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舒城縣是周瑜故里,復旦大學分子人類學實驗室通過基因信息分析,追蹤曹操后人至此,其關聯(lián)機構公共人類學研究會受到啟發(fā),遂展開“周氏基因”研究。
利用DNA遺傳信息分析人類起源、民族演化、種族之間關系、古代社會文化結構等是人類分子學的本分,但曹操基因研究被視為研究人員拋出的“噱頭”,曹操后人的認定也飽受學界爭議。研究一旦放在公眾視野中檢視,就會直面學派、宗族、政治的阻力,令人擔憂這個對歷史和宗族進行修正的新學科,在中國是否能獨立發(fā)展?
在公共人類學研究會的網(wǎng)站上,對周氏這個在當今中國大陸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九位、占全國人口總數(shù)1.92%左右的龐大家族展開了唾液樣本征集活動。條件為有明確家譜信息,目的是通過基因比對的方式為周姓人士實現(xiàn)認祖歸宗的愿望。
這一思路,受美國一家測試公司在網(wǎng)友中發(fā)起的姓氏項目啟發(fā),即每個同一姓氏的普通民眾都可以通過網(wǎng)絡匯集在一起,借助各類測試機構的服務,共同探索本姓氏的起源歷史。
一個家族的Y染色體只會在男性子孫中世代相傳,比較穩(wěn)定,并且是單倍體,基因只有一份,遺傳特性會直接顯現(xiàn),因此能用來鑒定穩(wěn)定的譜系關系。 母系遺傳研究則可通過線粒體中的遺傳物質(zhì),追溯女性子孫的遺傳軌跡。
“DNA不僅可以探索父系血統(tǒng)源流,以及研究姓氏文化,還可以通過線粒體DNA分析母系血統(tǒng)源流,檢測常染色體也可追索出祖先的信息。” 公眾人類研究會負責人王冰說。
Y染色體基因檢測的方式極為簡便,將棉簽在口腔內(nèi)壁摩擦后,送至實驗室,加快3天-7天內(nèi)即可出檢測結果。這得益于基因檢測技術的改進,幾年前檢測曹氏基因尚要5毫升血液標本。
在王冰看來,分子人類學研究,涉及到名人基因?qū)涫荜P注,這樣更易為公眾了解,便于科普。
在周氏基因研究中,被提及最多的是臺灣偶像歌星周杰倫的基因研究,公共人類學研究會并沒有直接檢測周杰倫的基因,而是通過一個自稱是周杰倫祖籍地的地方——泉州永春周氏家族,對此家族基因檢測和家譜對應。“永春周姓是單傳,1000年前從河南遷徙而來?!?面向公眾的收費實驗室匯澤基因負責人朱炎墻告訴《財經(jīng)》記者。
其上游學術機構——復旦大學生命科學院,正陷于“曹操基因研究噱頭”的口水中。
“用分子人類學做考古或歷史研究是一個新的學術增長點。選擇曹操一方面是易采集樣本,另一方面是容易受到關注。” 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博士段志強分析,復旦團隊希望借此吸引更多資源,用于其他領域的發(fā)展。
困擾復旦團隊的另一問題是,考古學界不接受這個研究結果,他們對分子人類學表現(xiàn)出不信任的態(tài)度?!八麄冋f技術不成熟,其實在國內(nèi)已經(jīng)將4萬年前北京田園洞人基因測出來了。”王冰說。
古DNA研究涉及人類的起源與進化、家系、群體關系、性別鑒定、病理與飲食、動植物的家養(yǎng)和馴化過程。發(fā)達國家古DNA研究工作始于上世紀80年代,通過分子生物技術對古代人類遺骸中的DNA片段進行提取、擴增、測序,以得到部分古人的遺傳信息。
中國在該領域的探索起于上世紀90年代,“提取古DNA終歸很難,但歐洲尼安德特人的基因被成功提取過,這與骨頭保存是否完好相關?!?中科院遺傳與發(fā)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錢文峰說。
考古學界難以接受的原因在于,傳統(tǒng)的研究方式長久以來建立的結論,難以同基因研究方法在某些研究中的結論達成一致。如對于現(xiàn)代人的起源、遷徙這一人類進化研究的熱點問題。
傳統(tǒng)手段主要依靠考古學、古人類學、歷史學和語言學等學科的證據(jù)。但這些傳統(tǒng)研究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比如,由于文字出現(xiàn)的年代較晚,在現(xiàn)代人的起源研究中受到很大限制。
近20年來,分子生物學技術不斷滲透到人類進化研究中,尤其是1987年美國科學家通過對線粒體DNA的研究,提出了人類起源于非洲并向其他地方遷移的學說,即現(xiàn)代人類的“非洲起源假說”。這與此前的人類 “地區(qū)進化假說”直接產(chǎn)生沖突。隨后,復旦大學金力等研究人員,應用分子遺傳學的研究方法,支持了現(xiàn)代亞洲人起源于非洲的觀點。
分子生物學技術漸漸為中國考古學界所采用,古DNA的研究手段也被引入。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所研究員吳新智,作為現(xiàn)代中國人“本土起源”的支持者,不久前到復旦大學作演講,也與生命科學院的老師們坐到了一起,交換探討起源假說。
學界的壁壘正在消除,來自研究對象的壓力則不斷顯現(xiàn)。
周氏基因研究現(xiàn)在最大的障礙在于,家譜信息明確的周姓人士并沒有需求通過基因手段追溯自己的始祖源流,而其他不清楚自己姓氏源流的周姓人士則無法獲得基因比對樣本。
在復旦大學的支持下,曹氏基因、準噶爾綽羅斯氏基因已被確定。對漢高祖劉邦、北魏道武帝拓跋、唐高祖李淵、宋太祖趙匡胤、宋高宗趙構、元世祖忽必烈等人的后代的基因研究也已展開,樣本量在逐漸擴大。
“對一些大家族來說,基因驗證沖擊了他們的家族信仰,導致大家族排斥此驗證手段?!蓖醣f。在國外,基因證據(jù)直接沖擊皇室血統(tǒng)。
在歐洲收藏界有兩大未解之謎:浸染1793年被斬首的法王路易十六血跡的手帕,以及1610年遭刺殺的波旁王朝締造者亨利四世的頭顱。這兩件流傳至今的文物的真?zhèn)物柺軤幾h。而將亨利四世的人骨和組織標本與路易十六血帕進行Y染色體比對,很可能揭示真相。
2011年,西班牙學者對手帕上的血跡進行DNA測試,分別測試了反映個體父系遺傳的Y染色體,反映母系血統(tǒng)源流的線粒體DNA和反映眼睛顏色的HERC2基因,結果顯示:血跡樣本屬于一個名為G2a的Y染色體基因部落,這一類型在歐洲非常少見;而反映母系血統(tǒng)的線粒體DNA也屬于一個罕見類型,名叫N1b;同時,研究者根據(jù)HERC2基因分析結果判斷路易十六為藍眼睛。
2012年底,巴塞羅那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通過基因分析,對此進一步證實。他們采集疑似亨利四世風干頭顱喉部的DNA樣本與路易十六血跡樣本中的DNA進行比對。兩例樣本均顯現(xiàn)在歐洲極為罕見的G2a類型。兩王之間相隔七代,取樣自頭顱的DNA樣本又不甚完好,在這兩個因素的限制下,兩者基因依然能證明親緣關系。該團隊公布,兩個樣本出于巧合而重合的可能性僅有七萬分之一。
就在整個歐洲開始接受亨利四世頭顱和路易十六血跡的真實性之時,2013年,一個比利時的遺傳學團隊卻拋來重磅尷尬。他們將血跡樣本,與三位在世的波旁王朝直系男性后裔進行了Y染色體比較。結論卻是:三位在世的波旁王朝后裔基因與兩件文物的基因不符。
比利時基因研究者發(fā)表論文認定,兩件文物是假的。而另外兩支研究團隊拒絕接受這個結論。鑒定亨利四世頭骨的法醫(yī)病理學家Carles Lalueza-Fox回應指出,對比利時的研究結果沒有異議,但不同意其得出的結論。因為其結論是基于波旁王朝十幾代以來家族譜系的真實性,而這無從證明,“可能存在王室家族中的虛假親子關系”。
“在黃金家族中,不同類型的基因都出現(xiàn)過,在歷史中存在抱養(yǎng)、私生等各種情況,很難說哪一系是嫡系。”王冰說。
除姓氏研究外,近年來,國內(nèi)研究人員還對民族和區(qū)域性遷徙頗有興趣。如壯族、白族、藏族等的遷徙研究已有論文發(fā)表,也有如近代“闖關東”的遷徙溯源研究。
客家基因族譜項目,自2010年10月在福建省寧化縣政府牽頭下展開,至今收集了客家姓氏DNA樣本1114個。除來自閩、粵、贛等大陸地區(qū),亦包含了香港、臺灣、馬來西亞等地的樣本。海外基因的采集是通過寧化縣每年舉辦的祭祖大典活動。
此研究的一個“重磅”賣點是,通過基因考證馬英九與大陸的關聯(lián)。寧化縣客家研究會名譽會長余保云,參與考證了馬英九家族與福建寧化馬家圍馬氏的血統(tǒng)關聯(lián)。他告訴《財經(jīng)》記者:“馬氏一宗曾經(jīng)從寧化遷到汀州,直到江西做官,再到湖南、香港、臺灣,從血緣上能夠找到臺灣馬氏的關聯(lián)?!辈贿^,這一研究的基因檢驗僅有寧化馬家圍的馬氏族人,缺乏馬英九的基因驗證。
“在客家研究學界,對于客家源流的研究一直有爭議,一種是客家人主體是北方中原漢人,以羅香林的《客家源流考》和林開欽的《論漢族客家民系》為代表;另一種是客家人主體是南方土著,以房學嘉的《客家源流探奧》為代表?!?客家基因族譜項目負責人朱炎墻說??图一蜃遄V項目組的第一篇論文的結論是,客家人祖先的主體是北方中原漢人。這一遺傳學的研究結果佐證了客家源流問題的爭議。
在科學界看來,“用基因檢測的方式還原歷史是一個新的角度??词窌鴷r,很多東西都有主觀色彩,基因方法則更為客觀?!卞X文峰說。
由分子人類學扮演主角引發(fā)的社會話題在以色列有先例。分子人類學興起之前,一直存在以色列人的起源爭議,有歷史學家曾提出,歐洲的以色列人是突厥汗國的后裔。此觀點一出,該學者成為以色列國內(nèi)被排擠的異類。但近年也有基因研究認同此觀點。
顯然,無論是哪個國家,用基因研究歷史都可能陷入困境,或成為被利用的工具,或成為難以碰觸的領域。
“在國外以分子的方式做血緣的種族研究并不那么強大,就是因為它會涉及很多族群甚至政治問題。”段志強說:“科技手段介入歷史研究是學術方向之一,應為之努力??萍际侄螒玫绞裁礃拥膯栴}上才最有效,只有業(yè)內(nèi)人士才能判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