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錄音、錄像、投影、計算機等現(xiàn)代教育媒體已步入現(xiàn)代教育教學活動中。在數(shù)學課上,教師恰當?shù)剡\用多種電教媒體,使教學內容更具體化、形象化,從而避免簡單、枯燥的說教,能使學生在興趣盎然的教學氛圍中不斷成長。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興趣時,教師也就拿到了教學的第一把鑰匙。所以,在學生即將學習新知識的時候,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容選擇適當?shù)慕虒W手段,創(chuàng)設新奇的學習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
如教學“公頃的認識”時,“公頃”這個土地面積單位比較大,很難把現(xiàn)實生活中的1公頃的大小呈現(xiàn)給學生看。為了突破這個難點,剛上課時我向孩子們介紹了我的“見面禮”——谷歌衛(wèi)星地圖。當一出現(xiàn)美麗的旋轉著的地球,孩子們驚叫了起來,隨著一步一步地搜索,電子衛(wèi)星地圖上出現(xiàn)了我們的國家、我們所在的城市、我們ODtAM+Nfu9A3uvUApmf9UOuFpOwQfIGYP6uLwZ5QwH0=的學校、學校周圍的小區(qū),所有的路和建筑物在地圖上都標的清清楚楚,孩子們歡呼了起來,那驚奇和歡樂的笑聲填滿了教室的每一個角落,溢出了教室……看著孩子們這么開心,我也被深深地感染了:孩子們的快樂,不就是我們做教師的最大的愿望嗎?
二、展示過程,增強示范
數(shù)學教學,教師的講解示范很重要。由于教師面對的是幾十位學生,往往只是較近的學生能觀察到老師示范的細節(jié),而較遠的學生對老師的示范感到模糊,有的學生根本觀察不到,教師的講解自然也成了白講,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教師可課前把示范操作的過程用攝像機拍攝下來,突出過程。如教學“圓的周長”時,為了讓學生真正理解圓周長的計算公式推導過程,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用多媒體課件依次把測量圓的方法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這樣,學生不僅能仔細觀察,而且能準確地掌握要領,領會得更深刻。
三、突出關鍵,化解難點
教學的關鍵表現(xiàn)在一是抓教學重點,它是構成知識體系中最為重要、本質的學習內容。由于重點知識具有共性和概括性,所以使學生產生廣泛的遷移。抓教學重點,可使學生更容易理解科學知識;使學生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抓綱帶目,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二是抓教學難點,難點解決不好,就會直接影響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如在教學“長方體的認識時”時,教師用微機先演示長方體的模型,再把它的上面、前面、右面這相鄰的三個面分別著上紅色、黃色、藍色,然后分別移動至下面、后面、左面,發(fā)現(xiàn)前后兩個面、左右兩個面、上下兩個面完全重合,揭示出“相對的兩個面完全相同”。接著選擇上下方向的一條棱旋轉,揭示出上下方向的四條棱長度相等,同理得出水平方向的四條棱相等,前后方向的四條棱長度也相等,從而引導學生概括出“相對的棱的長度相等”。這樣,就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獲得了知識,順利地突出了重點,化解了難點。
四、重現(xiàn)想象,幫助理解
教學中,有些解釋純粹用語言來描述是無法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的,尤其是某些想象的內容只憑借語言的描述更是無法讓人領會,這種情況如果用課件來重現(xiàn)這種想象,將會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教學“圓的認識”時,教師在新課導入時設計了一組“小動物們的車輪”:小熊騎橢圓形車輪做成的車子的行進情景和小兔騎圓形車輪做成的車子行進的情景。優(yōu)美的音樂、鮮明的色彩、生動的畫面,使學生對“車輪一定要做成圓形”的這一結論有了深刻的感性認識。
五、放大處理,解決爭論
課堂上,往往出現(xiàn)孩子們針對某一問題爭論不休,不能相互說服對方。有些時候即使教師作了解釋,但孩子們還是為此糾結,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正常進行。如在教學“三角形的認識”時,教師為學生提供了長度分別是4厘米、5厘米、6厘米、10厘米的四根小棒,要求學生任選三根小棒看能不能圍成三角形。學生操作后,對選用的4厘米、6厘米和10厘米的三根小棒能否圍成三角形各執(zhí)己見。這個時候,教師借助電教手段,把這三根小棒進行放大,慢慢地把4厘米和6厘米兩根小棒向10厘米長的這根小棒靠攏,最終讓學生很清晰地看出,4厘米、6厘米和10厘米的三根小棒無法拼成一個三角形,從而讓孩子們心服口服。
電化教育媒體在數(shù)學中的獨特作用之多是有目共睹的,實踐證明,只要我們能合理、有效地運用電教媒體,就一定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重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