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插圖是文本的第二語言。的確,無論我們翻開哪一種版本的小學語文教材,都會發(fā)現(xiàn):教材中圖文并茂,動物活靈活現(xiàn),植物栩栩如生,人物也似乎來到了學生的身邊。當我們走進很多老師的閱讀教學課堂,精彩的教學軟件引人入勝,學生總會被課件的畫面所吸引。但是,這也僅僅是對課件本身產(chǎn)生興趣,并未真正透過課件對話文本,感悟文本。其實,筆者以為:我們須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插圖資源,為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不斷提高奠定基礎。文本中的插圖很多的時候,被老師們忽視了。課文插圖在教學中不應該扮演幕后的角色,應該走到前臺,成為學生漫游的世界。
一、思維訓練用一用
案例:《狐貍和烏鴉》教學片斷。
師:孩子們,看看黑板上這幅圖(教師出示教學掛圖),圖上,烏鴉和狐貍站在什么地方呀?生:烏鴉站在樹上,狐貍站在大樹下面,正仰頭看著烏鴉呢!師:烏鴉找到了一塊肉,它心里一定在想什么呀?生:烏鴉想:哈哈,我今天找到了一塊肉,我還可以把肉帶給小烏鴉吃呢!師:看來,烏鴉心里很開心呀!而且,還知道疼愛自己的孩子呢,跟你們的媽媽一樣呀。(學生笑了。)師:那大家再看看狐貍,它在做什么呀?生:狐貍眼巴巴地看著烏鴉,饞得直流口水。師:是看烏鴉,還是看肉呀?生:眼巴巴地看著烏鴉嘴里的肉。師:是呀,狐貍在想什么呀?生:我該用什么辦法把烏鴉嘴里的肉弄到手呢?生:狐貍一邊流著口水,一邊在想辦法……
思考:可以很肯定地說,當孩子們翻開語文教材的時候,首先感興趣的是課文中的一幅幅精美的插圖。色彩艷麗,生動形象的插圖,給了學生更多關注的理由。尤其是中低年級的學生,他們或許在插圖上畫一畫,甚至上上色,寫一寫。因此,插圖成了閱讀教學過程中的資源,教師須要有效利用。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插圖,打開思維的閘門,并且在思維訓練的過程中,將插圖作為引領學生對話文本的背景,讓學生在文章的字里行間走上幾個來回。在這一教學案例中,教師能關注到教材插圖資源的運用,引領學生通過觀察烏鴉和狐貍動作,猜測其內(nèi)心活動,將思維訓練融入到了觀察與表達的過程中,為學生的語言訓練做好鋪墊。這樣一來,插圖中的狐貍和烏鴉都“活”了,教材便富有立體感覺,學生的多種感官得到刺激,學習興趣得到了激發(fā)。
二、讀寫結合用一用
案例:《愛如茉莉》教學片斷。
師:住院是一件令人難受的事情,但是在這樣的漫漫長夜里,因爸爸媽媽之間的關心和體貼,而使整個病房變得溫馨無比。夜,爸爸媽媽是怎樣度過的呢?大家看看黑板,選擇一道完成吧。
出示課件:①此刻,夜已經(jīng)很深了,病房里靜靜的,靜靜的,時鐘已經(jīng)指向了12點,可是爸爸伏在媽媽的病床邊,睡不著( )。②深夜,月亮的清輝灑滿了病房的每一個角落,媽媽剛想翻轉一下身子,( )。
思考:閱讀是自外而內(nèi)的吸收,寫作則是自內(nèi)而外的表達。很多老師將閱讀和練筆截然分開。其實,很多的時候,就閱讀課堂教學而言,可以將練筆穿插在教學過程中,而插圖就是引導學生進行練筆的鮮活教材。當學生對插圖進行了認真觀察以后,結合文本,對教材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這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發(fā)展了學生表達水平,拓展了學生的想象空間。在這一教學案例中,教師引導學生感悟了課文第9自然段后,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想象爸爸媽媽在夜里的關心與體貼,學生便會將爸爸媽媽之間的茉莉一樣的愛融進了自己文字里。這樣一來,不光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與感悟,而且“思維品質、語言表達、想象訓練”等關鍵詞語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得到了充分展現(xiàn),更重要的是:學生感悟到了愛的真諦,理解到了父母之間綿長、了無痕跡、心有靈犀的愛。
三、創(chuàng)設情境用一用
案例:《月光啟蒙》教學片斷。
師:孩子們,大家看大屏幕(教師出示《月光啟蒙》課文插圖。)在孫友田的記憶中,他的童年是美麗的,是令人難忘的,這里就是孫友田記憶中的籬笆院落。月亮的清輝灑滿了籬笆小院,此刻,孫友田依偎在母親的懷抱里做什么呢?生:聽著母親給他講故事、唱歌謠、和母親一起唱童謠、猜謎語。師:文中說:“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奔热荒赣H不識字,那她怎么樣在月光里啟蒙孫友田,帶領孫友田展開想象的翅膀,在詩歌的王國里飛翔呢?打開課本,我們再次走進這籬笆小院。
思考:每一篇課文都需要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達到教材所需要的人文目標。這樣的要求,如果沒有一定的策略和方法,就很容易變成空洞的說教。因此,課文中的插圖可以作為創(chuàng)設情境,形成與文本基調相匹配的情感氛圍的資源。在這樣的情境中,引領學生對話文本。而在平時的生活中,學生很難用心體會到媽媽對自己特別的愛,因為媽媽沒有唱過兒歌,媽媽沒有唱過童謠,媽媽或許沒有時間給自己講故事、猜謎語。因此,月光下啟蒙在學生心中只是遙遠的奢望。在這一教學案例中,教師結合優(yōu)美的語言旁白,將插圖推到閱讀教學的前臺,用以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投入,這樣,學生便會全身心地融入文本。
既然插圖是文本的第二語言,那么語文教師就有責任讓插圖說話,為學生的學習服務,讓閱讀教學因“課文插圖”變得生動有趣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