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詩歌語言簡練,富有情感,具有篇幅短小而含義豐富的特點。如果把漢語比作皇冠的話,古代詩歌就是皇冠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因為古詩所用的語言高度凝練,部分語句與現(xiàn)代語含義大相徑庭,學生在學習古詩的時候會感到力不從心。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多媒體技術(shù)進入課堂。計算機系統(tǒng)將視頻、音頻、文字有效整合,其強大的交互性讓教師可以自由操作各種學習資料。多媒體技術(shù)的輔助應(yīng)用,可以提高小學古詩教學的效率。
一、巧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作者生平與詩歌的寫作背景
古詩的寫作內(nèi)容,往往與作者的生活經(jīng)歷、時代背景有關(guān)。有時候單從字面意思理解古詩,是不能領(lǐng)略古詩的深刻內(nèi)涵的。如明代于謙所作《石灰吟》,“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边@首詩歌語言比較淺顯,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而言,他們能夠體會出古詩的大體意思,讀懂了了石灰不愿安居深山,哪怕粉身碎骨也要留下清白的高尚形象。但實質(zhì)上這僅僅是詩歌的字面意思,如果學生對于謙,對他所處的時代背景沒有一定的了解,他們就不會明白這其實是詩人以石灰自喻,表達了他不怕犧牲,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高尚情操。如果教師僅僅讓學生讀一讀教輔資料上關(guān)于于謙的簡介,學生也不能較為全面地了解于謙的為人及其所處環(huán)境,更何談想象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呢?
有了多媒體的幫助,教師可以巧妙地解決這個難題。以《石灰吟》一課為例,教師可以精選幾幅明代貪官污吏當?shù)溃癫涣纳漠嬅?,并配上相?yīng)的文字解說,用多媒體設(shè)備呈現(xiàn)在大屏幕上,讓學生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再從網(wǎng)絡(luò)資源中截選于謙各時期的圖像,比如他年輕時讀書時的畫像,他考中進士時的畫像,他擔任巡撫時的畫像,他慷慨就義的圖像,也配上文字解說或者畫外音,按順序播放,讓學生在短短幾分鐘內(nèi)對于謙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礎(chǔ)上,學生再讀《石灰吟》這首詩,便會有豁然開朗之感。多媒體課件的運用,能夠讓教師把所要呈現(xiàn)的關(guān)于古詩作者的資料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呈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迅速了解詩歌的寫作背景。
二、運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體會詩歌的意境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高年級學生學習古詩要能夠體會詩歌的意境。即使是閱讀現(xiàn)代文,部分學生也很難想象出文章所描寫的畫面,更何談?wù)Z句含蓄雋永的古詩了。教師一般是采取畫面展示和朗讀體會的辦法幫助學生體會詩歌的意境,但這兩種做法均存在一定的不足。對于生活經(jīng)驗匱乏的學生,怎么可能通過一幅圖畫就“真真切切”看到了詩歌描繪的情景。在老師精心指導與示范下,學生可能會把詩歌讀得抑揚頓挫、情感十足,但他們真的很難體會到詩歌的意境。
有了多媒體課件,這一難題可以迎刃而解。“黑云翻墨未遮山”,學生沒見過山怎么辦?沒問題,課件出示一段山雨欲來的視頻就是了;“接天蓮葉無窮碧”,我們都沒去過西湖啊!教師找來一段西湖風景片,里面還自帶講解呢!多媒體的運用,可以讓學生不出課堂就能親眼所見古詩所描繪的畫面,讓教師的教學事半功倍。
三、運用多媒體課件,指導學生朗讀古詩
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是許多教師容易忽略的地方。古代詩歌往往只有短短幾十個字,學生朗讀時要能正確斷句,并通過語氣的變化、聲調(diào)的高低來表現(xiàn)作者在詩內(nèi)蘊含的情感。運用多媒體技術(shù),可以有效指導學生斷句。例如宋代李清照的詞《如夢令》,其中 “興盡晚回舟”一句,學生可能讀成“興盡/晚回舟”,也可能讀成“興盡/晚/回舟”。因?qū)W生語速較快,如果沒有明確出示這兩種斷句方式,光靠耳朵聽老師范讀,學生都自認為自己的斷句合理。如果我們運用多媒體課件將兩種斷句方式同時出示在屏幕上,并淺析兩種讀法的不同,讀錯的學生就能夠改正自己的錯誤。
多媒體課件還可以在學生朗讀時給詩歌配上相應(yīng)的背景音樂,或婉約或昂揚,或低沉或高亢,使學生在朗讀時更能沉浸在詩歌所營造的氛圍中,加深對詩歌的理解。多媒體還可以“請”來名家為學生范讀,可以在學生讀完后為他“鼓掌”。
四、多媒體課件可以讓學生拓寬視野,積累更多古詩
小學課本內(nèi)安排的古詩篇目都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師絕不能僅僅局限于教課本上的古詩,而應(yīng)該讓課本內(nèi)的古詩起好示范領(lǐng)航作用,使學生對同作者的古詩乃至于同類故事產(chǎn)生濃厚興趣,并不斷積累古詩,豐厚學生的古文底蘊。比如教師在教學楊萬里《宿新市徐公店》時,最好能聯(lián)系到古詩《小池》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再到楊萬里其它的詩歌作品。如果沒有多媒體課件,教師的工作量可就大了,有了多媒體課件,這一切就變得簡單了。教師只需簡單制作幾幅幻燈片,將楊萬里的其余作品呈現(xiàn)在大屏幕上,甚至于連注釋都可以同時呈現(xiàn)。學生學起來輕松自如,教師教起來也得心應(yīng)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