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是歷史活動的主體,而歷史人物貫穿于整個歷史發(fā)展的始終。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我們在對重大歷史事件進行介紹和分析時,都少不了對歷史人物的講述、評價與剖析。歷史人物是真實的,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和榜樣作用。根據(jù)這一特點和中學生崇拜英雄的心理特點,搞好歷史人物教學,不僅對提高學生歷史學習興趣、更好地掌握歷史知識有幫助,而且對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我們中華民族富有優(yōu)良的愛國主義傳統(tǒng),在歷史上曾經出現(xiàn)過許多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科學家和文學藝術家,他們身上閃爍著耀眼的愛國主義光輝。如,戰(zhàn)國時期的偉大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因受奸人的讒言而被楚懷王流放,但他并沒有消沉,在長詩《離騷》中寫下了“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名句,表達了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在受宮刑之辱的情況下,依然忍辱負重,經過十幾年的艱苦努力,寫出了杰出的紀傳體巨著《史記》,這一著作被后人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南朝數(shù)學家祖沖之把圓周率推算到3.1415926到3.1415927之間,這一成果領先世界達1000年之久……總之,通過對這些人物事跡的學習,不僅能激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而且能使他們樹立為振興中華而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信念。
二、對學生進行追求真理、樹立遠大理想的教育
在歷史教學中,通過介紹一些典型人物的活動,可以對學生進行追求真理、樹立遠大理想的教育。如,著名的天文學家布魯諾,為捍衛(wèi)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理論而被燒死在火刑架上,臨死前,他依然不改變自己的思想。再如,中國共產黨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李大釗,為了實現(xiàn)共產主義這一偉大的信念,毅然放棄了求生的機會,大義凜然地走向了刑場。還有,年青的共產黨員劉胡蘭,面對敵人的鍘刀和引誘,她的回答擲地有聲:“怕死不當共產黨員!”最后年僅15歲的她為了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yè)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通過對這些動人事跡的講述,能幫助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進而使學生逐步確立為真理、為理想而拼搏進取甚至獻身的信念。
三、對學生進行高尚的品德和情操教育
一個新時期的有志青年必須有高尚的情操才能成就一番事業(yè),實現(xiàn)報國之志。在這方面的歷史人物更是不乏其人。如,南宋著名的文天祥,被俘以后嚴詞拒絕元軍的勸降,寫下了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再如,中國近代史上的著名愛國將領葉挺,因抗日被國民黨當局投入監(jiān)獄。為了表達自己的志向,他寫下了感人的《囚歌》:“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為狗爬出的洞敞開著,一個聲音高叫著——爬出來吧,給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軀體怎能從狗洞子里爬出……我應該在烈火和熱血中得以永生!”這些英雄人物的寬闊胸懷和高尚情操,必將激勵一代又一代的熱血青年。
四、對學生進行刻苦學習、嚴謹治學的教育
當今的時代是激烈競爭的時代。在世界多極化格局尚未形成的今天,中國應該抓住機遇,迎接挑戰(zhàn)。在科教興國的國策下,中學生應樹立刻苦學習、嚴謹治學的思想,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準備為中華的崛起而貢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大師達芬奇,正是因為他的勤奮與嚴謹,才畫出了千古不朽的名作《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等。其實只要我們認真地想一想,哪位科學家的成功不是辛勤付出的結果?
五、以歷史人物的成敗得失對學生進行啟迪和教育
唐太宗說過:“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庇纱丝梢姎v史的借鑒作用。如唐玄宗,他在執(zhí)政的前期,勵精圖治,嚴格考核官吏,致力于唐王朝的發(fā)展。結果這一時期的大唐王朝社會繁榮、吏治清明、民族融合,出現(xiàn)了中國封建社會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史稱“開元盛世”。但是后期呢?他沉溺于酒色,不問朝政,任用奸臣,由此導致了“安史之亂”的發(fā)生,使唐王朝由盛轉衰。又如,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們黨相繼出現(xiàn)了重大的失誤:“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文化大革命”等,給我們的國家、民族帶來巨大的損失。正是黨吸取了深刻的經驗和教訓,撥亂反正,才有了今天改革開放的大好局面。
現(xiàn)實是歷史的繼續(xù),只有了解歷史,才能更好地了解今天和展望未來。在歷史教學中,我們還可以通過一些反面人物的教學,讓學生接受歷史的教訓,如宋朝的奸臣秦檜,因屈膝投降、陷害忠良而遺臭萬年;中國近代史上的汪精衛(wèi)投降日本帝國主義,成為中華民族的敗類,為國人所不恥。
總之,利用歷史人物可以對學生進行各方面的教育,能對學生人格素養(yǎng)的形成起到重大的促進作用,值得我們教師去不斷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