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要迎接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和知識經(jīng)濟迅速發(fā)展的挑戰(zhàn),最重要的是堅持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的關鍵在于人才,人才的成長靠教育,教育的創(chuàng)新要從基礎教育開始。從小培養(yǎng)兒童的創(chuàng)新能力,是培養(yǎng)適應時代人才關鍵,而小學語文是基礎中的基礎,識字、寫字又是小學語文課的重要內容和環(huán)節(jié)。由此,使學生學好識字、寫字尤為重要。
識字、寫字的教學目標是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培養(yǎng)能力,掌握漢字的書寫規(guī)律。而且要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了解字義,并能正確地書寫。
那么,怎樣做好識字、寫字的教學,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呢?
一、改變傳統(tǒng)以識字為重點,脫離書寫的教學方法
我認為應取消單純的識字階段,寓識字于閱讀之中。從一年級開始:聽、說、讀、寫一齊上,借助漢語拼音,幫助學生從低年級就把學習語言與學漢字結合起來。同時,要改變孤立識字的做法。
二、對漢字的音、形、義和識、寫、用分別提出要求,再逐步過渡到識、寫、用結合,提高識字效率
在閱讀中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讀講,在多次閱讀中熟悉常用字的字形;在寫字課上強化字形,學習書寫,培養(yǎng)獨立識字的能力,從而使所學的字達到鞏固熟練、達到四會的程度。
三、要按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去組織教學
主要有兩點:一是教師按照教材規(guī)定的識字要求,把學生應學會的字列為教學任務,使學生達到能識會寫;二是體現(xiàn)因材施教,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多識的要鼓勵,少識的也要保底,因為兒童的個性、家庭環(huán)境、見識等各有差異,智力發(fā)展也不相同,對優(yōu)等生不限制他們的發(fā)展,對進步慢的也要鼓勵,完成規(guī)定的識字量。
四、要通過課內外閱讀讓學生不定量地增識漢字,在課內的閱讀教材中規(guī)定出其中必學的漢字,并提出“掌握”“認識”兩個不同層次的要求,以保證識字任務的落實
在閱讀中,識字是一種從字音入手,建立音、行、義聯(lián)系的識字過程。同時,識字是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去理解字義,在反復閱讀中認識字形,在練習中達到會寫會用。因此,我認為寓識字于閱讀中是識字的主要途徑。
五、在低段教學中,學生要以閱讀“注音文章”為主,在拼音、漢字雙行閱讀中開始,按照“整體——部分——整體”的過程進行
(1)一年級是閱讀的起步階段,要盡快從拼音閱讀向漢字閱讀轉換。教師要借助注音文章的優(yōu)勢,通過拼音、漢字的對應關系,及時引導雙行閱讀,靈活利用圖畫、認讀卡等,把學生訓練成“一目雙行的閱讀能力。二年級是學生識字的猛增階段。因為學生有了一定的識字量和識字方法,這時應要求學生從讀拼音為主兼顧漢字,轉向以讀漢字為主兼顧拼音,逐步養(yǎng)成一種靠注音及反復閱讀的能力。三年級以上,進入難字注音課文,在閱讀中一靠難字統(tǒng)識,二靠查字典自識,三靠教師范讀指導糾正。在每學完一課或一單元后,要做到前后聯(lián)系,歸類比較,加強對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的比較辨析,以起到幫助學生多識字識準字的作用。
(2)在講讀中相機教學。在講讀教學中,對應掌握的漢字,要結合字、詞、句進行講解,讓學生理解字義;板書重點詞語時,對應掌握的漢字要有意滲透字形,尤其是漢字偏旁表意的規(guī)律,這樣能加深學生對漢字字形的印象,進行理解性識字。
(3)寫字課的重點、難點。指導寫字是寫字課的重點。這就是說寫字課要以寫字為主,重點放在分析字形和間架結構的書寫指導上。首先,要扎實地教好八種筆畫的書寫技巧及筆順、部首、結構等基本知識,練好各項基本功。其次,教好漢字規(guī)律,如形聲、會意、象形等識字方法。第三,簡化識記過程。最后,引導學生與熟悉的字比較,加深認識,強化記憶。初學漢字難點是“形“,字形解決了,書寫指導必須緊跟上,重點字必須在田字格中示范書寫。寫字課一定要安排多一些的時間讓學生寫字,寫之前讓學生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字,把握每個字的筆畫、筆順、間架結構和書寫規(guī)律,認真臨摹,一絲不茍。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寫字是重要的內容,是學好語文的基礎。教師只有遵循學生的認真規(guī)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成長為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