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7年做校長工作至今已達26年之久,讓我情有獨鐘的文化是儒道共崇的“和合”思想文化,即在承認不同事物之矛盾、差異的前提下,把彼此不同的事物統(tǒng)一于一個相互依存的“和合體”中,并在不同事物和合的過程中,汲取各事物的優(yōu)長而規(guī)避其短,使之達到最佳組合,由此促進新事物的產生,推動事物的發(fā)展。
和合文化并非機械強力的求同,而是關注每一個個體,服務于每一個個體,最終達到團結每一個個體共同進步的行為指導性文化。然而,千百年來,中國人卻更多地關注求同,忽略了個體。在教育過程中,“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這一符合人的生命發(fā)展需求的先進教育思想至今也很少有人把它完美地落到實處。經過仔細思考,我覺得“和合”思想在育人過程中的應用可通過一個簡單的坐標圖來顯現(xiàn)。(如下圖)
從圖上不難看出,各個層面的人無論前進取向如何,只要向著理想方向,與起點平面成銳角,最終就能到達理想目標軸,若等于或大于90°則反之,我們可稱之為“銳角發(fā)展觀”。也就是說,按照和合思想看人的發(fā)展軌跡,就該求大同存小異,充分尊重個體自然發(fā)展的多樣性,只要最終能到達理想目標軸,就該認同其發(fā)展軌跡。施教的關鍵點在于對人發(fā)展方向的牢牢把握。
基于以上的認識,本人在長期的教育工作中,始終努力探究“和合”思想和“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教育思想在具體教育教學實踐中的應用。迄今為止已小有成果,因為承德三中在開辦短短幾年內便被承德市教育局命名為全市首所“特色學?!?。下面把我在承德三中的所思所做與大家交流一二。
確立鮮明的精神文化體系
教育思想:以生為本,立德樹人。
育人理念:成功之道和而不同。
理念內涵:成功=明確的目標+滿腔的熱情+有效的方法+艱苦的勞動+不懈的堅持。
校訓:真愛于心,模范于行。
評價理念:你只要全身心努力了就是最棒的。
創(chuàng)造彰顯文化理念的物質環(huán)境
例如,學校的主題雕塑“三和致遠”是由三瓣碩大的紅色花瓣、一顆碩大的金色圓球(花蕊)和一組現(xiàn)代信息標識組成,其寓意是愛心至上,培育百花齊放、面向世界的祖國花朵。又如,學校利用僅有的一塊空地修建了一個凸顯和諧、自然風情的小公園,里面有花草樹木、山水池魚及仿真的家禽猛獸、快樂少年,取名為“和園”,意在讓師生經常感悟自然萬物和合共存之美。還有,學校以“德智體美勞”和“仁義禮智信”為主題,精心設計布置墻壁文化,等等。整個校園處處顯現(xiàn)出“和合”思想之韻味。
讓制度成為師生進步的推手
在學校一系列的制度建設中,去掉“嚴禁”“杜絕”“絕對”等命令式概念。如把“樓道內嚴禁大聲喧嘩”改為“樓道內請輕聲漫步”,前者要靠他人監(jiān)督,而后者則靠自覺約束。
在開展具體工作時,除特殊工作外,上一級領導不要號令性地下達剛性行動計劃,而是要具體執(zhí)行者根據任務的總體要求作出兩套以上具體行動方案提交領導審批,領導在審核方案時,只要沒發(fā)現(xiàn)原則性的問題和嚴重的疏漏,就要堅決支持執(zhí)行者的方案,這樣,執(zhí)行者在執(zhí)行過程中,一方面因熟悉方案而不容易出現(xiàn)偏差,另一方面會因領導的信任而產生高昂的工作熱情,從而高質量地完成工作計劃。
學校對教師崗位的安排放棄了行政分配權,實行優(yōu)化組合制,即學校只聘任教學小組長(兩個班一組),教學組其他成員由組長選聘,這樣誕生的所有教學小組都是團結奮進的戰(zhàn)斗團隊。如此人文性的制度改革,充分體現(xiàn)出管理者在管理過程中對個體的尊重與信任等諸多“和合”思想元素,從而讓死板的制度變成了鮮活的富有感召力的激勵工具。
把思想理念元素內化到師生心中
在學生管理工作中,以學生自主管理為主線,實行班級綜合實踐周制,也就是每周有一個班全面負責學校的環(huán)境衛(wèi)生、秩序監(jiān)督、課間評比等各方面的日常管理,同時集中進行學校文化內涵學習研討,走出校外開展社會公益活動,等等。在整周的活動中,每個人都有具體的分工,都有展示自己長項的舞臺,都是實實在在的管理者。
在課堂教學改革方面,主張教(學)無定法,堅持“集眾家之長為我所用”的基本原則,變“苦學”為“樂學”,以創(chuàng)造引人入勝的知識情境為載體,最大化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依此,學校創(chuàng)建了“激欲入境,責任牽手”課堂教學模式,既安排充足的時間夯實基礎、保障不讓一個學生掉隊、提高及格率,又提供“高手”論劍拓展拔高的機會、提高高分率,從而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在校本課程開發(fā)方面,遵循需要、傳承、優(yōu)化、創(chuàng)新的原則,開展全面的育人活動。如開發(fā)了將教育理念內化于心的課程,即用“成功之道和而不同”教育理念的內涵元素解讀自己的具體行為;開發(fā)了“心理疏導網絡教育法”課程,即培養(yǎng)每個人的心理疏導能力,使其通過自己的心靈感受,運用“大禹治水原理”疏通身邊人的心靈之河,讓大家經常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tài);開發(fā)了校園大秧歌健身課程,在每天的大課間,師生集體到操場扭大秧歌,愉悅身心,強健體魄。此外,學校根據師生的發(fā)展需求,建立了三十多個社團和興趣活動小組,為師生的全面發(fā)展提供了廣闊的平臺。
【王德書,承德市第三中學校長】
責任編輯/南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