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中生在與他人交往中存在的一些不良行為習慣
1 依賴性。
很多初中生還不具備獨立生活的能力,在與他人交往、處理人際關系時。往往不能自己作出決定,不能辨別事情的正確與錯誤,跟在別人后面“瞎起哄”。
2 任性。
有的初中生做事以自我為中心,自私、任性,根本不考慮別人的感受。在他們眼中,順從、縱容他們的就是好人、朋友,嚴格要求他們的老師就不好,就是“壞老師”,根本不理會良藥苦口的道理。
3 害怕承擔責任。
有的初中生在與他人交往時,缺乏責任心,害怕承擔責任。在他們的思想里,好事都是他們做的,壞事都是別人干的;事情沒有做好,都是客觀原因造成的,至少也是因為別人沒有給予大力支持與配合,根本不愿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4 容易傷害他人。
一部分初中生缺乏同情心,看到別人的不足喜歡嘲笑,甚至就此給人家起綽號;不善于傾聽別人的意見和建議,只想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把它強加給別人;窺探他人隱私,在背后說別人壞話,做錯事不愿承擔責任甚至嫁禍于人。所有這些,在與人交往時,都可能傷害到別人。
5 盲目攀比,炫耀自己。
一些初中生,特別是留守孩子,平常得不到父母的疼愛。父母親在愛與補償心理的驅(qū)使下,盡可能滿足孩子物質(zhì)上的要求,而忽略了孩子的真正需要。一些學生在得到父母給他們買的名牌服裝、鞋子時,便到處炫耀,促使其他學生相互攀比。
二、教育初中生要尊重他人
1 教育初中生要尊敬長輩。
尊敬長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在思想品德教學中,要向?qū)W生灌輸尊敬長輩的觀念,讓學生知道感恩。當發(fā)現(xiàn)有學生對家中的長輩不尊敬、不禮貌時,要非常嚴肅地指出他們的錯誤,并責令其改正。
2 教育初中生要尊重教師。
在思想品德教學中,要教育學生體諒教師的辛勞,尊重教師的付出。教師講課時,學生要專心致志地聽,做到眼隨師動、心隨師想,把教師講的每一句話、每一個道理都聽清楚、弄明白。還要教育學生如果做錯了事一定要虛心接受教師的批評和教育,不頂撞、不埋怨,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3 教育初中生要尊重同學。
在思想品德教學中,要告訴學生:在交往的過程中,尊重同學是同學尊重自己的基礎和前提。尊重同學要做到:不窺探同學隱私,不給同學起綽號,真誠待人。善于傾聽并尊重同學的意見,即使有不同的意見,也要等別人表達完以后婉轉(zhuǎn)地說出自己的意見。遇事應學會和大家一起商量解決。
三、教育初中生要熱愛勞動
勞動對于初中生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要教育學生熱愛勞動,把所學的知識用于勞動實踐中,培養(yǎng)與勞動人民的感情。一個不愛勞動的學生,就不知道珍惜勞動成果,他對勞動人民也就沒有深厚的感情。那些愛炫耀自己品牌衣服、鞋子的學生,往往就是不愛勞動的。
四、教育初中生要勇于承擔責任
培養(yǎng)初中學生的責任心,首先,要在思想上強化學生承擔責任的價值導向,使學生逐步知道通過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其次,要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榜樣,讓學生學有所依。最后,要充分發(fā)掘每一個學生身上的優(yōu)點,并讓他們發(fā)揮特長,在班級管理中承擔一定的責任,培養(yǎng)他們對班集體的責任感,進而讓他們再接再厲,養(yǎng)成對社會、國家的責任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