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的高中階段,是完成人的社會化的關鍵時期,也是公民意識形成的關鍵時期。當前,我國高中生中普遍存在著公民意識不強、不愛關心時事、社會參與意識較弱、社會公德意識及法律意識淡薄等問題。因此,培養(yǎng)高中生的公民意識顯得尤為必要。
一、公民和公民意識的概念界定
公民通常指具有一個國家的國籍,并根據該國的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人?,F代西方學者古斯特納認為“公民”概念是對在公共領域中涉及到的“我是誰”“我應該做什么”之類問題的回答。由此可見,公民是指一個人在公共生活中的角色歸屬,一個合格的公民應該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感,能夠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與之相對應的公民意識就是指個人對自身公民身份的認同,即意識到“我是公民”,我應該以“公民”身份作出怎樣的價值選擇。公民意識的核心內容是權利意識和義務意識,具體表現為平等意識、自由意識、公德意識、民主意識、法治意識、民族意識、參與意識等。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培養(yǎng)公民意識的可行性
(1)在《思想政治課程標準》的課程目標中明確提出要培養(yǎng)學生的公民意識。就高中政治教學的三維目標而言,也體現出培養(yǎng)學生公民意識的一些具體要求。如在知識目標中,要求學生理解公民道德建設的基本要求;在能力目標中,要求學生學法、懂法、守法、用法,增強依法維護自身權益的能力;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中,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積極弘揚中華民族精神。這些教學目標意在從不同的角度培養(yǎng)學生的公民意識。
(2)從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內容來看,高中的思想政治課教材中包含著大量的顯性的和隱性的公民意識內容。如《經濟生活》第九課中講到規(guī)范市場秩序的治本之策就是形成以道德為支撐、以法律為保證的社會信用制度。這里面包含了道德意識、法律意識、誠信意識等方面的內容。《政治生活》第二課講到我國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四種方式,其中就包含了權利意識、義務意識、參與意識等方面的內容。
(3)從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方法來看,教學方法的多樣化有助于對學生進行公民意識培養(yǎng)。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運用小組合作法、情境教學法、討論法、談話法、探究式教學法、角色扮演法等方法,提高學生學習公民意識知識的興趣,在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中,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公民意識。
高中思想政治課是培養(yǎng)學生公民意識的重要載體。我們應該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課對學生進行公民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公民意識。
三、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培養(yǎng)公民意識的措施
(1)提高政治教師的公民素養(yǎng)。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教師仍然把學生的成績擺在第一位,而把培養(yǎng)學生的公民意識放在了無關緊要的位置。如果教師對培養(yǎng)公民意識不夠重視,甚至對公民意識的培養(yǎng)持消極悲觀的態(tài)度,不能正確認識到培養(yǎng)學生公民意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那么思想政治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公民意識就無法實現。所以,要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公民意識,首先教師要能正確認識思想政治課公民意識培養(yǎng)的緊迫性和重大意義,使之對公民意識的培養(yǎng)產生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其次還要使教師有能力進行公民意識教育,并積極主動“充電”,提高公民意識培養(yǎng)的理論素養(yǎng)和實踐水平。再次,教師的公民意識影響著學生公民意識的形成,所以教師要從自身做起,在與學生相處時展示自身良好的公民意識素養(yǎng),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學生公民意識的形成。
(2)營造自由民主的課堂氛圍。在自由民主的課堂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讓學生敢于發(fā)表觀點,問出問題,甚至在碰到一些與教師有爭議的話題時,也敢于說出自己的看法。這樣的課堂氛圍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效率,還能在無形中培養(yǎng)學生的民主意識、平等意識。只要教師引導得法,廣大學生就會對公民意識培養(yǎng)產生很強的內驅力,從而使他們真正成為公民意識培養(yǎng)的主體和主人,實現公民意識水平的有效提升。
(3)注重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利用。當前思想政治課必修教材和選修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豐富的關于公民意識培養(yǎng)的內容。其中,在必修1《經濟生活》、必修2《政治生活》、選修3《國家和國際組織》、選修5《生活中的法律》、選修6《公民道德和倫理常識》的教材中都包含了豐富的顯在的公民意識的內容,主要有權利與義務意識、主體獨立意識、自由意識、平等意識、社會公德意識、公平正義意識、民主意識、法治意識、國家意識、國際意識,和主動參與意識、公共精神等。教師可以直接利用這些內容進行公民意識培養(yǎng)。但由于教材呈現這些內容時往往沒有明確從公民的角度提出,所以一般教師很可能會忽略這些屬于公民意識培養(yǎng)的內容。此外,教師還可以在研究教材的基礎上,整理教材中的顯在、潛在的公民意識培養(yǎng)的內容,進行梳理,然后讓全班同學交流、展示,教師進行適當引導、歸納總結,這種專題學習方式可最大限度地用足用好現行教材中的公民意識培養(yǎng)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