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許多高官退休后被上市公司聘請擔任某些職務,謂之“旋轉門”現(xiàn)象。比如前總統(tǒng)克林頓就曾在卸任后到尤卡帕集團擔任高級顧問,前國務卿鮑威爾退休后成為一家著名風險投資公司的合作伙伴,曾負責美國空軍采購的達琳?珠云退休后到波音公司擔任了副總職務等等。
我國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大多是由董事長選定,而董事長又多為控股股東的利益代表,因而出于企業(yè)需求和未來利益的考慮,結合中國社會的實際背景,董事長(或控股股東)在為企業(yè)選擇獨董時自然會偏好人脈資源豐富和權力磁場強大的退休高官。適當引入具有行政資源的退休高官,亦可起到豐富獨董結構、把握宏觀市場等作用。正是在這種種利益驅動下,退休高官成了我國上市公司熱捧的對象,備受青睞。
只要獨董候選人符合任職資格、聘任程序合法合規(guī),企業(yè)聘請任何人都是無可厚非的,但我國退休高官獨董的任職真的都能做到規(guī)范嗎?聘請退休高官任獨立董事對企業(yè)的利益各方又有何傷害呢?個人認為“離職高官獨董”可能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冷卻期”不足。我國《公務員法》第一百零二條明文規(guī)定:公務員辭去公職或者退休的,原系領導成員的公務員在離職三年內,其他公務員在離職兩年內,不得到與原工作業(yè)務直接相關的企業(yè)或者其他營利性組織任職,不得從事與原工作業(yè)務直接相關的營利性活動。而此次“重汽風波”涉及的三位前政府高官中,貴州省原省長石秀詩、山東省原省長韓寓群從卸任省長時點算起已逾三年,但從兩者在全國人大的任職時間來看,則退休尚未滿三年,甚至至今在位。另一位獨董崔俊慧自2006年從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位置上退休后,2008年就當選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其間隔仍未達“冷卻期”要求。
薪酬過高。中央紀委、中央組織部發(fā)布的《關于規(guī)范中管干部辭去公職或者退(離)休后擔任上市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獨立董事、獨立監(jiān)事的通知》中指出:中管干部退(離)休后擔任上市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獨立董事、獨立監(jiān)事的,不得領取報酬、津貼和獲取其他額外利益。所在的上市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可按照有關規(guī)定,報銷其工作費用。然而實際情況卻相去甚遠。中國重汽向三位離職高官獨董開出的年薪是18萬。無獨有偶,據(jù)公開資料顯示,中石油三位離職高官獨董劉鴻儒(曾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崔俊慧(曾任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和李勇武(曾任化學工業(yè)部副部長)的年薪分別為22.2萬、26萬和24.1萬。
權力尋租隱患。《通知》中還指出:中管干部辭去公職或者退(離)休后三年內,不得到與本人原工作業(yè)務直接相關的上市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擔任獨立董事、獨立監(jiān)事,不得從事與本人原工作直接相關的營利性活動。大本營在山東濟南的中國重汽將山東省原省長、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以獨董身份招致麾下,不免讓人擔憂重汽是否會利用這些離職高官的原有職權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進行利益輸送,致使企業(yè)在他們的庇護下搞關系、拉項目,進行不公平競爭,損害中小股東長遠利益。同時,還容易導致社會的不平等和利益分配的矛盾,侵犯同行企業(yè)在遵循公平競爭下的正當權益。
離職高官獨董的聘任不將這些問題規(guī)范或解決,輿論的詬病就很難消散。
獨立董事制度引進我國以來,因“水土不服”仍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如何根據(jù)國情從“選、聘、用、留、裁”五大方面建立一套完善、科學、系統(tǒng)的獨立董事制度,仍將考驗有關部門的智慧。而對于上市公司熱衷聘請離任高官任職獨董顯露的弊端,不僅要進一步完善獨董制度,對已出臺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進行細化和改進,更要求做到堅決貫徹、嚴格執(zhí)行、認真落實,才能從根本上解除公眾對這種現(xiàn)象的各種擔憂,取得資本市場和社會輿論的普遍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