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著名教育家魏書生與文化教育名人陶繼新認為,學習是一種審美享受。作者主張,教師要為語文課堂多添幾團“春意思”,避免讓語文學習成為一場心力交瘁的精神苦役。
關(guān)鍵詞: 語文課堂 春意思 核心趣味 游戲精神
《曾國藩家訓》里有一句名言:“養(yǎng)活一團春意思,撐起兩根窮骨頭。”所謂的“撐起兩根窮骨頭”,也就是說人要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氣。“養(yǎng)活一團春意思”,按南京師范大學酈波副教授的解讀,是指人的心中要有一種生機,一種向上的、積極的、愉悅的快感。筆者主張為語文課堂多添幾團“春意思”,簡而言之,讓語文課堂多幾分生機,多幾分語文趣味,多幾分游戲精神。
一、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必須“養(yǎng)活一團春意思”,必須是充滿諸多高級趣味之人。
當面對有血肉靈魂的,生命創(chuàng)造力應該得到自由釋放的學生群體時,一堂看似尋常的原生態(tài)的語文課往往濃縮了一名語文教師的所有學識、智慧與趣味。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師生之間是一種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諧關(guān)系,這將有利于教學任務的完成?!睂W生一旦對充滿諸多高級趣味的語文教師本人有濃厚興趣,就會情不自禁地“愛屋及烏”,對語文產(chǎn)生源源不斷的學習動力。相反,如果一名語文教師雖有滿腹經(jīng)綸,卻是一個枯燥乏味之人,沒有“養(yǎng)活一團春意思”。筆者認為,學生不但不會對教師本人有任何興趣,反而很容易視語文學習為一場心力交瘁的精神苦役。
當代著名教育家、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老師在任校長兼語文教師時,還有三十幾項社會兼職,每個學期僅能用有限的30多節(jié)課講讀教材。省時高效的魏老師想方設(shè)法提高講讀課的效率,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興趣。課前三分鐘,魏老師分別喜歡用六種方法組織教學,其一就是集體入靜入境地唱一支歌。實際上,魏老師愛唱歌,在農(nóng)村教小學時,就教學生唱歌;到中學任教后,更是每周教一首新歌。實踐證明,效果超級理想,既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又增強了學生的注意力和想象力。值得一提的是,魏老師每次外出返校后,落下的語文課,在魏老師培養(yǎng)下有著超級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生不讓補;可哪怕是少教了一首歌,卻要求非補不可。
魏老師對奧妙無窮的書法藝術(shù)充滿興趣,在講解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文言文時,分別喜歡用行書、仿宋體或黑體美術(shù)字、楷書或魏碑體、隸書寫課題,學生很喜歡模仿。從表面上看,學生對魏老師唱歌、寫字等感興趣,實際上是對一個有著“一團春意思”的魏老師極感興趣,對做學問的魏老師的語文課堂極感興趣。試想,如果魏老師對音樂、書法等沒有高級趣味,甚至是一個索然寡味的老師,那么怎能調(diào)動學生對語文課的學習積極性呢?語文教師要對時尚潮流感興趣,更要對傳統(tǒng)文化感興趣;語文教師要對教書感興趣,更要對做學問感興趣??傊?,語文老師要像魏老師一樣,成為扔到哪兒都高高興興地活著的人,成為充滿諸多高級趣味之人。
二、優(yōu)秀語文教師應該將核心趣味對準母語教育及語文學科,為語文課堂多添幾團語文的“春意思”。
著名特級教師李鎮(zhèn)西老師說:“既然只能當教師,那么悲悲戚戚是當,高高興興也是當,我當然選擇后者!”高高興興地當語文教師,當然要將核心趣味對準母語教育及語文學科。著名特級教師黃厚江老師主張“本色語文”教育,強調(diào)母語教育“最基本的任務是培養(yǎng)孩子熱愛母語的感情,激發(fā)孩子學習母語的動力,提高孩子運用母語的能力”。強調(diào)“語文課程就是承擔母語教育基本任務的學科”。
將核心趣味對準母語教育及語文學科,就要解讀“語文是什么?”。其實,語文教師總是通過課堂教學詮釋和演繹自己對語文的解讀,流露自己對語文的“春意思”。在語文教師眼中,博大精深的語文究竟是什么?筆者主觀臆斷,認為其不過是訓練學生聽說讀寫的一門學科而已。不同的語文教師往往有不同的解讀,蘇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語文教研員袁衛(wèi)星老師在演講報告《詩意的呼喚和語文的回歸》中妙趣橫生地說:“語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潔的漢高秋月,是珠落玉盤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門,是但求一字的數(shù)莖須;是莊子的逍遙云游,是孔子的顛沛流離;是魏王的老驥之志,是諸葛的錦囊妙計;是君子好逑的《詩經(jīng)》,是魂兮歸來的《楚辭》;是執(zhí)過羊鞭的《兵法》,是受過宮刑的《史記》;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夢中淚;是千古絕唱的詩詞曲賦,是功垂青史的《四庫全書》……”
張家港外國語學校的王開東老師抓住心靈中一閃而過的微光,在博客里詩意盎然地說:“是一顆淚珠,從大秦流到大漢,從大漢流到大唐,然后寫成的一部厚厚的春秋!是一段春秋,縱然在歲月的欺瞞中,仍然像胡楊,命定一千年不倒的一種魂魄!是一種魂魄,縱然青春被誤解,熱情被搏滅,但仍然把歷史和大愛的元素,調(diào)和成一杯不能忘卻的酒……”事實上,語文教師的核心趣味唯有對準母語教育及語文學科,才會以浪漫的情懷解讀語文,才能真正為語文課堂多添幾團語文的“春意思”,才能真正引領(lǐng)學生在趣味語文的世界里遨游。
三、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必須善于在課堂教學中樹立游戲精神,進而為語文課堂多添幾團“春意思”。
令人感到十分痛心的是,部分語文教師唯命是從地教,在課堂上更像是“語文技術(shù)工”,將一篇篇充滿靈性的錦繡文章“大卸八塊”。這樣的語文教師不能領(lǐng)會“教學有法,教無定法”的含義,更缺乏現(xiàn)代眼光。因為以現(xiàn)代眼光來看,語文教育的人性復歸已成為歷史的文化的必然,語文教育的終極走向就是“人”的教育,而教師善于為課堂樹立游戲精神則是實施“人”的教育的關(guān)鍵。正如德國古典美學家弗里德里?!は赵凇秾徝澜逃龝啞分兴f的:“只有當人是完整意義上的人時,他才游戲;只有當人在游戲的時候,他才是完整的人。”
黃厚江老師借靖江外國語學校七年級學生執(zhí)教示范課《黔之驢》時,就是在課堂教學中樹立游戲精神的實踐和示范。黃老師獨具匠心地請同學們講故事、聽故事、評故事,既不能翻譯課本,又不能“復述”課文,還要加以適當?shù)南胂?,要以寓言故事中的形象——“驢”或“虎”的口吻來講故事,所有男生都以“驢”的口吻,而女生用“虎”的口吻……學生對此表現(xiàn)出極大的熱情。因為講故事、聽故事、評故事,既符合以寓言的方式學習寓言的學習規(guī)律,又符合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成功地引領(lǐng)學生改變自我,完善自我,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
筆者反復揣摩這一經(jīng)典教學案例后發(fā)現(xiàn),針對不同的語文課堂,教師必須悉心制訂好配套的可操作性強的游戲規(guī)則,但又切忌越俎代庖,充當游戲的主角。游戲強調(diào)全員參與,決不允許大多數(shù)學生都游離于規(guī)則之外,而且游戲規(guī)則的表達必須清晰,切不可模棱兩可。在游戲中,教師不是將預設(shè)的所謂的標準答案從學生那里引導出來,而是將學生真實的帶有瑕疵的想法甚至錯誤的想法“哄”出來,唯有如此,才能暴露學生本真的認知水平、偵察到學生思維中存在的誤區(qū)等,從而找準學生亟待發(fā)展或有待發(fā)展的思維區(qū)域,進而才能在下一步的游戲中修繕認知的不足,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
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的確,興趣是打開萬物之門的鑰匙,為語文課堂多添幾團“春意思”,盡力讓語文課堂成為多趣的教學活動主陣地,成為最受學生歡迎的愉悅課堂,成為使學生的意識、下意識、潛意識更好地合作的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魏書生,陶繼新.享受學習——魏書生與陶繼新的教育智慧[M].北京: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2012.
[2]龔春燕.魏書生教育教學藝術(shù)[M].廣西:漓江出版社,2000.
[3]李鎮(zhèn)西.李鎮(zhèn)西教育作品精選集——做最好的老師[M].江蘇:譯林出版社,2013.
[4]黃厚江.語文的原點:本色語文的主張與實踐[M].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2011.
[5]黃厚江.享受語文課堂:黃厚江本色語文教學典型案例[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
[6]弗里德里?!は?審美教育書簡(新版)[M].江蘇:譯林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