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作為學生練習用的有練習題、習題、復習題,這些數(shù)學題原則上都要求學生會做,但在課堂上不可能給學生一一去講解。對于例題,一般必須作為正式內容向學生傳授或在課堂上練習,這是因為學生學習了數(shù)學知識,還要轉化為技能和能力。
關鍵詞:數(shù)學教學;觸類旁通;能力培養(yǎng)
教材是根據(jù)課程標準編寫的,要想對課程標準的深度、廣度作為定量分析,例題就是最好的對象和體現(xiàn)者。例題在思路、方法、格式等方面為學生作出了解題的典范。在教材中,例題占了很大的分量,所以必須重視例題教學,以強化學生數(shù)學能力培養(yǎng),促進學生成長成才。
一、熟悉例題,提高效率
要搞好例題教學,首先必須了解例題的性質、編排原則及相互關系,還要弄清例題與相應的練習題、習題的關系。每一個例題都有它自己的特點和教學目的。為了發(fā)揮例題的典范作用,課前還應配備一定數(shù)量的對口練習題。同時課前還必須把例題重演一遍,防止在課堂上出現(xiàn)“卡殼”現(xiàn)象。課前有了充分準備,哪些該詳解,哪些該略解,哪些可由學生自行閱讀理解,哪些需另辟蹊徑,做到心中有數(shù)。這樣可節(jié)約教學時間,提高課堂效率,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感受過程,觸類旁通
講解一個例題,最重要的不是給出最后結果,而是思維過程,要給學生樹立一個典范,即要歸納、總結解此類題型的思路、方法、步驟和注意事項。
案例:已知線段a、b. 求作:線段c,使c2=ab.
分析過程是執(zhí)果索因的過程。由于所作線段c必須滿足c2=ab,這時可聯(lián)想到相交弦定理推論,假定符合條件的線段已經(jīng)作出并繪出草圖,在草圖上標出已知條件,然后找出已知與未知間的關系,尋求哪些圖形可以先作出。很明顯只需作出以(a+b)為直徑的半圓,再過線段a、b交接點作垂線段,即可作出圖形。
通過對例題的分析,使學生由具體到一般,觸類旁通,掌握尺規(guī)作圖這種類型題的解法。所以對例題教學,如果認為例題的解題過程課本上有,只讓學生看看就行了,不審題,不分析思路,而是按課本內容照本宣科一遍,這樣就達不到例題教學的目的。
三、一題多解,融會貫通
例題講解還可以通過采取一題多問、一題多解形式,引導學生進行以審題和尋求解題思路為重點的練習。
案例:已知:P為☉O外一點。PA、PB為☉O的切線,A和B是切點,BC是直徑。求證AC∥OP.
本題可作如下引導分析。方法一:由BC是直徑,可聯(lián)想到直徑所對的圓周角是直角,故可先連接AB,得AC⊥AB,由PA、PB是切線聯(lián)想到切線長定理,易證OP⊥AB,從而證得AC∥OP。方法二:根據(jù)平行線的判定方法,要證AC∥OP,可通過證明哪兩個角相等得到?又由PA、PB切☉O于A、B可推出[AF][⌒]=[FB][⌒]=1/2 [AB][⌒],又由圓周角∠C所對弧是[AB][⌒],圓心角∠FOB所對的弧是[AB][⌒],可得∠C=∠FOB,從而證得AC∥OP。
通過一題多解,使學生總結出此類型題的解法。證平行利用垂線的性質,也可通過證同位角、內錯角相等或同旁內角互補去證明。盡管方法一簡單容易敘述,但通過一題多解,可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觀察、分析、思考,尋求總結出各種不同的解法,能克服學生機械套用的傾向,又能溝通前后知識,開闊學生思路,提高學生綜合應用能力,同時也使學生聽課有新意,從而提高學習的興趣。
四、一題多變,啟迪思維
數(shù)學教學中,發(fā)展思維能力是培養(yǎng)能力的核心。而在例題教學中善于利用一題多變的手法,可以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更靈活地應用概念、法則、性質、公式、定理等基礎知識。
案例:已知:☉O和☉O′經(jīng)過A、B兩點,AC是☉O′的切線,交☉O于點C,AD是☉O的切線,交☉O′于點D. 求證:AB2=BC∥BD
此例應用了弦切角定理及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和性質,解題思路明顯,學生不難掌握。我考慮到本課時教學內容較少,時間安排有一定的余地,所以我把例題的題設與結論調換,圖形不變,改為:已知:☉O和☉O′都經(jīng)過A、B兩點,過點A作割線AC、AD分別交☉O于點C,交☉O′于點D,且AB2=BC∥BD,∠ABC=∠ABD。求證:AD是☉O的切線,AC是☉O′的切線。
通過一題多變,可以讓學生破壞原有的思維定式,真正理解和靈活應用所學基礎知識。
五、因勢利導,誘發(fā)創(chuàng)新
在例題教學中,除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外,更應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留給學生思考的余地,激發(fā)學生的大膽發(fā)疑,強化學生的求知欲。學生要深入探究數(shù)學中的處處奧妙,養(yǎng)成獨立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培養(yǎng)良好的個性品質。
在平面直角坐標系“兩點的對稱性”教學中,我出示了下面一道例題:在直角坐標系中作出如下各點,并指出每兩點間的位置關系。(1)A(4,3)和B(4,-3),(2)A(4,3)和C(-4,3),(3)A(4,3)和(-4,-3)。通過練習上一題,再由特殊到一般,學生已基本能概括出關于兩坐標軸對稱及原點對稱的兩點的規(guī)律,即能寫出關于點A(a,b)關于坐標軸及原點對稱的點的坐標。但有個別同學把A(a,b)關于原點對稱點的坐標寫成B(b,a),顯然答案是錯的,但我順勢利導,點A和點B點只是調換了縱橫坐標,它們間有無內在規(guī)律呢?許多學生提出要探究有無對稱關系,這一疑問值得探討,同學們的興趣更加濃厚,于是我放手讓學生討論。經(jīng)過認真對照、驗證,逐步完善了答案,點A(a,b)和B(b,a)有對稱性關系,這兩點關于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線對稱(證略)。通過對這一問題的討論,同學們深受啟發(fā),創(chuàng)造性思維獲得了鍛煉。對學生這一疑問的探討,既鞏固了已有知識,又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總之,重視例題教學,通過對例題的精心鉆研,深入挖掘,引導學生思考探索,可以更好地領會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以強化學生數(shù)學能力培養(yǎng),促進學生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毛信實,鄧鶴年,謝景彩.初等數(shù)學研究與教學法[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86.
[2]馮治宇.注重例題教學,提高教學效果[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0(28).
[3]張菊弟.探析初中數(shù)學例題教學[J].考試周刊,2012(36).
[4]王進干.應重視例題教學后的反思[J].現(xiàn)代閱讀,2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