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的實踐性學科,體育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需要通過學生的身體練習來完成,有效的練習形式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靶紊⒍窬邸笔巧⑽乃囆g的重要特點。其實,在體育教學中也有著“形散神聚”的教學形式,一節(jié)好的體育課,組織隊形看起來很“散”,場地上學生在四處奔跑、練習、游戲,給人散亂的感覺。但是,綜觀整個體育課堂,學生卻始終是在教師的組織安排下進行學習與活動,“散”而不亂,“散”中有序。一節(jié)目的清晰、內容充實、安排合理的散點練習,對于學生探究動作要領、規(guī)范技術動作有著積極作用和深遠的意義。
一、形散——散點組織隊形的積極因素
1.有利于提高學生自主活動能力。一是在“形散”式散點練習中,學生練習的自由度增加,課堂給予了學生更多的時間與空間,自主活動的能力明顯提高,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我管理和自我學習能力。二是散點訓練中常常需要小組合作完成練習,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協(xié)作能力也有很大的幫助。
2.有利于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效果。由于是學生散點分散自主練習,練習的次數(shù)和時間明顯增加,在練習中體驗動作、學習動作、掌握動作的效果會更好,相對于全班進行的集中按序練習,這樣的分散練習時間長、節(jié)奏快,運動負荷明顯增大,動作體驗過程明顯增多,課堂教學效果明顯提高,體現(xiàn)了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特點。
3.有利于提高教師個別指導及集體糾錯。散點練習時,教師在巡視的過程中,可以關注到每個學生,更容易發(fā)現(xiàn)學生練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對個別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能及時地、有針對性地指導,手把手地糾正,關注個體差異,讓每個學生都得到進步。同時,教師在散點巡回觀察中還能了解到學生的集體錯誤動作,對教師教學的及時修正有著積極意義。
4.有利于場地、器材的充分利用。一節(jié)高效的體育課必須要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場地和器材,提高場地和器材的利用率。散點隊形無疑可以大大提高場地的利用率,在散點練習中,學生還能學會觀察,提高觀察能力。如:在籃球場上的散點運球,學生就可以充分利用場地,自主進行運球,并在教師指導下知道球要往人少的地方運,提高轉移球的能力。
二、神聚——散點組織隊形的內在要求
散點練習是全員參與,人人在練,但是安排不當,暗藏隱患,正所謂“形散”有余而“神聚”不足。散點練習不是“無序練習”,自主活動也不是“自由活動”。在散點練習中,教師始終要把握住一股“神”,要隨時組織與調控課堂教學的節(jié)奏、學生訓練的強度,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體育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獲得運動的樂趣和成功的體驗。因此,要使“形散”這個好的教學形式發(fā)揮作用,就必須做到“神聚”。具體要做到以下四個方面。
1.精心安排練習目標,合理安排難度進程。每一次散點練習時,教師必須精心設計,確保散點練習有目的、有導向。對于學生來說,散點練習必須要有一個明確的、具體的練習目標,不然練習就會成為真正的“形散”,而談不上“神聚”了。以足球正腳背運球為例:第一次——一步一觸球,提高腳觸球能力。第二次——兩步一觸球,提高運球能力。第三次——運球穿過障礙門,提高運球的控制能力。學生面對明確的練習目標,就可以有意識地進行練習,練習就會“散”而有“聚”。
2.精心組織訓練團隊,合理安排管理人員。散點練習時由于學生比較分散,教師無法隨時觀察到每一個學生的情況,而且學生在散點練習過程中,容易產生一些散漫消極的負面情緒。因此,在散點練習時,教師可以組織由體育委員、小組長與體育骨干負責帶領大家一起練習,不僅可以相互學習,相互糾正,相互提醒,而且杜絕了安全隱患的發(fā)生,保障散點練習的正常有效。
3.精心挑選活動器具,合理安排活動形式。在散點的練習過程中,要精心挑選與制作各類活動器材,盡量做到安全有效。如:投擲項目,在散點練習時,可以選擇或自制一些輕柔的器材(羽毛球、紙團、海綿球等),安排固定區(qū)域,規(guī)定一定方向,讓學生根據(jù)要求自主散點練習投擲動作。滿場的學生,在各自區(qū)域、統(tǒng)一的方向加以練習,“亂”中有序,把安全隱患降到最低。
4.精心選擇活動場地,合理安排活動線路。在散點練習中,活動內容不能隨意放手任由學生嬉戲,教師在安排散點練習時,就必須關注整個散點練習過程的演變可能,精心選擇活動場地,安排活動路線。如:籃球行進間運球、足球行進運球等運動,在散點自主練習時,要求學生按一定的順序有規(guī)則地進行練習,按順時針(逆時針)方向自主進行運球練習。學生有快有慢,自然形成了散點形式,感覺無序,其實是在一定的順序中進行。
下面以八年級(48人班)的籃球行進間運球為例,說明“形散神聚”的具體運用。
1.在課的準備部分,為了讓學生熟悉球性,教師提出練習要求——由組長帶隊分別到四塊場地(教師事先把場地分塊做好標志)進行分散自主練習:頭部、頸部、腰部、腿部等各種繞球活動以及原地運球、胯下運球等各種熟悉球性的運動。
2.在課的基本部分,進行籃球各種行進間運球練習,教師要求每個學生從右半場開始沿著逆時針方向由右到左進行自主行進間運球練習,水平高的學生可以快運,需要慢慢體驗運球動作的學生可以慢運,在超越時注意觀察,從人群外圍超過。
3.在復習鞏固的游戲部分(游戲“老狼、老狼幾點鐘”),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跟隨教師一起進行行進間運球游戲,當聽到“12點鐘”時,轉身向相反方向發(fā)散狀快速回到自己的集合位。
4.在結束部分即放松舞蹈教學中,教師要求學生,在優(yōu)美緩慢的音樂聲中以教師為中心向教師靠攏,保持活動距離,自成圓圈,開始放松練習。
由于體育館籃球場地限制,48人的教學班人數(shù)相對較多,教師的教學設計需要考慮細致、周全,若采用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模式,在教師統(tǒng)一指揮下進行籃球行進間運球練習,體育課堂一定會有板有眼、井然有序,但課堂氣氛將會十分沉悶,學生會成為被教師牽著線的木偶而無生氣,這與新課程要求相悖。因此在場館小、學生多的情況下,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給予學生更多的活動空間與自由,有組織的散點練習是最有效的組織練習形式?;@球行進間運球的教學,每個部分的組織都是“形散”的,但教師課前做了精心的組織設計,使得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自然、安全、有序,于“形散”之中蘊含著“神聚”。
“形散神聚”的體育課堂教學形式,充分發(fā)揮了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形散神聚”的體育課堂教學形式,讓學生在寬松的課堂氛圍中參與體育活動,達到自我鍛煉和掌握體育技能的目的,提高了學生體育學習的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高新區(qū)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