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主要的渠道和方式,學校開設政治課的目的也是讓學生陶冶情操的同時了解國家的方針、政策,在大事上的動向,讓高中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同時加強學生對國家政治的敏感度,使學生能夠關心國家大事。但是現(xiàn)今的高中政治課大部分還是以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為主,教學方式并不靈活。
一、高中政治教學現(xiàn)狀
現(xiàn)今大部分高中政治課可謂是乏味、枯燥,政治課由于不像數(shù)學、語文這樣的主科課能引起學校老師的重視,部分學校并不重視政治學科,教師也不重視這門課,認為只要教給學生了就行了,并沒有什么可講,有的教師甚至只是照讀課本,這樣的教學方式是對學生不負責任也是對教師自己不負責任,并沒有盡到教師的義務,根本沒有達到教學的目的。
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仍然在高中政治的課堂上占有主要地位,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方式仍然比比皆是。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由一開始的對高中政治課充滿了好奇到開始厭惡上這門課,教師的不重視也使學生認為政治課并不重要,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政治的熱情,學生在學習政治的時候缺乏主動性,甚至有的學生在政治課上寫數(shù)學、語文的作業(yè)。認為考試的時候只要背一下就行了。但事實并不是如此,例如,好多學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哲學部分的內容,要想背誦哲學部分的理論也是比較困難的,即使背下來了,也不理解,考試的時候仍然會做錯相關內容的題。面對這樣的情況,筆者認為應該采用主題型的教學模式來改變這種狀況。
二、高中政治主題型教學模式分析
主題型教學模式是確定一個主題為中心,圍繞著這個主題所展開的一系列的教學,與主題相關的各個要素之間相互配合,主題之間的各個要素相互聯(lián)系、互相作用,突出主題,達到教學目標。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學教授布魯納倡導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主動的發(fā)現(xiàn)過程,而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主題型的教學模式可以使學生積極參與,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并且通過自己的主動參與體驗到課程的樂趣。那么,如何開展主題型教學呢?
1.確定主題
高中政治要想開展主題型教學首先就要確定相關主題,圍繞主題展開相關問題。確定主題可以從一節(jié)課中的一個部分進行主題的確定。例如:第一單元第一課神奇的貨幣,教師可以從貨幣的產(chǎn)生這個出發(fā)點入手,師:同學們,我們要是去商店買東西要用什么?生:錢?。ó惪谕暎煟簩Γ覀內ド痰?、食堂、文具店都要用錢來買東西,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金錢,其實金錢就是經(jīng)濟學中的貨幣,那么貨幣是怎樣產(chǎn)生的呢?在原始社會有沒有錢?沒有錢用什么買東西呢?老師通過提出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緊密的問題,讓同學產(chǎn)生對這節(jié)課學習貨幣的興趣,體會到貨幣的重要性,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圍繞著貨幣的產(chǎn)生揭開貨幣神秘的面紗。
教師也可以在學生一個單元的學習之后,通過對這個單元的知識點的整合來確定這個單元的主題,圍繞著這個單元的主題來進行相應的教學,連結整個單元的知識點。
當然政治主題的確定也可以聯(lián)系其他學科,例如,在必修2政治生活,第三單元,在講第五課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時,我們可以和歷史相聯(lián)系,在中國的各個朝代中君主們都確立了怎樣的制度來治理國家,現(xiàn)今的中國又是什么樣的制度呢?有什么作用?通過與歷史的聯(lián)系,使其涉及范圍更廣,與歷史學科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也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學到更多,使政治課不再枯燥乏味。
2.主題相關各要素的聯(lián)系
主題型的教學模式源于“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互作用過程中促進學生心理結構的發(fā)展與完善”的現(xiàn)代教學觀。首先主題與學生之間的聯(lián)系。教師在確定主題之后,想要達到教學目標,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所講的內容,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教師的講課就要吸引人,并且讓學生容易明白理解。例如:在學習必修2第三單元,講解第五課時,教師可以把這課的脈絡穿線,我國的國體是什么?政體是什么?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yōu)越性、作用是什么?這樣可以使學生有一個大體的把握,知道本節(jié)課的脈絡,知道老師所講的是什么。
其次,學生與自己認知水平的聯(lián)系。教師在確定課堂的主題的時候,首先要確定的是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生學習的能力,知道多少,不知道多少。根據(jù)各個學生的情況來確定主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例如:在復習必修1第一單元生活與消費的時候,我們可以從貨幣的產(chǎn)生開始,商品的出現(xiàn),商品出現(xiàn)就出現(xiàn)了價格、供求等一系列的要素。使學生認清消費生活,確立更好的消費觀,了解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加強學生學習的印象。
主題型教學既能完成教學目的,又能聯(lián)系到其他的學科,使學習的理論立體化,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同時也能闡釋學生最關心的問題。不是以單一的教師講或者學生說來完成教學任務的,而是要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只有這樣才能打破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
總之,高中政治的主題型教學模式主要就是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價值觀,使學生、教師與教學內容都融為一體,使政治課不再枯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擴展學生的思維。當然,要想把主題型的教學模式搞得越來越好,那么,對教師的要求也就會越來越高,學生學習的同時也是教師學習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