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從事小學美術教育教學工作,經常聽到這樣的話:“小學美術是最輕松的,最好教的一門學科,老師不用講,學生不用用心學,畫一畫就可以了?!边€有人說:“上美術課是一件重復的機械運動,每節(jié)課都是老師畫一幅示范畫,學生跟著學畫,沒有什么意思,也談不到什么創(chuàng)新?!蔽蚁脒@些想法都是片面的,真正上好一節(jié)美術課根本不是簡單的教學。教師不僅要具備一定的學識水平,還要設計好每一節(jié)課的課堂教學過程。要通過自己的精心設計,幫助學生成才。下面,談一談我在美術教學中的一些做法。
一、課前準備,成功的保證
上美術課之前要準備的學習用具比較多,老師事先做好教學計劃,做好課前布置工作,避免學生上課時匆匆忙忙,課堂秩序混亂。比如:上水彩畫課時,課前我讓學生準備好水彩顏料、筆墨、宣紙、水等一些材料,并且還要進行使用時的規(guī)范要求。當然,對于一堂課的準備,以上只是淺層次的,主要的還是教師對于教學內容選擇的準備。一堂課,教師準備達成什么目標,形成學生的什么樣的素養(yǎng),是需要做到心中有數的。其次,對于學生,教師也應該做好準備,要考慮孩子們的基礎水平達到了什么樣的程度,在此基礎上認真設計教學方略,這樣教師認真組織教學,學生做好充分準備,才能保證課堂教學正常有序地進行。
二、情境創(chuàng)設,興趣的保證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轉變?yōu)橹鲃忧笾臉嫿ㄕ?,教師?chuàng)設情境巧妙地引入新課起著主導作用。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八冊中國畫“用彩墨畫魚”一課,上課時我充分利用教學媒體播放一些國畫的作品,學生認真觀看欣賞,置身于美妙的墨色之中。再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想法,談一談好像身臨其境的感覺,一步一步地引入新課。情境的創(chuàng)設,在很大程度上,能夠讓孩子們身臨其境,讓孩子感覺到一種美術的氛圍,領略到一種審美的情趣。這樣,孩子們才能真正受到美術文化的熏陶,從而更加激起對美術學習的興趣。
三、探究學習,快樂的保證
學習新課是整個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習新課環(huán)節(jié)如果把握不好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一位教育家曾經指出:“只有在師生的積極相互作用下,才能產生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根據美術學科的特點和小學生的年齡特征,我在教學中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盡量讓學生自己動手、動口、動腦,發(fā)揮學生的潛在的能力。例如:在教學繪畫課時,有的時候我把教學步驟編成學生容易好懂的順口溜,學生容易記憶,而且還感到很有意思。學生在繪畫的時候,我有時還配上合適的一段樂曲,使學生在歡快、寬松的氣氛下施展自己的才華,突出了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并且收到了一定的學習效果。因此,作為美術教師一定要明白,美術之所以是審美的,其原因主要是,它能夠讓孩子們享受到快樂,感受到一種對審美探求的愉悅感。
四、作業(yè)布置,效益的保證
雖然說學生的潛能是無限的,但是,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及教材的特點,我感覺還要認真布置學生的作業(yè),既要有的放矢地去進行大膽的創(chuàng)作實踐,又要防止一些學生太隨心所欲偏離課程標準的要求。例如:在教學“刻印的樂趣”一課時,要求學生大膽設計制作一枚“藏書票”,鼓勵學生構思巧妙,印制模板干凈整潔,并且給學生充分展示能力的空間。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還要鼓勵學生要學有所用,讓他們開展班級的“藏書票交流會”。
五、交流作品,賞識的保證
學生們經過一番努力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品,都很想得到老師的表揚和鼓勵。所以,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合理的評價,切記用挖苦、諷刺的語言傷害他們。要肯定學生作品的優(yōu)點,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如果學生的作品的確有不合適的地方,教師也要想方設法運用和氣的語言讓學生在微笑中改正自己的不足之處,讓其作品更加完美。這一環(huán)節(jié),任何一堂美術課都不能忽略,因為作品是一個孩子自我的確證,它能夠在作品中看到自己,看到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此時教師一定要賞識每一個孩子。只有這樣,孩子們的美術興趣才能得到可持續(xù)的發(fā)展。
六、師生共結,素養(yǎng)的保證
完成了一節(jié)課的教學,不是老師說學會了哪些內容,掌握了多少技巧,而是讓學生自己或者小組交流探討,一節(jié)課都學習了什么知識,又會了哪些技巧。他們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再和老師一起去總結本節(jié)課的收獲。最后,還要鼓勵學生把學會的知識與技巧要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如:教學“提袋的設計”一課時,在課堂上學生學會了提袋的結構設計、造型設計等方法,課后我就布置學生回家制作合適的、真正能用的提袋,再拿到班級來相互展示。學生看到自己的作品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他們是那么高興與自豪。
總而言之,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方法和策略多種多樣。只有教師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之中,才能真正做到教師樂教,學生樂學,學生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