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對于小學語文教科書的理解,雖然有現(xiàn)行的課程標準與參考書籍,但歸根結底仍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由于個體對教科書的理解并不完全清晰、準確,這就要求教研部門開展一系列的教研活動,幫助教師深化對教科書要求的理解,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教學方向的正確性,不走偏路、岔路。
關鍵詞: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教科書要求 深化理解
對于小學語文教科書的理解,雖然有現(xiàn)行的教學標準與參考書籍,但歸根結底仍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難免由于個體對教科書的理解并不完全清晰、準確而走上岔路,這就要求教研部門開展一系列的教研活動,幫助教師深化對教科書要求的理解,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教學方向的正確性,不走偏路、岔路。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待進一步提高
1.增強課堂教學效果要從教材入手。
教學參考是教師把握教材的參考書籍,每個教師幾乎都有配備,研究教材少不了研究教學參考,但我發(fā)現(xiàn)不少教師往往過于依賴教學參考書,造成認識上有些偏頗。建議廣大小學語文教師以參考書為參考,以教材為本,只有這樣才不至于舍本逐末。現(xiàn)實教學中由于教師理解教科書不夠深入,在實際課堂中往往抓不住重點,容易造成教學的反復拖沓。經不起孩子們對教科書問題的深入追究;探討問題浮于表面,無法深入。對于此種情況,上級教研部門應該加強指導與監(jiān)督,避免教師由于鉆研教科書不到位而導致教學與實際要求脫節(jié)。
2.語言因素對教學的影響。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不可忽視教材的語言因素,因為教科書的情節(jié)只是師生理解教科書的一個層面。語言因素往往隱藏在情節(jié)背后,不易察覺,教師要有意地挖掘教科書中的語言因素,使語言因素為教學服務,引導孩子們體會語言之美,進行相應的語言訓練,提高孩子們的閱讀能力與水平,進而幫助孩子們更好地理解教材知識。
3.有的放矢地對孩子們進行引導。
教師在課堂上處于主導地位,其主導作用的發(fā)揮是以不阻礙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質疑與探討為前提的。而教師要提倡與鼓勵孩子們就所學知識展開探討和質疑,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孩子們的主體性,促進他們的自我意識的發(fā)展。質疑并不是懷疑。孩子們可以質疑教材內容和知識點,對于教材上所羅列的知識,孩子們不能懷疑。因為如果孩子們懷疑教材內容,他就會對所學知識不信任,更不會信任教師。這樣就阻礙了孩子們對知識點的接受與學習。
二、理清教科書的具體要求
教師對于教科書的理解難免因個體因素而不夠清晰、準確。這就要求相關教研部門開展一系列的教研活動,幫助教師深化對教科書要求的理解。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教學方向的正確性,不走偏路、岔路。具體表現(xiàn)在:
1.新課改后,課堂內容增加,但流于表面。
新課改以后,課堂教學內容有增無減,與過去相比雖然教學的知識難度有所降低,去除了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卻增加了大量有關孩子們能力的要求,而這些要求必須通過在課堂上安排大量的探討、交流活動實現(xiàn)。對于這一變化,廣大的一線教師很難在短時間內適應,在具體把握中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教師過于在意對教學形式的變化與把控,不能顧及教學內容的深入,使得課堂上看上去熱熱鬧鬧,實則流于表面,沒有實際效果。長此以往,必然造成孩子們對知識一知半解,探究能力并無多大提高。
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課堂閱讀淺嘗輒止,閱讀時間少,讀得不充分,不細致,造成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不是很準確。教師閱讀時缺乏感情,沒有對閱讀的感情給予必要的指導和要求,造成孩子們閱讀時沒有感情、生硬。
2.閱讀教學缺乏整體性。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把教材的內容看做一個整體,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對這一過程的把握并不夠。究其原因是教師對教科書的研究不夠深入,對教科書的把握不夠準確,這就造成了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缺乏對孩子們閱讀整體性的把握。這樣在備課時對閱讀的整體性的把握的準備與訓練就會缺失,進而造成課堂上對學生整體性訓練的缺失。孩子們得不到訓練就不可能對閱讀內容有整體把握。在這方面主要表現(xiàn)在:課堂中,我們對學生課文內容的教學時間占得比較長,而對教材中人物的背景和情感的關注比較少,導致學生不能全面認識人物。教師要花大力氣訓練學生的閱讀整體性,從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下手。具體可以關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想方設法讓孩子們感受到語言的美感;其次,通過閱讀感受作者在表達情感上所下的工夫,體會關鍵詞和句的作用;最后,邊閱讀邊領會教材的表達安排的妙處。
3.通過互動環(huán)節(jié)深化孩子們對教材的理解。
首先在新課標要求的教學中,教師應該以孩子們?yōu)橹黧w展開教學。廣大教師或多或少地有意識地發(fā)掘學生的主體性因素。但在實際教學中難免出現(xiàn)心急等不到學生的主體性因素發(fā)揮作用的時候就迫不及待將知識灌輸給學生。具體表現(xiàn)在:教師急于求成,在學生思路沒有清晰的情況下就對所要講的知識點進行總結、說教,使學生的自主探究難以深入。
另外,有時教師會隨著學生的思路開展教學,而失去了自己的主導地位。這樣的情況在教學中也時有發(fā)生。比如學生的想象力十分豐富,在教師就一個問題進行探討時,可能會由于學生天馬行空的想象,而與自己所要講的內容形成差距,浪費了時間。對于這種情況,教師切忌打擊學生的積極性,要巧妙地引導學生回到所要學習的內容上,這是對教師的隨機應變能力的考驗。
4.教師課堂評價要適當改進。
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的評價至關重要,應用得好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愛其師、聽其課”,反之則會起到不好的作用。對此我們要做到:課堂及時表揚;學生思路受阻要及時引導;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個學生都感受到老師的關心和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