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無論是中考作文評分標準,還是試卷中的作文要求,都強調(diào)一點“自然流暢表達真情實感,抒發(fā)真摯的感情”??梢?,敘寫自己的經(jīng)歷體驗,表現(xiàn)真實的自我的作文才會令人賞心悅目。這正是體現(xiàn)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關于“寫作要有真情實感,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受、體驗和思考”的要求。然而,我們平常在教學中所看到的學生的作文卻極少有讓人為之心動的。這些作文有的是記敘小學時代,幼兒園時期的事情,情感中還帶著幾分稚氣,有的似流水賬,感情蒼白,毫無感人可言,有的是模仿范文,矯揉造作,甚至為了感人,胡亂編造事實,可謂“為賦新詞強說愁”。那么,如何改變這種現(xiàn)狀,在作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抒發(fā)真摯的情感,寫出真實的自我呢?
一、培養(yǎng)真感情要用心觀察
引導學生走出網(wǎng)絡,離開虛擬的游戲世界,利用課余時間走近自然,親近自然,用心觀察身邊的人、事、物,并從中獲得屬于自己的心得體會?。為此,我從初一就開始訓練學生養(yǎng)成寫日記的習慣,到初二時就改成寫周記但要求要比初一稍高,而初三時就寫隨筆,隨時對一事一物引發(fā)聯(lián)想,闡發(fā)感悟。但也不能只布置寫而不檢查,我每天利用課前5到10分鐘讓學生與大家交流自己的日記,與同學一起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而在寫教師評語時,盡量做到與學生平等交流,少批評甚至不批評,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敞開心扉說真話,說實話。于是,在日記,周記,隨筆中我得以分享他們在家里與父母的矛盾、感動;在學校里與同學的摩擦、快樂;走向社會的有感而發(fā),等等。學生們喜歡上了寫日記,也漸漸開始留心觀察事物,成為有思想的人了。
二、激活自我要抒發(fā)自己的情感,不說套話
在實際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資源,進行擴寫、續(xù)寫、改寫訓練。這樣做既使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又可以引導學生寫出自己獨特的情感和感受。比如,學完《心聲》一文后,我安排學生也來寫寫自己的“心聲”,要求針對自己經(jīng)歷的事情或者生活中的現(xiàn)象,表達出自己獨特的心理感受。又如,學了《皇帝的新裝》一課后,我讓學生把自己設想成那些觀眾中的一員,然后寫寫自己的心理感受以及語言的描寫,引導學生敢說真話,敢于說出自己的真實情感。再如學了《詩經(jīng)》兩首后,我引導學生將《關雎?》改寫成一篇記敘文,借文中完整的情節(jié),人物的描寫來表達自己對愛情的真實看法。美好的愛情是純潔的、高尚的,正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他們心里也都有那么一份懵懂的“感情”,所以我安排這個訓練,讓他們說出自己心底無人理解的情感,引導他們從懵懂中走出來。這些小作文訓練,不但讓學生很好地學習理解課文,更重要的是使學生說出真話,說出屬于自己的情感體驗。
三、通過親身體驗生活,豐富情感表達
我的學生大部分生長于農(nóng)民家庭,家長都是些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nóng)民,父母的默默勞動,缺乏與孩子溝通,有些孩子不體諒父母的辛苦。所以,每逢蘋果套袋期、成熟的采摘期,我都要給學生布置一個特殊的作業(yè),就是跟隨父母去果園勞動一天。在這一天的勞動中,他們體察到了父母的辛苦,感受到了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從而也就學會了尊重父母、體諒父母,更激起了對父母的感恩情懷。他們在日記中這樣寫道:“沉默寡言的父親默默為我準備食物,愛嘮叨的媽媽給我戴上帽子、口罩、手套,還囑咐我別曬黑了,別太累了??粗@一切,我很慚愧。他們自己渴著,餓著,累著,曬著,卻如此關心我,而我卻不曾這樣關心自己的父母。以后我一定要好好愛他們?!薄案赣H在我心里一直是個嚴厲冷漠的人,可是他耐心地指導我套袋的方法,看到我的進步,他那黑瘦的臉上竟露出了燦爛的笑容,還對我大加贊賞。我的心里暖暖的,原來父親也是愛我的啊?!笨赐陮W生的作品我及時抓住寫作契機,布置了一篇習作,以“父愛”為話題,選擇獨特的視角,表現(xiàn)父親的真摯愛子之心。有的學生借鑒《背影》中最能體現(xiàn)父愛的細節(jié)描寫,在自己的作文中也抓住細節(jié)描寫表現(xiàn)父親對自己的摯愛。“我正得意自己爬得如此之高的時候,卻一腳踩空,眼看就要掉下去了,我大喊‘爸,救我!’爸爸兩手抓住樹枝一躍而起上了樹,他左手握住樹枝,左腳踩住一個樹杈,右腳試探著向我身邊的細枝挪去,他的身體已經(jīng)拉成了一個弧形,他那蒼老的臉上青筋突起,終于那強有力的大手把我緊緊的攬在懷里,貼在爸爸胸前,感受到他強烈的心跳,同時,我也聽到自己心底那強有力的聲音‘爸爸,我愛你!’”我被孩子這樣真情的流露深深地感動了,沒有生活,藝術就沒有靈魂。
寫作要有真情實感,源頭在做人。只有教師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勇于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對自己言行負責的人,敢說敢為的人。如此,才能做到學做真人,寫出真文,抒發(fā)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