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每一門語言,都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交流能力,以“聽說”為教學重點,突出口語訓練,以“聽說”能力帶動“讀寫”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英語口語;教材;競賽;小組合作;成才
一、英語口語的處境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是一種交流工具,聽、說、讀、寫是其不可或缺的四種能力,相依相存,任何一個能力的提高都關系并促進著其他能力的提高。同時,根據人類掌握語言的自然發(fā)展順序,應為聽——說——讀——寫??梢?,“聽說”應優(yōu)先于“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我們有必要強調其中學英語教學中的突出地位。
但是,英語教學的現狀是學生可以很好地完成一份書面試卷,卻無法與一個老外進行簡單基本的英語交流——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反思和自?。喝粘=虒W過分重視語法的教學、過分追求考試的高分值,而忽略了學生聽說能力,尤其是口語能力的培養(yǎng),以致學生學無所用。
是什么造成了這本末倒置的“怪誕”現象的發(fā)生?究其根源,不外乎如下兩點。①客觀原因:我們的學生基本都處于漢語言的生活環(huán)境中,學習英語也就僅靠那每周的幾節(jié)課而已,十分缺乏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正是環(huán)境極大地限制了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培養(yǎng)和進步。②主觀原因:在高考指揮棒的揮舞下,在升學考試的壓力下,由于中考和高考均不將學生的口語能力列入成績要求,導致多數教師有意避開口語,從而將更多精力投入提高學生其他三項能力的教學中。
二、改善英語口語的訓練策略
既然口語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適當的環(huán)境,那么,我們即使沒有條件也必須硬要創(chuàng)造條件。語言學習的心理學理論證實,高頻率的語言刺激是學生學習一門語言的重要條件,因此,我們需要通過多種多樣的方式,高密度對學生的英語口語進行強化訓練。
(1)充分發(fā)揮教學教材的作用。教材是我們教育教學的法寶,只要樂于探究、開發(fā),總能從教材上獲取無數的啟發(fā)和寶藏。以口語教學為例,今年的英語教材往往強調以生活話題為主,聯系不同的角度,輔助相關材料,從而以多樣式的形式來呈現給學生。以人教版為例,很多單元的聽說部分都配有生動有趣的圖畫。通常情況下,教師的常規(guī)處理方式就是放磁帶,根據課文要求聽聽力,這種教學方式,一來沒有很好地利用教材中的圖片資源,二來沒有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和訓練口語能力的要求。我們可以這樣:首先讓學生自習觀察圖片,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并進行小組討論,猜測一下圖片里可能發(fā)生的故事;然后我們再播放磁帶,學生帶著滿滿的期待和求知欲去聽聽力,去探究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接著我們讓學生將自己的猜測和理解到的聽力部分的內容相結合,選取小組代表進行發(fā)言,與此同時,其他小組可進行質疑;最后再放一次磁帶,由教師進行總結和講解。這樣的教學形式,既回歸課本,又充分鍛煉學生聽說能力,也調動了課堂氛圍。長期訓練下來,學生每看到課本中的插圖便會主動去思考故事的內容,而不是被動地等待老師播放磁帶,那么,訓練效果自然可以想見。
(2)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勝心。如今的90后,是一批自尊極強的孩子。也正是這份自尊心,一則帶來他們的好面子,羞于在公眾場合開口說英語;一則帶來他們的好勝心,充滿競爭意識。于是,我便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份好勝心,以競爭的方式來制造壓力,以壓力來推動學生學習英語的動力,從而充分開發(fā)出他們的潛能。
①課前訓練,全班參與。開學伊始,我便將“課前三分鐘演講”的計劃告知學生,畢竟學生才是課堂教學的主人公,課前的演講可以使他們盡早產生主人翁的意識,從而在課堂上充滿主動。當然,所謂的課前三分鐘演講,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演講,內容也不一定是規(guī)范的演講稿,它只是利用每節(jié)課前的三分鐘時間來組織學生進行口語表達和交流。內容可以是一個身邊的小事件,也可以是背誦下來的一首英文詩和短文,還可以是對社會熱點的簡單看法。目的在于使每一個學生能有機會站在同學們面前,大膽地開口說英語。慢慢地,同學都有了或多或少的進步,并且在演講中收獲了自尊心和增強了自信心,甚至有時的演講會出現爭先恐后,搶著發(fā)言的積極場景。
②合作學習,消除顧慮??谡Z訓練必須保證充足的口語交流,但是一個教師的精力畢竟十分有限,很難與每個學生都進行充分交流。與此同時,諸多學生面對老師,或羞澀、或膽怯,無法大膽地表現自己。面對這一問題,我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便能很好地解決:以6為基數,將班級同學分成8組,依S型進行人員分布,力爭在每個小組中都安排進英語口語能力較強的同學負責本組的口語交流,“手拉手”,互助共進。正如同將一滴水放入大海中便不易干涸一樣,在小組的集體中,每個人的缺點都容易被掩蓋,而優(yōu)點則容易被放大。因此,能力差的同學們的焦慮感和不自信就會降低,犯錯的幾率也降低,因為他的錯誤往往在小組探討中便被消化掉,并轉化成優(yōu)點和成功表現出來。如此一來,每個人的參與度自然會提高,口語表達的水平也會提高。
③走出班級,展示自我。為了進一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滿足學生成才需求,同時也鍛煉他們的能力,我積極鼓勵同學們參加各級各類英語演講比賽,小至年級演講比賽,大至市級比賽。要的不是結果,重要的是經驗和鍛煉。畢竟我們作為一所農村學校,學生的眼界肯定是相對狹窄的。所以,通過走出去,在開闊眼界之后,不論成敗,同學們對自身的要求必然更上一層,對英語口語的學習動力也將不斷加強。
(3)積極發(fā)揮課外資源。教材作為學生學習的資源畢竟是固定而單一的,而課外的資源卻是十分豐富的,只要我們愿意尋找,適合學生的資源比比皆是。譬如:央視的《希望英語》。我每隔兩周,便利用連堂課來播放這節(jié)目,并與同學們一同討論學習,有時也會借鑒其中的環(huán)節(jié)來與同學進行互動,可以使課堂氛圍迅速活躍。此外,我也為班級訂閱了《China Daily》,既豐富課堂內容,也為學生的聽說訓練積累素材。
總之,口語能力的增強勢必會促使英語其他方面能力的提高,比如:豐富學生的英語詞匯量,因為單一的單詞是難以記憶的,但如果成句、成情節(jié)則會相對不易遺忘。不論何種語言,都離不開語感,而口語的訓練可以較好地培養(yǎng)出英語語感。
參考文獻:
[1]索里.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