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工作若干年來,體罰和變相體罰現(xiàn)象或多或少仍然存在于教師的身邊,而有的教師也有過體罰學生的沖動。在班主任工作中,教師要做的是克服低水平的體罰心理,走向高水平的智慧心態(tài),助學生成才。
關鍵詞:班主任;體罰心理;矯正;成才
在班主任工作中有一個值得研究的現(xiàn)象,那就是班主任的體罰心理。由于國家明令禁止體罰(包括變相體罰)學生,因此這一話題總是有意無意地被人所忽略,有些避而不談的意思。加上近年來教育部門嚴查這類現(xiàn)象,以及班主任素質(zhì)的提高,體罰和變相體罰現(xiàn)象明顯減少,因此也不容易成為一個熱門話題。筆者走上工作崗位以來,多年擔任班主任,對于體罰和變相體罰現(xiàn)象進行了一些思考,尤其是受全國著名班主任李鎮(zhèn)西老師等人的啟發(fā),對體罰心理的成因進行了一些研究,并對體罰心理的矯正提出了一些想法,目的就是助學生成才。
一、班主任體罰心理探微
工作若干年來體罰和變相體罰現(xiàn)象或多或少仍然存在于我們的身邊,而筆者自己也有過體罰學生的沖動。于是筆者就覺得其中有值得研究的地方,最基本的一個問題就是:為什么班主任總想著用體罰的方式來改變學生?
如果我們不談政策規(guī)定,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從效果上來看,體罰可以在最短時間內(nèi)達到自己的“教育目的”,可以對當事學生和其他學生造成一種威懾。因而,從整個班級管理的角度來看,其是高效的。傳統(tǒng)的家庭教育中常說“棒打出孝子,慣養(yǎng)忤逆兒”更是加強了班主任的這種管理預期,因此在體罰盛行的年代,家長與學校都是認同體罰的方式的。至于國家為什么要禁止體罰,原因在于有些體罰過于苛刻,甚至有侵犯人權的行為,這理所當然是不允許的。不過,這種制度性的外在要求并不必然改變班主任的體罰心理,因此我們?nèi)匀灰^續(xù)分析這一心理。根據(jù)筆者的分析,班主任體罰學生大多出于這樣兩種心理:
一是發(fā)泄心理。這種心理比較典型,很多時候班主任都是沖著出錯的學生的,學生出錯或違紀與班主任的管理目標直接沖突,影響了班主任對班級管理目標的實現(xiàn),影響了學校對班務工作的評價,在這種情況下,班主任容易“出手”。例如一位寄宿學校的班主任在半夜接到校領導的電話,說他班上的一位孩子夜里翻圍墻出去,到校外上網(wǎng)了。第二天,班主任把這學生叫過來,幾句話一批評,越說越火,體罰就發(fā)生了。這樣的事例相信很多班主任都有經(jīng)驗或經(jīng)歷,如果反思類似事件中的班主任心理,我們會發(fā)現(xiàn)其實更多的就是想通過體罰把自己的氣出了,至于這樣是否有用,當時估計考慮是不多的。
二是求成心理。有時我們發(fā)現(xiàn),越是負責任的班主任越容易體罰學生,因為這樣的班主任所理解的“負責任”,就是學生認真學習不出岔子。很多班主任覺得體罰很容易樹立威信,見效快??傻搅酥袑W階段的學生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思想,他們不再那么聽話了,再加上外面的世界太精彩,古板的教育目的與學生的期待常常成為一種矛盾,這種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學生就會通過犯錯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班主任又意識不到學生的這種心理,還是用自己的尺度去衡量學生,一旦學生不如自己的愿,體罰就發(fā)生了。
二、班主任體罰心理矯正思路
面對不得體罰的禁令,班主任通常有兩種轉(zhuǎn)向:一是冷眼看學生,隨你犯什么錯誤,只要不捅出大婁子,一學年混結束就萬事大吉了,這是一種消極心理;二是積極思考,改變自己的體罰心理和習慣,這是一種積極心理,但其所面對的難題要比前一個心理多得多。筆者對此深有體會,有一段時間在網(wǎng)上搜索相關的資料,有幸在某論壇上遇到了李鎮(zhèn)西老師和王曉春老師,并且在網(wǎng)上跟他們有過交流?,F(xiàn)在想來,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他們的觀點,“遇到這類情形時,先讓自己冷一分鐘,思考學生出錯的原因,然后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保ú皇撬麄兊脑?,但這是他們的意思)應該說這樣的觀點對筆者的啟發(fā)是非常大的。后來經(jīng)過總結,覺得有兩種比較簡單易行的方法可以較好地矯正體罰心理。
一是冷靜。也就是說要克服發(fā)泄心理,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那怎樣才能冷靜呢?脾氣急躁一點的班主任都知道要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因此這個時候你就會發(fā)現(xiàn)李鎮(zhèn)西和王曉春提出的“給自己一分鐘”的價值了。有了這一分鐘,教師就能使自己情緒平息,并愿意去了解事情的原委,就會尋找到更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冷靜是克服體罰心理的基礎。筆者現(xiàn)在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一個習慣,就是無論學生犯多大的錯誤,都要先聽他們說說犯錯的原因。比如有一位學生很沖動,出手打人,被學校領導批評了。我并沒有對這孩子撒氣,而是問他原因是什么?為什么會那么沖動?我的冷靜使得問題得以順利處理。這位學生回饋給我的就是向被打的學生鄭重道歉。
二是傾聽。初中階段的學生處于思維活躍期,很多很小的事情他們也能想上半天,有時用“想入非非”來形容也不為過。他們的很多想法在班主任看來可能有些幼稚,但對于他們自己而言,卻是顯得那么的真實。因此,對于這些事情的處理,班主任要做的不是用成人的思維去壓制他們的想法,而是以成人的成熟去傾聽他們的心聲。真正做到傾聽學生之后,你就會發(fā)現(xiàn)打人者并非不通情理者,只是他們用自己的邏輯違反了學校的規(guī)范;所謂早戀者并非早戀,只是一種對異性的天然感覺,一種男女情感上的萌芽而已。
只要做到冷靜與傾聽,體罰心理基本上就會消弭于無形,余下的就是班主任工作智慧的事情了。
三、班主任體罰心理的理性思考
不主張體罰不等于對犯錯誤的學生無可奈何。如適當?shù)膽土P對學生的教育還是行之有效的。在西方一些發(fā)達國家,都有明確的懲罰學生的制度,允許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膽土P。又如還可以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那楦薪逃?,培養(yǎng)其健康積極的情感……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們要做的是克服低水平的體罰心理,走向高水平的智慧心態(tài),助學生成才。
參考文獻:
[1]姚麗芳.教師體罰學生的心理因素分析[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05(2).
[2]韓吉旺.試論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懲罰[J].安徽教育,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