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吟詩作畫,講究性情與趣味,對文房擺設(shè)皆有相當?shù)钠?,可謂無盡意趣在其中啊。
以鎮(zhèn)紙為例,最初不過是寫字作畫時用以壓紙的東西。文房清凈,本無多余之物,所以文人常會把手中把玩的青銅器、玉器放在案頭,因為它們都具有一定的分量,而且大小精當,意蘊綿遠,久而久之,就專門形成了鎮(zhèn)紙文玩,集觀賞性與實用性于一器,比之如今長條形的鎮(zhèn)尺有云泥之判、天壤之別。
筆者收藏有一些文房用具,閑時把玩,也有一番怡然自得的情趣,比之養(yǎng)花遛鳥,頗合本人性情。鎮(zhèn)紙一項,收藏有數(shù)十件,其中最為喜愛的是一件清代鎏金銅馬鎮(zhèn)紙,其線條柔和,剛勁有余,又敦闊柔和,古意盎然,把玩時每每心曠神怡,詩情洶涌。
馬的形象更具寫實性,有其獨特的審美趣味,造型觀獨具一格。馬的造型特點隨著朝代更迭不斷演變,不僅受到中國古代哲學(xué)和美學(xué)思想的深刻影響,同時受到材質(zhì)、技術(shù)、工藝等其他因素的影響。古人對馬的偏愛,可以從很多作品上得到證實,唐代以前的馬形象都比較抽象,造型以靜態(tài)為主,不求生動。唐代以后,藝術(shù)風(fēng)格開始向世俗化、生活化轉(zhuǎn)變,馬的形象也逐漸活潑生動起來,而且具有更多的象征意義。其實在不少傳世的作品中,馬的雕飾藝術(shù)不僅僅只是直觀的模仿和純粹的寫實,更多的是造型背后所承載的民族傳統(tǒng)精神。
筆者書案前的這件鎏金銅馬可謂珍品,從這只臥馬俊美大氣的形象以及工藝、材質(zhì)、沁色可看出為清代早期作品。細看鎏金銅馬,眼睛水靈,身形健壯,似乎要站立起來揚蹄飛馳,靜中有動,奪人心魄。銅馬鎏金黃潤,瑩透純凈,光澤和質(zhì)地極佳,頗有神韻。
最為獨特的是馬的造型,似臥又起,后蹄略略抬起,頭微微后勾,給人以躍躍欲奔的感覺。雄健的軀干、發(fā)達的肌肉,增添了鎏金銅馬威武雄壯之豪氣,像是某個即將出征遠行的將軍的馬,“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該有如此情懷。
鎏金銅馬在銅胎之上、馬鬃當中用極細的鐵線紋雕塑,是一件非常難得的寶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