首先,教學中以老師為中心,忽略了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這一中心,將印刷版的教材掃描成電子版播放、簡單的黑板加人頭的視頻呈現、或者是遠程教學的教學實況的單向傳遞,缺乏交互,使網絡課程發(fā)揮不了應有的作用。其次,學習時以學習內容為中心,忽略了學生的自主認知性和對課程適應性。沒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設計和制作課
程,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成為擺設,網絡課程應有的生動形象,新穎鮮活的特點被掩蓋,網絡課程變成了一種類似于在多媒體上將書本簡單翻頁的傳統(tǒng)教學[5]。最后,應用時以多媒體技術為中心。教師團隊可能過分的強調學科的內容和學習目標的達成,忽視了運用媒體強大的表現與學習功能。而多媒體技術團隊則可能過分的強調超媒體、交互性等多媒體的強大優(yōu)勢,落入了一種片面強調各種媒體的長處的運用,而使學習的中心和重點被忽略,脫離了整個教學的目標,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效果的不到滿足。
3.3 注重對學習環(huán)境設計
網絡環(huán)境下的課程學習,除了能查閱到與課程相關的許多資料外,一定程度上是要求學生自主學習的,因此,網絡課程的環(huán)境設計變得十分重要。網絡課程的設計應在將課程的所有內容以一定的邏輯和布局展示出來的基礎上,牢牢把握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這一中心,調查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認知結構的特點,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注重學習環(huán)境的設計。學習環(huán)境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生能夠學習效率的高低。簡單無聊的靜態(tài)窗口展示容易令學生感到倦怠和疲勞。因此,網絡課程教學除了運用簡單的文字說明和圖片展示等基本的教學形式外,還應該運用多媒體的優(yōu)勢,采用動畫、視頻、音頻等媒體形式生動形象的展現課程的重難點,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掌握重難點。提高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同時,這也提出了一個問題,課程設計者在設計課程時,也不能單純的考慮課堂的生動活潑,而將一些不相干的內容、圖片,音頻、視頻等增添進去,干擾學生對學科的認知和對重難點的把握。
3.4 教學設計和交互性環(huán)節(jié)的設計
精心的教學活動的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的呈現和形式多樣的媒體功能的展示,使得網絡課程的學習變得主動而充滿吸引力[6]。網絡課程充分的考慮了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認知特點,設置了一系列模擬真實課堂的教學環(huán)境,引導學生自主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并主動地接受課程中展示的教學內容,總結學習心得,提升學習能力。網絡課程不僅僅作為一個提供資料的知識庫,同時也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關鍵,因此,網絡課程在設計的過程中,最好能出具一份關于本學科學習方法的詳細介紹,從而有利于學生安排課余時間,并通過學習方法的提示,循序漸進的完成對課程的學習。在課程的設計中,應牢牢把握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中心,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多采用動畫、音頻、視頻等媒體方式,豐富學生課堂,提高學習效率。
3.5 完善管理和運行機制
隨著網絡的普及和信息化教育的推廣,各大高校紛紛意識到網絡課程建設在信息化教學中的重要性,網絡平臺的建立和網絡課程的開設如雨后春筍,但為了確保網絡課程的質量和網絡教學的效果,學校應注重優(yōu)勢專業(yè)的建設和特色學科的推廣,系統(tǒng)規(guī)劃,統(tǒng)一建設,形成由項目提出到推廣應用的健全的運行機制,在課程評價和驗收的環(huán)節(jié)中,注重質量,建立起完善的課程質量保障體系,通過嚴格控制評價指標,建立多方面的評價體系來實現對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整體控制和提升優(yōu)化。各職能部門也要切實執(zhí)行質量保障標準,注重整體效益,為網絡課程的開發(fā)和利用探索出一個具體的可執(zhí)行的標準,從而提升網絡課程的效益,促進網絡課程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4 結語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迅速發(fā)展,網絡課程建設已成為教育教學改革重要的建設內容?;谶@種背景,本文充分利用南華大學數字化教學中心,實現了《電離輻射劑量與防護》的網絡課程建設,并對建設過程中發(fā)現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促進相應學科的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為學校課程質量的整體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喬瓊.美國高校遠程教育辦學特色與經驗探究[J].中國遠程育,2009(10):73-78.
[2]劉占東,許愛芬,謝霞.高等院校網絡課程建設初探[J].職業(yè)技術,2012(6):48.
[3]岳劍文.淺析多媒體教學課件與網絡課程的區(qū)別[J].經營管理者,2012(24):383.
[4]梅武成.高職院校網絡課程建設及推廣運用[J].科技信息,2012(1):505-506.
[5]王志紅.網絡課程建設實現信息化教學的探索[J].中國建設育,2007(9):34-36.
[6]徐南利.網絡課程建設應防止“三重三輕”[J].商場現代化,2012(17):101.
①基金項目:以適度科研提高核類本科生綜合素質的探索,南華大學教改課題,2011XJG04。
作者簡介:位楠楠(1987,9—),女,南華大學核科學技術學院(湖南省衡陽市蒸湘區(qū)常勝西路28號),421001,助教,碩士研究生,氣載放
射性的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