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后進生形成的原因
1 社會原因。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等西方腐朽價值觀念正在通過各種各樣的途徑對缺乏是非判斷能力的青少年進行著滲透,尤其是對后進生的生活方式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同時受大學生就業(yè)形勢日益嚴峻的影響,“讀書無用論”思想開始蔓延,這對后進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興趣也產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
2 家庭原因。家庭是孩子降臨人世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幼年的生活是最主要的生活。幼年的教育是最主要的教育。人生最重要的習慣、傾向、態(tài)度多半在6歲以前養(yǎng)成。可見,父母的一言一行,父母的思維習慣、價值觀念無不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調查研究顯示:因家庭不幸福造成學生后進的占了很大比例??梢?,家庭幸福、家教科學對孩子的成長與成才是至關重要的。
3 學校原因。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的分數(shù)重于一切,升學率成了學校的生命線。在這種教育評價體制下,后進生因為學業(yè)和品行雙差,自然成為了影響班級平均分、影響學校升學率的罪魁禍首,因而后進生成了班主任、任課老師的“眼中釘”、“肉中刺”。學校缺乏對后進生的重視,教師更不會把過多的精力投入到“高投入、低回報”的后進生身上,他們對后進生的要求一般都是只要不違反學校紀律、不影響班級正常上課、不在校外惹是生非、不影響學校聲譽就行了。可見,學校缺乏重視也是導致后進生形成的又一個重要原因。
4 后進生自身的原因。由于學業(yè)基礎本來就薄弱,再加上長期形成的懶散、注意力不集中、意志薄弱等不良學習習慣,造成了后進生學習上的惡性循環(huán)。
二、轉化后進生的措施與方法
1 對后進生多一點愛。前蘇聯(lián)偉大的理論家、教育家捷爾任斯基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碑敽⒆右庾R到你是真心愛護他、關心他、為他操心時,無論你對他是耐心的誘導,還是嚴肅的批評,甚至是必要的斥責,都是有效的。大量的事實和經(jīng)驗已經(jīng)證明,關心和愛護是轉化后進生的前提和基礎,教育和轉化后進生的訣竅就在于愛。任何教育,如果不能從心靈上真正打動學生,那么都是失敗的、不起任何作用的教育。
2 注重培養(yǎng)和激發(fā)后進生學習的興趣。愛因斯坦說過:對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實踐證明,讓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的最有效方法是盡可能大地拓寬他的知識面,讓他盡量廣泛閱讀。閱讀能教會人思考,大腦是一個巨大的相互聯(lián)系的網(wǎng)絡,而這個網(wǎng)絡越復雜,其中的相互聯(lián)系越多,它的工作就越有成效,學習者獲得的興趣也越多。所以,對于后進生,我們要千方百計地引導他們閱讀,閱讀和教材知識相關的一些趣味性、知識性比較強的書籍,鼓勵他們提出問題、思考問題、鉆研問題。
3 注重培養(yǎng)后進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后進生在智力上跟普通孩子沒有太大區(qū)別,有的甚至還很聰明。他們缺乏的是良好的學習習慣。近代英國教育家洛克在其《教育漫畫》中說道:孩子不是用規(guī)則教育可以教育好的,規(guī)則總是被他們忘掉。你覺得他們有什么必須做的事,你便應該利用一切時機,給他們一種不可缺少的練習,使這種行為在他們身上固定起來,這就使他們養(yǎng)成了一種習慣。這種習慣一旦養(yǎng)成,以后便不用借助記憶,可以很容易地、很自然地發(fā)生作用了。所以教師一定要把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
4 教育后進生在學習中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巴甫洛夫臨終前,有人問他如何才能成功,他說,是循序漸進、謙虛和熱情。并不是所有的后進生都沒有正確的學習動機和明確的學習目的。有的后進生雖然有學好的愿望,但是卻好高騖遠、急于求成,所以在前進的路上難免遭遇挫折。久而久之,其學習的積極性就衰退了。所以教師一定要幫助后進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制訂出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一步一步地前進,這樣前進的阻力就小了,他本人也會因為階段性學習任務的完成而擁有成就感和自豪感。成功和自信會帶給他們幸福樂觀的情緒體驗,越成功就越快樂,越快樂進步就越快。
5 家長、學校與社會應共同關注,協(xié)同一致。由于后進生形成發(fā)展的因素很復雜,各種因素又相互影響、相互制約。所以后進生轉化工作注定是個長期的艱苦的過程。后進生學習成績的提高、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提升,單靠班主任和任課老師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家長、學校以及社會各方面教育力量協(xié)同一致,才有可能促成后進生徹底的醒悟與轉變。
教育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后進生的轉化更是一門隨著時代的進步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的藝術。這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需要認真思考并且實踐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