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喜歡到村口的大樹下玩耍,那棵大樹給了我許多童年的快樂和無盡的回憶。后來,因為求學和工作的緣故,我漸漸地遠離了那棵大樹。但我對樹一直有著深厚的情感,所以每每看到一些大樹、或者是經(jīng)過一片樹林,心中總有一種說不出的親切感。最近,我翻閱了幾個與樹有關的成語,認為“樹”可以給校長一些教育啟示。
一、玉樹臨風
在這里,我所指的“玉樹臨風”當然有著更為廣泛的含義。一個校長要樹立自己的威信,必須要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讓自己給人有一種“玉樹臨風”的感覺。
首先,校長必須要學習。校長要學習一些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讓這些先進的理念來武裝自己。校長要向書本學,要向一些大師學,要向身邊一些有影響力的同行學,而且謙虛地學,要用心地學,讓學習成為自己工作中的一部分。時間一長,校長會發(fā)現(xiàn),學習可以讓自己的知識更豐富,學習可以讓自己做起事情來有理有據(jù),學習可以引起別人的敬仰。
其次,校長在工作時必須講究方法。同樣一件事情可能有不同的處理方法,但總有一種方法是優(yōu)于其他方法的。校長在工作時思路要開闊,考慮要周到,結合實際,而且要借用一些可以借用的力量,盡量用最優(yōu)的方法來處理問題。校長會科學藝術地處理問題,師生對校長就會刮目相看,其影響力就會增強。
最后,校長必須要注意自己的形象。校長既然是校長了,與普通教師就應該有區(qū)別,校長平時要注意自己的衣著形象,不要不修邊幅,給人一種邋里邋遢的感覺,而是應該給人一種干凈、莊重的感覺。校長在平時說話也要注意形象,說話要有一點水平,不能低俗,不能引起別人的誤會。
可以說,校長要做到“玉樹臨風”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校長要有追求,要對自己嚴格要求,讓自己的形象變得越來越好,讓自己給別人一種越來越好的印象。
二、樹大招風
校長就像一棵樹,而且是一棵大樹。在當校長之前,校長也只是一棵平常的樹,也很普通,教師對其的要求也自然不是很高。但是一旦當上了校長,這棵樹便瞬間大了起來,就容易招風了。
我曾經(jīng)聽說過這樣一個校長,他本來是學校的副校長,平時與教師也沒有什么距離,與教師一起說笑、一起吃零食,與教師一起其樂融融,那關系可謂是非常和諧。后來,正校長外調,他被提拔為該所學校的正校長。當這棵樹突然變大之后,教師看他的眼神就不一樣了,對他的要求也不一樣了。他盡力調整狀態(tài),讓自己與自己的職位形象相符合。走到教師辦公室去,看見教師在吃零食,他不再走過去和他們分享,而是只是看了一下,那些教師就趕緊把零食藏起來。那些教師當面沒對他說什么,背后里就說,你以前不是也一直跟我們在辦公室里吃零食嗎?現(xiàn)在倒擺架子了。確實如此,一旦當了校長,教師對校長就會產(chǎn)生一種距離,產(chǎn)生一種本能的畏懼,對校長的要求標準也會相應提高。這時,校長應該怎么辦?校長當然也要對應教師對自己的要求來嚴格要求自己。校長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論水平、教學專業(yè)水平和教育管理水平,要讓自己成為一顆名副其實的大樹。校長在考慮問題的時候也要開始進行全局考慮,要開始考慮教師的物質要求和精神需求,要有犧牲精神,為教師的一些利益著想。在與教師進行對話的時候,校長也不用刻意與教師保持距離,而是要在不失原則的前提下與教師進行平等地對話。校長還要廉潔從教、廉潔治校,不要給人留下把柄,讓這棵大樹被風言風語吹得遍體鱗傷。
樹大就容易招風,這句話不無道理,但是校長只要為人正直并有所作為,就可以做到讓教師對自己的另一種感覺了,那就是“大樹底下好乘涼”。
三、枯樹逢春
校長在學校要面對的事情很多,要處理的事情也很多。有時候,眾多教師對某一件事情沒有了主意,或者一所學校本來所面臨的問題很多,在很多方面都落后于其他學校等,校長這時就應該敢于擔當,要有一種大無畏的氣概,要力挽狂瀾,要讓枯樹逢春。
比如說,有這么一位校長,他剛調到一所農(nóng)村薄弱學校的時候,這所學校的教師就告訴他,這所學校存在的時間不會太長久了,因為這所學校的硬件條件很差,教學質量也總是排在全市后幾位。而附近一所與此規(guī)模相近的學校雖然硬件上也不好,但是教學質量卻高很多,政府很可能會在附近那所學校的原址上造一所新的學校,然后這所學校再合并過去。當這所學校接受上級部門督導的時候,督導工作組的人員告訴這個校長說這所學校的有些硬件不符合標準,比如說,這所學校的實驗樓就滿足不了規(guī)定的要求。然后,這位校長就向政府打報告,要求政府對這所學校的實驗樓進行改造。政府部門的回應是政府部門正在規(guī)劃學校調整,這個報告要緩一緩。這位校長剛到這所學校,本來想在這所學校大干一番,并在這里干出點成績來,誰知就被潑了冷水。難道就等著被兼并嗎?這位校長并沒有放棄,而是和這所學校所有的教師一道,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氣來,一起研究如何打造高效課堂,研究如何大幅度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研究如何在較短的時間內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讓學校涌現(xiàn)出一大批市級骨干教師來。功夫不負有心人,枯樹真的逢春了。在較短的時間內,這所學校的教師工作積極性變得非常高,教學質量得到大幅度提高,教師在各級競賽中拿回好多獎項,一大批中青年教師逐漸成為了市級骨干教師,讓許多兄弟學校刮目相看,也得到了上級部門的關注和多次表揚。
并非所有的枯樹都能逢春,但校長在面對問題的時候,一定要有解決問題的勇氣,一定要用自己的魄力和才能去解決問題,盡量讓枯樹能夠逢春,即使枯樹不能逢春,校長也要換一種思維方式,再重新種一棵樹并用心培育,也要讓這一棵樹逢春。
四、獨樹一幟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征,每個學生的個性都是無法復制的。同樣如此,每所學校也應該要有自己的特色。
現(xiàn)在,很多學校都沒有自己的特色,于是,學校的校長也就默默無聞。但是校長一看到某所學校在某一方面做得比較好,就開始跟風,組織教師前去學習,然后再實行“拿來主義”,大規(guī)模地把別人的東西照搬過來。殊不知,在照搬的同時由于沒有把別人的精髓理解透、學透,而且可能別人的模式到了自己的學校就產(chǎn)生嚴重的“水土不服”,所以導致學習的效果并不是很好,甚至還把自己原來一些好的東西丟掉,成為現(xiàn)代版的“邯鄲學步”,其結果是非??杀摹J遣皇切iL就不應該學習別人的東西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我的意思是校長要學可以,但只能借鑒,不能照搬,而且一定要結合自己學校的實際,把自己學校傳統(tǒng)的優(yōu)良特色保持下去,成為獨樹一幟的東西,最終形成自己學校的一種文化延續(xù)下去。
比如說,我所在地區(qū)的學校就有一個非常好地特點,就是每所學校都有一個特色,而且這個特色都有一個非常鮮明的特點,已經(jīng)成了學校的一張名片了?,F(xiàn)在,教育局要求各所學校要將自己的特色進行轉型升級。大部分學校都能夠在原來特色的基礎上再挖掘出自己的文化來并進行相應的升級,但是有少數(shù)學校的校長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就走入了誤區(qū),想丟掉自己原有的特色而憑空想象出一種新的特色來,這是非常令人遺憾的。
應該說,每個校長都有自己的辦學理念,但如果校長能夠根據(jù)自己學校的實際,傳承學校以前的一些好的東西,并把自己的優(yōu)勢做大,做有利于師生發(fā)展、有利于學校發(fā)展的事情,就能夠有自己獨樹一幟的東西,就能夠在眾多學校中脫穎而出。
有人說,校長是一所學校的靈魂。所以,校長身上有著比普通教師大得多的責任,校長如果能夠從嚴要求自己,高瞻遠矚,運用自己的智慧,切實為了師生、為了學校、為了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而努力的話,校長將會在自己的天地里有著一番大的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