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能力的提高是根本。開展語文活動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通過詩歌朗誦比賽、課本劇表演、班級小記者活動、講故事等,在情感閱讀、模仿表演、語言表達、復述概括等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老師要克服學生的惰性,授之以漁,導之以法,建立一個科學有效的評價激勵機制,要持之以恒。
關鍵詞:語文活動;語文能力;學習興趣
隨著課改的鐘聲敲響,素質(zhì)教育的勢在必行,提高課堂的質(zhì)量,增強學生的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怎樣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樂學,掌握知識,形成能力,從而使語文課展示驕人的活力呢?
一、詩歌朗誦比賽,提升學生的情感閱讀能力
葉圣陶所提倡的“美讀法”,在誦讀時講求“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在課堂中進行多種多樣的誦讀,把握課文中的感情,為學習課文打下基礎。
詩歌本身的魅力在于它的情感和節(jié)奏。在學習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時,我就讓學生借助多媒體課件緩緩悠揚的音樂,教授學生朗讀與體驗情感。我把學生分成了四組。每組學生自己先進行試著閱讀,熟練后再派出代表進行比賽。主要是通過誦讀,初步把握詩歌的停頓和重音,從而了解課文的情感及文本本身反映的方方面面,這是最基礎的熟悉課文的方式。學生在朗讀中,既讀準字音,又體會了徐志摩對康橋的眷戀的情感。學生因誦讀,對詩詞產(chǎn)生了喜愛之情,激起進一步理解的興趣,對課堂有一種期待,從而使課堂教學活力四射。
二、課本劇表演,提升學生的模仿表演能力
展示語文綜合實踐能力的舞臺是創(chuàng)新。課本劇表演,主要是老師通過語文實踐活動,通過運用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學習而形成的。在教學中,我采用課本劇表演的方法,加強語文實踐活動,發(fā)展學生的能力。
我在教授文言文《鄒忌諷齊王納諫》時,發(fā)現(xiàn)人物性格鮮明,角色突出。因此,我給學生布置任務,自己排練一個節(jié)目,表演這個故事。學生自選角色,自己摸索,互相幫助,成功完成了這個任務。其中李磊表演的雷厲風行、聲音洪亮的齊王,陳以南表演的諂媚的小妾,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生們各顯其能,表演入情入境,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也得到了很大限度的發(fā)揮。通過小品的表演,學生的積極性被調(diào)動起來了,課堂氣氛也活躍了。既熟悉了課文內(nèi)容,又提高了學生的模仿表演能力,收獲很大。
三、課前講故事,提升學生的概括復述能力
講故事這種活動,很多老師都在嘗試,最差的效果,也起到鍛煉學生勇氣的作用。不少老師會利用課前一至三分鐘,讓一位同學到講臺前,面對大家,脫稿講故事。實際上,這已經(jīng)在訓練學生的概括復述能力,也培養(yǎng)了他們自我學習的能力。學生課前準備,有助于學生提高分析材料的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全班受益,資源共享,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節(jié)約了時間,既訓練了口頭表達能力又提高了鑒賞能力。這樣從不同方面培養(yǎng)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的同時,又給了每位同學相同的機會,真可謂一箭雙雕。只是我們沒有長期堅持。如果我們能對一般同學堅持三年,我敢肯定的說,學生的概括復述能力會有很大的提高,而且也會豐富他們的知識。
四、班級小記者活動,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長沙財經(jīng)學校進行課改時,為了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和應用能力,組織了校園電視臺小記者活動。學生沉著鎮(zhèn)定、大方得體的采訪省委副書記梅克葆的畫面深深吸引了我。我決心效仿,把活動范圍縮小到班級,從小方面開始做起。
在學習新聞寫作時由班級的小記者進行現(xiàn)場采訪老師。起初,采訪內(nèi)容由學生自己定。后來,再由老師指定采訪內(nèi)容(主要是校園新聞)。采訪的對象也有所擴展。我們邀請了其他班的老師,還采訪了領導,引起校領導對我班學生情緒的關注。通過“答記者問”事件,我班學生切實得到了鍛煉,他們的綜合能力得到了一個質(zhì)的飛躍。面對平時嚴厲的校領導不再緊張,也沒有語不成聲,辭不達意。我感到欣慰,這是我們平時訓練的結(jié)果。這種活動可以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要注意的是老師在進行以上活動期間肯定會遇到很多的阻力,最大的阻力應該是學生的惰性。教師要充當指導的導師,把好活動質(zhì)量關。那么教師怎樣才能做好一個合格的導師呢?
第一,教師要授之以漁,導之以法,不能采用放羊式。這就要求教師做好導師的工作,從內(nèi)容和形式上、方法上給予指導,使活動吸引學生的眼球,使課堂順利地進行。職中的三個年級,要區(qū)別對待。我們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依據(jù)教學計劃確定內(nèi)容和形式。
第二,建立一個有效的獎勵評價機制。激勵永遠是一個團隊進步不可或缺的動力。教師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在組織語文活動時采用分組競賽的辦法效果很好,便于進行及時的評價和獎勵,能夠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活動的開展貴在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培養(yǎng)學生語文的學習興趣和綜合能力是個長期的過程,非一日之功,要長時間地把活動開展下去。教師充分利用各種有利條件,開展語文活動,可以彌補學生學習中的不足,提高課堂效率。
通過豐富多彩的語文教學活動,真正做到了 “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我們作為教師應該竭盡所能,集思廣益,改變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給學生更加廣闊的學習空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提升學生各方面的語文能力。但我們一切要從“實”出發(fā),確實做到讓學生在快樂輕松的氛圍中獲得新知,能培養(yǎng)其聽、說、讀、寫能力,從而達到啟智于趣、寓教于樂的教學境界,為培養(yǎng)能力服務。
參考文獻:
[1]牛序芹.高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研究[J].曲阜師范大學學報,
2009(2).
[2]魏威.新課程標準下的“語文活動課”實驗研究[J].東北師范大
學學報,2009(3).
[3]冉正寶.語文思維論[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