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這句名言用在自然界只是說明歲月的年輪不會停止。
預言家們的“世紀末日”并沒有來臨,事實證明它只是一個虛幻的神話,荒誕的猜想。然而在熙熙攘攘中走完的2012年倒是悲喜亮點不斷——倫敦奧運,北京“7·21”,敘利亞戰(zhàn)火,諾貝爾文學獎花落華夏,美國颶風,中國共產黨的十八大完成新老交替……現實的世界總是令人悲喜交加。
回望2012的中國出版,一樣的憂喜交加。沒有上市的繼續(xù)上市,除個別外,股價一路高開;集團的形勢一片大好,增長勢頭強勁;數字出版大潮洶涌,論壇你方唱罷我登場;諾貝爾文學獎花落中國,莫言成搶手饃饃,文學出版市場似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然而,筆者以為,喜的不足喜,悲的尤可悲。一向“歌者少有,牢騷之音不斷”的我,總認為“能夠正視自己的問題才是充滿信心的表現,因為只有看到了自己的問題才有了解決問題的前提,才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所以說說問題要比唱贊歌的好。
近幾年,數字出版大潮洶涌澎湃,2012年更是雷聲隆隆、火樹銀花,“基地”如雨后春筍,“云計算”也已登場,一片繁榮景象。然而,它到底為中國的出版業(yè)提供了多少增量?2011年公布的數字出版分量達到了1377.88億元。可多事的我,馬上發(fā)現數據里的奧秘,其中手機“出版”為367.34億元(手機音樂282億,手機閱讀45.74億元——注意:相當大部分的是給移動的網絡費,手機游戲3YUXl4+GPUtcID0FmOhZ9OA==9.60億元),網絡游戲428.5億元,數字期刊9.34億元,電子書16.50億元(注意:賣的載體應該占絕大部分),數字報紙(網絡版)12億元,網絡廣告512.9億元,網絡動漫3.5億元,在線音樂3.8億元,博客24億元。真正的出版又占幾何?2012的數字應該會更加好看,但是數字中真正的“出版”估計又幾乎是一個可以忽略不計的數字。
再看圖書市場,精品乏善可陳,暢銷炒藝高超;圖書品種激增,冊數所增無幾;集團銷售大幅增長,全國數據波瀾不驚;三大網店折扣戰(zhàn)硝煙彌漫,出版企業(yè)窮應付叫苦不迭。公布的產業(yè)整體數據,在經濟總量規(guī)模的主要經濟指標中,產業(yè)的全部營業(yè)收入為14568.6億元,較2010年增長了17.72%。其中圖書出版營業(yè)收入為644.40億元,期刊出版162.61億元,報紙營業(yè)收入為818.85億元,音像制品出版營業(yè)收入26.06億元,出版物發(fā)行營業(yè)收入新華書店系統(tǒng)和出版社自辦發(fā)行單位共計1953.49億元。不知道新華書店銷售的與出版社自辦發(fā)行的如何計算區(qū)別?將于2013年6、7月間公布的2012年數據可以預料,將無法擺脫這樣的格局。
上市,一直是中國出版業(yè)內的一個熱詞。稍有金融常識的人都知道,上市只是資本運作的一種形式,募資也不是上市的唯一目的,而且,股市高開也并不等于企業(yè)的高值,如何花錢又是一門更高的藝術。進入資本市場,借用聶震寧先生的一句話“非常需要堅持以需求為導向。資本經營應該建立在企業(yè)強烈擴張的經營下,而不是為資本經營而經營”??晌覀兊纳鲜泄粳F在在做什么?理財。據媒體透露,多個出版業(yè)上市公司將股市募集來的資金與銀行合作做理財產品,最多的一個公司將計劃不超過20億元的資金定位為低風險銀行理財產品,由此引發(fā)了出版發(fā)行企業(yè)上市目的和必要性的反思。
展望2013年,中國出版業(yè)雖不可能出現明顯的劇變,上市熱還將繼續(xù),圈來的銀子如何花這個世紀性的難題仍將困擾著上市公司的高管們;數字出版盡管至今未找到贏利模式,可飛蛾撲火式的探索追求還將繼續(xù);市場的無序、網店的惡拼不會消失。然而,我們也應該看到,國家對文化出版事業(yè)愈加重視,出版基金資助力度加大;學術出版規(guī)范達成共識,出版人將更加自律;精品意識將進一步增強,品牌理念將成為大多出版人的追求。由此,可望優(yōu)秀出版物將明顯增加,一些亮點將出現在2013年。同時,幾大網店的屢次火拼,將引發(fā)出版人對在新技術條件下進行新一輪“自辦發(fā)行”的思考,這將成為2013年出版業(yè)的一個重要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