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目標是:“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fā)展合作精神。”語言交流是人際交流的基本手段,小學生學習語言正是從口語交際開始的。我們要依據(jù)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充分利用各種優(yōu)勢和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然而在教學中,部分老師認為相當部分的學生口語交際能力不盡如人意,敢說、想說、會說、善說的人不多。下面我談談自己在多年教學實踐中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做法。
一、培養(yǎng)興趣,激發(fā)交際的動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低年級學生一旦對口語交際產(chǎn)生了興趣,參加的積極性就高。不僅能鍛煉口語交際的能力,而且能增強競爭意識。一要喚起口語交際的欲望。在教學中,教師應從實際出發(fā),利用一年級學生剛?cè)雽W還互不認識,以“我”字設話題,讓學生練習說話,如“介紹自己”,我叫什么?今年幾歲?是在哪個幼兒園上學的?我喜歡什么?讓學生連起來完整地說。學生為展示自己,情緒高漲,個個躍躍欲試,此時再引導學生介紹“我的家庭”,家住哪兒?家里有哪些人?父母都在干什么?這些話題來自于兒童生活,有利于促進兒童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二要讓學生感受口語交際的快樂。每個學生都有表現(xiàn)和展示自己的欲望。我組織開展“故事大王”比賽,不論講得好與不好都以掌聲鼓勵,這樣促進了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在輕松的氛圍中鍛煉了口語。
二、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交際的熱情
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發(fā)展,有助于促進智力和思維的發(fā)展,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氣質(zhì)和開朗性格。李吉林老師說:“言語的發(fā)源地是具體的情境,在一定情境中產(chǎn)生語言的動機,提供語言的材料,從而促進語言的發(fā)展。”為了激起學生交際的熱情,在教學中必須積極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有趣的口語交際情境,創(chuàng)造樂說、會說、能說的氛圍,這是口語表達訓練之花盛開的沃土,是教學成功的要訣。如在教口語交際《有趣的游戲》一課時,我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境:把學生帶到操場上做游戲,讓學生自己體驗做游戲的快樂,這樣學生玩游戲場面熱鬧極了。然后回到教室請學生介紹這個游戲的玩法。通過這種形式,學生暢所欲言,在興趣盎然的氣氛中得到語言的訓練,口語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又如,我在教一年級上冊口語交際《我該怎么辦》一課時,先用語言創(chuàng)設這樣的問題情境:小明每天幫王爺爺送牛奶,王爺爺覺得不好意思,每天要給小明一毛錢,小明不給。王爺爺說:“不拿就不讓你送牛奶。”可是小明又很想幫王爺爺送牛奶,小明不知道怎么辦?假如是你,你會怎么做?一下子就把學生帶進了情境之中,使口語與交際回歸到生活體驗之中,使學生打開話匣子,產(chǎn)生積極的交流欲望,思維和語言表達得到了鍛煉,提高了口語交際能力。
三、利用教材,加強口語交際訓練
語文教材,內(nèi)容十分豐富,具有生活性、實用性和趣味性。我們必須深入鉆研教材,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因素,結(jié)合課文教學穿插一些口語交際的內(nèi)容。讓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在訓練中提高。如教完二年級上冊《我要的是葫蘆》后,讓學生回家把故事講給家人聽。教完一年級上冊《雪地里的小畫家》后,引發(fā)議論:你們還知道哪些動物也進行冬眠呢?教完一年級下冊《稱象》后,提出問題:你們還有什么辦法稱出大象的重量呢?等學生說完后,比較優(yōu)劣。這樣一下子就把學生引入了思維的軌道,促使他們開動腦筋,積極舉手發(fā)言,說話氣氛濃烈。像這樣的口語交際訓練點,在語文教材中幾乎隨處可見。我們應充分發(fā)掘教材,加強口語交際訓練,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四、鼓勵引導,調(diào)動口語交際的積極性
每個人的內(nèi)心深處都具有得到別人的賞識和表揚的愿望,小學生更是如此。因此,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我們應十分注意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多激勵少指責,用心傾聽學生的發(fā)言。有點滴進步的就鼓勵與引導。有錯的地方就用婉轉(zhuǎn)的語言,啟發(fā)引導其改正。如我班有位學生說話有點結(jié)巴,交際的時候聽不清楚。我對她說:“你把剛才的話再說一遍好嗎?”還有一位女生課堂上讓她朗讀、提問都不哼聲,針對這種情況,我鼓勵道:“課外的時候,我聽到你的歌聲真動聽,老師非常希望這節(jié)課能聽到你那甜美的聲音?!蹦莻€女生心中充滿了成就感和自豪感,消除了心理障礙,在交際活動中盡情展現(xiàn)自我,激發(fā)了口語交際熱情。
五、共同參與,提高口語交際熱情
建立民族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與學生同說、同演、同樂,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老師既是導師,又是朋友,在和諧的師生關系中“敢想”、“敢說”、“樂說”、“能說”,敢于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無拘無束地進行交際。如在教學二年級下冊《自我保護》口語交際一課時,我說:“小剛獨自一人在家,突然有人來敲門聲稱是爸爸的朋友,這個人可能是小剛認識的,也可能是小剛不認識的,他會怎么想,怎么做?”然后啟發(fā)學生前后桌討論。我邊巡視邊指導,有時直接參與指導交流。最后師生共同表演,這樣師生處于平等地位,師生間、同學間的情感互相交融,在彼此交流中互相啟發(fā)、互相補充,營造出了融洽、和諧、生機勃勃的氛圍,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
寶劍鋒從磨礪出。口語交際也應如此。所以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我們要充分挖掘語言交際因素,以學生感興趣的內(nèi)容為題材。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有計劃、有步驟地引導,激發(fā)興趣,并持之以恒,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就一定能夠得到培養(yǎng)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