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化學習題教學中應注重習題精選、練后評析、解題總結等環(huán)節(jié),并且把傳統(tǒng)的“授之以魚”的教學模式轉變?yōu)椤笆谥詽O”的教學模式,將解題能力與素質培養(yǎng)并重。作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提出了提高習題課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關鍵詞: 化學習題課教學 有效性 提高策略
在化學教學中,大多數教師都能夠注重新知識的傳授及習題的講解,并在復習過程中了解學生對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可有時考試成績卻不理想,主要是因為在習題教學中存在一定的問題。如何在習題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化學習題的功效,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應用創(chuàng)新能力,這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以下是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提高化學習題課教學有效性的幾點策略。
一、習題選擇要注重基礎知識的復習,聯(lián)點成線、連線成面、渾然一體。
選擇習題時要針對教學目標,考查知識點,以及學生的學習狀況,并且習題的配備要有階梯性,在難度上分低、中、高三級題型,讓所有學生都有做出題的成就感。但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化學習題類型繁多,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要讓每個題目都有代表性、典型性、示范性,并注意體現(xiàn)方法和規(guī)律,這樣才能以“點”帶“面”,才能達到舉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復習“幾種重要的金屬”時,我選擇了這樣一道習題:
例1:有一鋁鐵合金,將其溶于足量的鹽酸中,再加入過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并在空氣中放置。當紅褐色沉淀不再增加時,將沉淀濾出并充分灼燒,此時得到的殘留物恰好跟原來合金的質量相等,則此合金中鋁的質量分數是多少?
這是一道緊扣教材的習題,它綜合了鋁的性質、鐵的性質、鋁鹽、鐵鹽的性質及Al(OH)■、Fe(OH)■、Fe(OH)■的性質。這樣在求解的過程中,不僅復習了有關鐵、鋁的基本知識點,還將其串成了一個有機整體,使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得到了有效的訓練。
二、習題的選擇要有研究性和可變性。
在化學習題課教學中,有意識地進行一題多解、一題多變,能有效地訓練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例如在復習鋁鹽的性質時,我選擇了這樣一道習題:
例2:向100mL0.1mol/L的AlCl■溶液中加入70mL0.5mol/LNaOH溶液,充分反應后,鋁元素以兩種形式存在,其物質的量之比為多少?
解這道題時師生一起歸納了四種方法:通例法(平行反應法)、總方程法(寫出反應總方程式)、守恒法(反應后溶液為NaAlO■和NaCl,用物料守恒)和圖像法。以上四種方法中,通例法為常規(guī)方法,解題較復雜,而后面的三種方法解題過程比較簡單。但是在講解過程中如果不用常規(guī)法引導學生思考和詳細示范,而偏重于講解特殊方法,就會使很多學生做錯。因此要注意巧解法和常規(guī)解法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常規(guī)解法不能丟,巧解法必須在常規(guī)解法的基礎上完成。
【變式一】將等體積AlCl■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后,沉淀物中含鋁元素的物質的量與溶液中含鋁元素的物質的量相等,則原AlCl■溶液與NaOH溶液的物質的量之比是?搖 ?搖。
【變式二】向100mL 0.1mol/L的AlCl■溶液中滴加0.5mol/LNaOH溶液,充分反應后,得0.39g沉淀,則加入NaOH溶液的體積是?搖 ?搖。
這一道題用了多種方法,讓學生從多個角度分析,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同時變更標題的條件或要求,由一題發(fā)散成多題,對學生進行一題多變的訓練,不僅能夠強化基礎知識,而且能夠拓寬、深化解題思路,增強應變能力,從而達到聞一知十的目的。
三、讓學生思考,并給學生留有思考的空間。
教學中不要急于啟發(fā)學生,而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思考。提前啟發(fā)學生反而達不到啟發(fā)的目的,因為此時大多數學生還處在理解題意階段,思維還沒有進入分析解題階段。實踐證明: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推理能力不是不強,而是沒有充分發(fā)揮出來,一旦發(fā)揮出來他們必定會帶給老師更多更有價值的疑問。所以,讓學生思考是很重要的,不要讓學生的習題課變成老師獨領風騷的舞臺。一個能讓學生淋漓盡致展示自己才能的教師,才是優(yōu)秀的教師。
四、精講精練,注重知識的綜合與前后聯(lián)系。
教師評講的習題一般是學生作業(yè)中出現(xiàn)的范例和錯例。因此,要及時理清學生的解題思路,除了正確解答之外,教師還應把錯誤的思路提出來,讓學生分析矯正,同時引導學生反思解題過程。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評析時要有針對性,根據學生練習中反饋的情況,在改作業(yè)過程中及時分析,在課堂上對錯誤較集中或一些值得發(fā)散、探究的題目進行評析。評析時要避免“就題論題”,積極啟發(fā)討論,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分析和總結。通過評析溝通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把知識講活,從而達到增強思維變通性、創(chuàng)造性,開拓學生的解題思路,提高解題效率的目的。
五、加強解題小結和學法指導。
良好的學習方法是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在練習和評析中應注意多引導學生對所學的每個知識點、每一節(jié)、每一專題內容加以綜合歸納,按知識間的邏輯聯(lián)系寫出簡明小結,使知識系統(tǒng)化、條理化、專題化。同時總結解題常用方法、解題的一般規(guī)律、應注意的事項、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等,在掌握常規(guī)思路和方法的基礎上,啟發(fā)新思路,探索巧解、速解、一題多解的新途徑、新方法,并做出結論,讓學生明確或記憶,這樣可使學生解題經驗積少成多,開闊視野,少走彎路,提高解題速度。
總之,正確認識習題教學,運用科學的方法組織教學,不僅能鞏固知識、培養(yǎng)解題技巧,提高思維能力,還能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科學態(tài)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化學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陳文明.在習題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能力.數學通報,2002(10).
[2]李紅華.新課程下的教學反思.寧夏教育,200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