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處煈訌妼W生閱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但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不應以模式化的解讀來代替學生的體驗和思考;要善于通過合作學習解決閱讀中的問題,但也要防止用集體討論來代替?zhèn)€人閱讀?!币虼耍陂喿x教學中,我們應該加強學生的自悟自得,讓學生自己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形成語文能力。師生對文本都應有自己的理解感悟,不能死抱教參上的答案束縛自己的思維。
素讀,是日本人對我國古代私塾教學方式的定義,即指不追求投入理解,只是將其反復誦讀,爛熟于心,強調以記憶學習為中心,反復朗讀。在閱讀或觀賞時不加以任何個人的偏見或喜惡而平和地完成,以更好地悟出原作者的思想和訴求。日本右腦開發(fā)專家七田真在《超右腦照相記憶法》的第五章“教育的原點是背誦和記憶”里這樣論述:“‘素讀’就是不追求理解所讀內容的含義,只是純粹地讀?!?/p>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素讀,一種自然的閱讀方式,讓學生自由放牧在文學的原野。當學生穿梭在語言文字的叢林時就像駿馬奔騰在遼闊的原野,這時,就會無為而治,教師不強求學生理解并不代表學生沒有理解感悟,他們無形中會產生自己的閱讀體驗。
我們在實際教學中,則是常常讓學生帶著老師的問題閱讀文章或斷章取義地“選擇你喜歡的段落”閱讀,這種問題式閱讀或碎片式閱讀破壞了學生的審美心理,缺少整體意境,往往是以喪失閱讀興趣為代價。就像背誦《弟子規(guī)》,很多學生會對里面的內容不理解,比如他們對“緩揭簾,勿有聲;寬轉彎,勿觸棱;執(zhí)虛器,如執(zhí)盈;入虛室,如有人”不明了,但當某天騎車轉彎時,他會發(fā)現(xiàn)真的是“寬轉彎,勿觸棱”。再比如學生讀“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當他有朝一日登上泰山山頂時可能就會對這句詩豁然開朗。
因而,我們應該讓學生帶著一份平和的心境去閱讀,特別是初讀,什么都不要說,可以教師范讀,播放教學錄音,學生代表起來讀,全體學生自由讀,不要用繁瑣的問題束縛學生的心靈,而要讓學生自由自在感受文字的本真意味。
要認識不同朗讀形式的特點對于素讀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追求朗讀的科學性,體會不同的朗讀形式有不同的功能:
默讀有利于對文本的理解,更適于個體朗讀。
朗讀在發(fā)出聲音的過程中能夠增強記憶的效果,更適于背誦。
集體朗讀具有相互暗示和提醒的作用,對提高記憶效果也有一定的好處。
自由讀可以很好地感知文本品味語言。
指名讀能夠讓個別學生表現(xiàn)朗讀質量和對文本的感知理解程度,適宜于檢查性、示范性、比較性的教學目的。
分角色讀能更好地體現(xiàn)人物的個性特征,適于對話性的教學文本。
速讀可以很快地把握全文思路,了解文章大概內容,但只適于比較好理解的教學文本,或較低的教學要求。
跳讀可以圍繞比較集中的要求選擇性閱讀,但前提是學生對所讀文本已經比較熟悉,或選擇閱讀的內容相當容易把握。
教師的范讀對學生不僅有示范作用,而且有激勵作用,尤其能夠較好地體現(xiàn)朗讀的某一方面特定的要求;。
由專業(yè)人員錄制的朗讀錄音,發(fā)音準確,對文本表現(xiàn)大多比較到位,表現(xiàn)力、理解力都很強。
配音配樂配畫面的朗讀,如果制作得當,也具有增強表現(xiàn)力、幫助人感受理解文本的效果。
總之,閱讀教學要重視學生的閱讀,教師對學生閱讀的引導應該收放有度,以不損傷學生的閱讀興趣為前提,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但不放任學生無度的發(fā)揮。教師應該有自己獨立的閱讀體驗,不做教參的傳聲筒,師生的理解應當互相碰撞,互相滲透,最后要將學生引導到學習文章的寫作上來,讀是輸入,寫是輸出,讀是為了寫。
(作者單位:江蘇省邳州市碾莊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