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已經走進知識經濟時代,在這個以知識作為主要生產力的時代,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已經成為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素質的基本方法。縱觀我國的教育,在學生時代,在世界性的競賽中往往成績驕人,但是,進入工作后,創(chuàng)新發(fā)明的數量與成果就會明顯不如發(fā)達國家。原因主要是我們的教育對創(chuàng)新教育重視不夠。那么,我們在教育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呢?筆者認為,可以從讓學生學會質疑開始。
具體到小學語文領域,在課本中留有許多“空白”“疑問”等,需要老師在教學中以文本為立足點認真地鉆研教材、合理地利用這些資源。如:從課題、一些標點符號、疑難生字詞、修辭手法等出發(fā)創(chuàng)設各種條件,激發(fā)學生閱讀文本、探索文本的興趣,引發(fā)學生積極地質疑問難,積極地思考問題,就能讓每一篇文本發(fā)揮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作用。
一、走近課文,淺層質疑
語文的學習,開始于學生的預習。在預習階段,學生剛剛接觸課文,對于課文中的不少內容還沒有弄懂,會有很多的問題提出來。這個時候,教師要對學生敢于提問的精神給予表揚與鼓勵,激發(fā)學生質疑的興趣。同時要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歸納,簡單的問題引導學生自己解決,對于課文學習有重要價值的問題,要引導學生在課文分析階段學習解決。比如在預習“番茄太陽”一文時,學生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有:番茄太陽是什么樣子的?番茄太陽在哪里?課題為什么加引號?番茄太陽是指什么?有時候,學生對于一些有深度的課文,提不出有價值的問題,這個時候,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提出的一些淺表性問題,引導學生循著有用的線索,深入思考,挖掘出一些有價值的問題,使學生思維與質疑的品質得到提高,從而逐步學會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實踐表明,只要d863d827003e2ffcb92348d6bf7ddb7a我們善于引導,敢于給學生時間與空間,學生的質疑能力并不難培養(yǎng),潛藏在學生意識深處的不服輸的意識會激勵每一個學生去挑戰(zhàn)自我,挑戰(zhàn)同學,挑戰(zhàn)老師,挑戰(zhàn)課本……從而逐步形成敢于質疑,敢于創(chuàng)新的良好品質。
二、走進課文,深入質疑
學生在預習時提出的問題畢竟還是基于學生自己的認識得來的,大多屬于淺表層次,其深度與廣度往往不夠。要培養(yǎng)學生質疑能力,還要結合對課文的分析來深入展開。比如一些古詩文的學習,學生在預習時由于不太懂得大意,初步提出的問題往往膚淺,大多停留在字義、詞義的層次。隨著學習的深入,就會進行一些有價值的質疑。比如《楓橋夜泊》,學生經過深入學習后就提出“作者夜半為什么還不睡覺”的質疑,促進了學生對課文內容與詩歌意境的深入理解。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就課文中重點與難點學習內容,提出自己的看法。讓學生在質疑中進入課文,在質疑中分析課文,在質疑中總結課文,在質疑中拓展語文素養(yǎng)的積累與提高。當學生學會了質疑,在課堂中獲得了質疑成功的快樂之后,他們的興趣會引導他們養(yǎng)成質疑的良好習慣,促進對課文的理解。比如,在《莫高窟》的教學中,學生提出了“莫高窟的特點是什么?它與其他的佛教洞窟有什么區(qū)別”的質疑,這就很有價值。不僅能夠引導學生深挖課文描寫的莫高窟的特色,而且引導學生向課外延伸,去自主閱讀與課文相關的內容,來弄清楚“莫高窟與其他佛教洞窟”的區(qū)別。這些活動的開展,極大促進了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不斷提高。
三、漫步課文,聯想質疑
質疑時常是和聯想結合在一起的。在課文的學習中,我們經常引導學生開展想象、聯想活動。這個時候,就可以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聯系生活實際,結合已經學習過的內容,對課文重點難點、組織結構、人物形象、語言特點等進行理解基礎上的聯想性質疑。讓學生在質疑中,既能理解課文,又能鍛煉想象能力,還鍛煉組織表達能力。筆者在教學《狼和小羊》時,引導學生對童話人物形象進行理解,大家覺得狼太殘暴、可恨,小羊太軟弱、可憐。如果僅止于此,課文似乎也理解了。筆者卻抓住“如果你是小羊,你甘心自己被狼吃掉嗎”引導學生展開質疑,引導學生學會在生活中遇到像狼這樣的大壞人應該怎么做。這時學生紛紛質疑小羊的做法,有的說羊太軟弱了,這樣當然會被欺負,要反抗才行,反抗不過,還可以想法逃跑;有的說像狼這樣的壞蛋就不能跟它在一塊兒;有的說羊弱小才被欺負,要把自己變得強大,別人才不會欺負你……在這樣的基礎上,筆者引導學生來新編“狼與小羊”的故事,學生帶著自己的樸素想法,編出了許多具有自己主張的創(chuàng)新版《狼與小羊》。這樣的聯想性質疑,對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通過這些活動,才能釋放學生充滿潛能的想象力,為他們今后在工作崗位開展創(chuàng)造性思考、實踐與創(chuàng)造,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走出課文,回想質疑
孔子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笨梢姡瑢W習、思考、質疑、解難是培養(yǎng)人才的密不可分的環(huán)節(jié)。因此,我們在語文學習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應該重視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而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很多時候是在與課文要表達的主旨之外的問題上表現出來的。因此,一篇課文教學結束了,學生走出課文,并不是對這篇課文知識學習的終結,而是新的學習的開始?;叵胝n文內容,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就能提出一些具有價值的問題,來引導課后的繼續(xù)學習。記得學習《蟻國英雄》這篇課文后,課內還有一點時間,當我詢問還有什么不明白時,一個學生提出:火勢很大,那么小的螞蟻即使抱成一團,也不一定經受得了?即使抱成一團,怎么走?這一問著實有理,我讓學生課后查找有關非洲“蟻團”的資料,來弄清究竟是怎么回事。于是,學生對非洲螞蟻的外觀、生活習性、特殊本領等的學習開始了。可見,質疑問難在語文學習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可以有機開展,關鍵是我們教師要做有心人,才能引導學生在質疑問難的道路上不斷前進,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的基本功。
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決定著一個國家的未來,因此,我們教育工作中必須高度重視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而質疑作為創(chuàng)新的起點,在小學教育教學中就顯得尤為重要。這就要求我們要在學生語文學習的每一個步驟中,都要有機滲透質疑意識、質疑能力、質疑方法、質疑技巧的教育教學,幫助小學生從質疑開始,逐步養(yǎng)成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塑造創(chuàng)新精神,成長為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