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是素質教育的核心理念,圍繞這一核心理念,新型教師應以學生為本,重新組織課堂,探索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教師的組織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善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能靈活駕馭課堂,善于因勢利導,在錯綜復雜的非線性關系中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這就是說,教師要充分重視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教學過程變?yōu)槭箤W生會學習的過程,從而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通過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實現(xiàn)人人成才。
一、激發(fā)興趣,積極參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旦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了濃厚興趣,他們就會有一種想學好的內在動力,這樣就能把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興趣才是學生持續(xù)學習的動力源泉。這種動力,促進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由被動變?yōu)橹鲃印R虼?,作為老師,我們應最大可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引導學生質疑,以此激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讓課堂活起來。
(1)教師提升自身素質,讓學生喜歡你,喜歡你上的課。所謂“愛屋及烏”,要學生喜歡科學課,其中有一條就是要讓學生喜歡你。很多學生喜歡老師的為人,喜歡老師的上課風格,或是因為老師的幽默風趣,具有豐富的情感,因而喜歡老師的課。在課堂上,如果教師能恰到好處地采用幽默的語言,就能活躍課堂的氣氛,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到學生,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到知識。在課堂上,教師深情并茂,教態(tài)自然,眼神中充滿著對學生的期望,這樣方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上進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更好地投入到課堂中來。
(2)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好奇是學生的天性,是人自發(fā)認識客觀事物的一種意向。好奇心是創(chuàng)新的動力,是創(chuàng)新意識的發(fā)源地,學生的好奇心往往是表現(xiàn)在對一些新鮮事物或自己不懂的東西有一種突如其來的感覺,他們總愛問個為什么,或異想天開。教師應該結合初中科學課程的特點,大量地應用生活實例、圖片資料、模型實物以及有趣的實驗,讓學生通過直觀感知、操作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并能解釋其包含的科學知識。這樣不僅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更好地把握住學習時機,引導學生步入科學的殿堂。
(3)強化“參與無錯”,激發(fā)學生參與意識。在課堂上,教師只是組織者,學生才是學習活動的主體。面對如今課堂,學生參與面越來越小,厭學的學生日益增多。作為教師,我們有責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真正發(fā)揮學生的潛能。首先,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參與“無錯”的思想,特別是問題學生,盡量讓他們回答較簡單的問題,即使回答錯了,教師也不要批評,相反應贊賞他們積極參與,勇敢發(fā)言的精神,幫助他們克服自卑,樹立自信。其次,教師要利用好學生的好勝的心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當教師提出問題后,可以說:“這個問題很有難度,哪個敢于挑戰(zhàn)?”當學生回答結束,教師又要結合學生的回答給予合理的評價,如“你的表達很清晰”“你的理解很有深度”等。這些激勵性的語言,能使學生感到被肯定,進而形成內心的精神力量,促進其積極參與課堂。
二、動手實驗,自主探究
初中科學是一門集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天文等方面的知識于一體,且以實驗為基礎的綜合性學科。教師應該學會利用身邊的材料,化宏觀現(xiàn)象為直觀、有趣的演示實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手能力,鍛煉其科學的思維方法,提高學生參與度,進而提高學習效率,讓科學課堂“活”起來。
(1)強化演示實驗。課堂教學中的演示實驗,最能調動學生的情緒,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例如,在“燃燒的條件”的教學中,我用白磷紅磷對比,做了如下的演示實驗:一盛有90度熱水的燒杯上放一銅片,銅片上放一小塊白磷和紅磷,在熱水中也放一塊白磷,觀察現(xiàn)象,會發(fā)現(xiàn),只有銅片上的白磷燃燒;再向燒杯中緩緩通入空氣,可看到熱水中的白磷與空氣接觸后,也開始燃燒,產生火光。演示結束后,我請學生思考3個問題:①為什么銅片上的白磷能燃燒,紅磷不能燃燒?②水中的白磷需要什么條件才能燃燒?③紅磷能不能燃燒?接著再補充演示紅磷燃燒的實驗,將少量紅磷放在鐵紗網(wǎng)上,直接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請學生觀察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的現(xiàn)象,最后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內容,歸納總結出燃燒的條件。這樣,學生就能直觀地了解燃燒的條件,甚至不需要教師多講和多強調,學生也能牢牢記住,比死記硬背的效果要好得多。
(2)相信學生,放手實驗。教師應該相信學生,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大膽實驗。實驗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做法,可以自己去嘗試,允許有效果不明顯的實驗結果的存在。放手讓所有的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規(guī)律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知識讓學生去探究,方法讓學生去尋找,問題讓學生去解決,真正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展示自己,使學生素質得到全面自主地發(fā)展。實驗過程中教師應注意觀察,引導學生正確進行實驗操作,培養(yǎng)學生探究問題能力。
(3)注重實驗后的討論、交流,總結。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引導學生分析實驗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一些問題,幫助學生總結,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這是教師在課堂中的主導作用的體現(xiàn)。實驗結束后,和學生一起交流討論,幫助和引導學生分析在實驗過程中碰到的一些問題,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實驗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些不同的結果或發(fā)現(xiàn)一些不同的現(xiàn)象,引導學生分析,并給予指導。如:在教學“光的折射實驗”當中,老師在做演示實驗時,當入射光線在一定的角度入射時,不再發(fā)生折射。有學生發(fā)現(xiàn)了這個問題,這時老師要引導好,幫助學生分析,可以提出全反射的概念。這樣的話,學生才會在實驗過程中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收獲,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積極參與到了課堂中,獲得了知識的同時更培養(yǎng)了學習能力 。
三、掌握技能,展示自我
新課改中,作為教師首先要自我轉變,把屬于教師的“講堂”變成學生的“學堂”,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課堂展示應該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價值,給學生廣闊的舞臺,“學生主講”的形式對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非常有意義。當然,不是說教師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就只是個普通的觀眾或聽眾,教師在此環(huán)節(jié)必須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導地位,教會學生怎樣表現(xiàn)自己。比如,有些學生表現(xiàn)欲雖然較強,可一站到眾人面前就會不知所措。這時,教師可根據(jù)其表現(xiàn)的內容,幫他們找到適當?shù)姆椒?,理清思路,還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對類似的表現(xiàn)內容給以示范,使他們舉一反三,慢慢掌握表現(xiàn)方法。其實學生表達能力的要求是多方面的,這就要求教師指導學生在展示的方式上靈活多樣,有口頭展示、書面展示、表演展示等,以促進學生表達能力的綜合提高??陬^展示,要求口頭語言簡短、靈活、生活化,訓練學生的聽說能力。書面展示,要求語言結構完整規(guī)范,有條理。同時,教師還要教給學生表現(xiàn)時必要的輔助手段,即通過姿勢、表情、語言等各種輔助手段來提高表現(xiàn)的質量。在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八大要素中,微笑屬之首。有了微笑,就有了親和力,這樣別人就會很快地接納你。因此,在學生表現(xiàn)時,教師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表現(xiàn)習慣——微笑,這樣表現(xiàn)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總之,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張揚學生的個性,展現(xiàn)學生的風采是我們教師的最終任務。
課堂教學是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課堂是屬于學生的,是他們學習知識的海洋,教師只是這個學習活動中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學生才是學習真正的主體。教師應努力實現(xiàn)“學生力所能及,教師避之;學生力所難及,教師助之;學生力所不及,教師為之”的新課程理念,讓學生真正體會到科學的樂趣,從而更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實現(xiàn)人人成才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