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興趣是學習化學的動力,教師在化學教學過程中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本文具體闡述了培養(yǎng)學生學習化學興趣的幾種方法。
關鍵詞: 中學化學教學 學習興趣 培養(yǎng)方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現(xiàn)實、最經(jīng)常、最活躍的因素,學生只有把學習看做是一件快樂的活動,是一種需要,才能產(chǎn)生巨大的內(nèi)動力,激發(fā)出更強烈的求知欲望。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把“樂學”當做治學的最高境界,可見興趣的培養(yǎng)對學習的重要性。因此新的《化學課程標準》在設計思路中提到要“兼顧學生的志趣”。而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并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那么如何在化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呢?筆者在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探索出了一些方法,供大家參考。
一、改課堂演示實驗為師生共同實驗或學生參與實驗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獲取化學知識,認識化學規(guī)律,形成化學概念,中學教材中安排了一些課堂演示實驗。一般的做法是按照教材要求把這些演示實驗程序化地演示一遍,然后講解,或者干脆以書面的練習代替實驗。這樣只能滿足學生的視聽要求,而滿足不了他們對實驗的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們的學習處于被動狀態(tài),進而慢慢失去對實驗的興趣。有鑒于此,教師應盡可能地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通過親自動手操作提高創(chuàng)造性實踐能力,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具體的做法是可把一些演示實驗改為師生合作實驗或學生分組實驗。例如做鈉與水反應的實驗,可先由教師講解如何操作、注意事項及如何觀察,然后讓學生按照老師的要求完成實驗,讓學生參與,并在教師的啟發(fā)下,以觀察為主線,視聽并舉,通過讓他們動手、動腦、動口調動各種感官參與感知活動,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激發(fā)他們對化學知識的濃厚興趣,并使這種興趣持久化。同時,分組實驗能給學生提供自己動手的機會,在此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fā)出更濃厚的興趣。
二、改驗證性實驗為探索性實驗
教材中除了有演示實驗外,也安排了一些驗證性實驗,所謂的驗證性實驗是用實驗論證已學化學知識的正確性。在驗證性實驗中,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tài),而探索性實驗是指在化學實驗的基礎上,通過科學分析綜合等思維過程獲知識。這一過程要求學生進行較多的思考和討論,學生處于一種主動探索知識的狀態(tài),對于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很有利。例如,在學習Cl■性質時,首先設疑:Cl■能否淀于水?Cl■能否與水發(fā)生反應?若能,生成物是什么?再進行探索。
1.在兩瓶顏色相似的氯氣中任取一瓶加入少量的水,充分振蕩后,與另一瓶氯氣比較其顏色,其水溶液與蒸餾水的顏色相比較,可得出什么結論?
2.在氯氣中分別加入:(1)AgNO■溶液和稀HNO■;(2)NaHCO■溶液;(3)藍色的石蕊試液,分別看到什么現(xiàn)象?結論如何?
3.將純凈干燥的Cl■通過干燥的和濕潤的藍色石蕊試紙又觀察到什么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
然后進行科學分析:
1.加水的試劑瓶中氣體顏色變淺,水溶液顏色變成黃綠色。
2.(1)產(chǎn)生白色沉淀;(2)產(chǎn)生氣泡;(3)先變紅后褪色。
3.干燥的試紙不變色,濕潤的試紙先變紅后褪色。
最后得出結論:
氯氣能溶于水,但溶解度不大,溶解于水中的Cl■一部分與水反應產(chǎn)生Cl■、H■、HClO。干燥的Cl■不具有漂白性,起漂白作用的是HClO。
變驗證性實驗為探索性實驗,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增強了自信心,激發(fā)了學生主動積極探索的熱情。
三、GQWvtJ64SiLJlGpvLpVs86ox8UDLrKoEvu2OyDWM6mc=改學生課堂被動學習為主動體驗學習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一般是老師講學生聽,而體驗式學習是指教師以課堂為舞臺,以任何可用感官接觸的媒質為道具,以學生為主體,創(chuàng)造出值得學生回憶,讓學生有所感受,留下難忘印象的學習活動。不難看出,以前的傳統(tǒng)學習對學生來說都是外在的,而體驗學習卻像生活中其他任何一種體驗一樣,是內(nèi)在的,它可以使學生完完全全地參與學習過程,真正成為課堂的主角,讓學生產(chǎn)生一種渴望學習的沖動,自覺自愿地全身心投入學習過程,在新體驗過程中掌握知識、培養(yǎng)能力。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設置趣味性實驗。設置一些有趣的實驗,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習動機。學生出于好奇會積極主動思考,想要獲得知識的愿望油然而生。如在講述碘單質的特性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趣味性實驗。往用米湯寫過字的宣紙上噴碘水,結果白紙上顯示出了藍色的字跡。學生非常好奇,在一片驚訝聲中,我講述了碘單質和淀粉相遇會出現(xiàn)藍,可用碘和淀粉的互檢這樣一個知識點,給學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引用新聞事實。新聞事實能展示化學知識的真實性和科學性,有助于理論聯(lián)系實際,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使學生產(chǎn)生學習興趣。例如在介紹環(huán)境保護時,課前讓學生通各種途徑收集有關環(huán)境問題的新聞、資料等,然后選出其中一些讓學生在課堂上展開激烈的討論,課堂學習氣氛非?;钴S,大家都表現(xiàn)出了濃厚的興趣,更感受到了愛護環(huán)境、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
3.親身感受。學生的親身感受不僅能提高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而且能促使學生下意識地對身邊的事情進行歸納和總結。例如:為了說明分子的存在和特點,上課時我在教室里灑了些香水,當學生都聞到了香味時,我告訴他們這是香精子分子運動的結果,這樣雖然分子的知識點非常抽象,但通過親身體驗,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和掌握,進而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
4.運用錄像和多媒體技術。錄像和多媒體具有直觀、生動活潑的特點,通過運用錄像和多媒體技術,設計一些故事情節(jié)和多媒體畫面,能更加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問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主動投入教學,激發(fā)學習熱情和興趣。
總之,在化學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必須從各方面入手,改進教學條件、改變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往那種填鴨式的灌輸教學,很難調動起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