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只是學校的事,同樣也是家長的事,這早已成為一種共識。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內(nèi)容包括學校的管理、教學、活動等層面。值得一提的是,家長參與學科教學,更具有特殊的意義,它不是單純地隨堂聽課,也不是課后監(jiān)督孩子完成家庭作業(yè),它需要家長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與教師共建課堂,將課堂搬出教室,延伸課堂空間,拓展學科教育的內(nèi)容。這是對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挑戰(zhàn),也是素質(zhì)教育的具體要求。
一、家長參與學校教學的嘗試與探索
小學科學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無論是科學概念的建立、科學規(guī)律的發(fā)現(xiàn),還是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的提升,都必須讓學生經(jīng)歷實驗和驗證,在親歷中獲取和養(yǎng)成。金華市艾青小學的老師們在科學課教學中,提出并實施“家庭實驗室”這一活動概念。
(一)“家庭實驗室”活動流程
“家庭實驗室”活動是指除了在課堂教育中的探究活動外,指導學生在課外進行的一種實驗活動,它以家庭為據(jù)點,挖掘家庭中優(yōu)勢的科學課程資源,結(jié)合科學教材中的拓展活動和學生的日常生活,設計出適合家庭開展的實驗,并動員家庭所有成員參與相關活動。需要說明的是,“家庭實驗室”活動只是對小學科學課堂教育的補充,家長并不等于老師,也不能替代傳統(tǒng)的課堂教育。它是針對科學教材的前伸后延性活動而設計的,它的主要作用在于興趣的激發(fā)、知識的延伸、生活經(jīng)驗的積累、探究能力的提高以及視野的拓寬。
(二)“家庭實驗室”活動策略及成效
每個家庭的實際條件,包括家長的能力和智力都有所不同,所以家庭實驗不能一概而論,應該讓學生圍繞所學的原理和規(guī)律,因“家庭、學生”而宜設計實驗活動。家庭實驗主要是家庭的行為,它的落腳點是家庭、家長,主角是學生,盡可能發(fā)揮家庭資源的優(yōu)勢是設計的重點所在。科學教師的作用就是當好配角,設計平臺,挖掘資源,做好服務工作。指導學生把家庭科學資源設計成可以探究的各種活動,讓學科教學的課外延伸成為家長參與學校教學的渠道,幫助家長更好地開發(fā)和利用“家庭實驗”平臺。
1. 設計平臺促家長親歷“課外作業(yè)”
學生根據(jù)自己家庭優(yōu)勢的課程資源,設計出可在家庭開展的實驗活動后,需要真正付諸于實踐,否則就毫無意義。而要展開相關實驗活動,開發(fā)和利用好家庭實驗平臺是非常重要的,在這個過程中家長的支持必不可少,讓家長輔助學生建立實驗室就是一個很好的途徑。建立實驗室包括場所的選擇、環(huán)境的布置、器材的準備等幾個環(huán)節(jié)。
以上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將任務布置給學生,學生回家操作,促使家長參與到這個活動中。家長們通過幫助孩子設計家庭實驗場所,購置實驗器材,輔助孩子制作實驗工具、幫助建造家庭實驗室,以促進活動的順利開展。
2. 主動邀請促家長參與效果提升
在家長參與學校教育過程中,一般來說,只要學校告之家長如何參與,大多數(shù)的家長還是愿意參與到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學校如果能以主動積極的角色邀請家長參與到活動中來,特別是書面邀請方式突顯對家長的尊重,家長的參與程度會更深,參與效果也會更好。
①走進學校
如家長開放日的時候,科學教師可以通過讓家長親歷、再現(xiàn)孩子在課堂上的探究活動,讓家長也來體驗一下科學探究的樂趣,這就能夠產(chǎn)生多方位的綜合效應。如在一次家長日活動中,請家長和孩子們一起設計制作并放飛一個簡易的熱氣球。
②書信告知
教師可以主動致信家長,就孩子們科學課的學習情況、學生的實驗情況和家長進行溝通,目的是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實驗活動。如通過書信的形式,讓家長知道孩子在下一階段的科學學習內(nèi)容,特別是那些需要在家里開展的拓展活動。同樣一個活動,有無老師正式書面通知,對其完成情況會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
③博客日志
有的科學教師通過博客日志引導家長關注和督促老師布置的觀察和實驗,尤其是一些中長期觀察實驗。如栽培、管理植物、飼養(yǎng)動物、觀察記錄月相變化、觀察記錄天氣、氣溫、風向變化,等等。
3. 招募志愿者促課程資源優(yōu)化
家長志愿者是指家長以志愿者的形式義務參與孩子的實驗活動,共同承擔孩子的科學教育,是家長參與學科教育中一種高層次的參與方式。通過邀請家長參與科學活動,可以使活動的組織和開展更為有效,也能使家長真正認識到自己在課程實施過程中的地位和價值,為能成為志愿者感到光榮,同時家長無私奉獻的精神也很好地為孩子樹立榜樣,提高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家長志愿者參與的方式可以是活動的技術顧問、贊助者、組織者、安全保障者等。
4. 有效評價促項目良性循環(huán)發(fā)展
家庭實驗評價是指對家庭實驗效果作出判斷并達成共識的價值取向,它支配或決定著家庭實驗評價的目的、內(nèi)容和方法。設計“家校合作”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既是新課程評價改革的重要內(nèi)容,又是“家庭實驗室”活動取得成效的有力保證。評價形式可以是邀請家長共同參與對學生的實驗情況作出評價,也可以是同學間進行互評,或是學校直接進行評價,如授以“科學小實驗家”等榮譽稱號。
艾青小學的“家庭實驗室”活動使科學教學從課堂走向課外,彌補了常規(guī)科學課堂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不足,實現(xiàn)了“人人參與、人人發(fā)展、人人都能體驗成功”的教育價值。通過“家庭實驗室”活動,學生喜歡上了科學課,由于強調(diào)學生在實踐體驗過程中的動態(tài)生成,促使學生從生活中尋找資源、尋找素材,可以使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實踐能力得以發(fā)展。同時,將家長吸引進來,不僅延伸了課堂教學內(nèi)容,豐富了課程資源,而且在構建家校合作,特別是家長參與學校教學方面提供了一種可資借鑒的模式。另外,教師在該活動實施的過程中不斷進行教學反思,審視和更新自身教育教學觀念,提升了教師素養(yǎng),促進了自身專業(yè)發(fā)展??梢哉f,該項目促進了學生、教師、家長三方的共同成長。
二、家長參與學校教學的提升策略
艾青小學“家庭實驗室”在開展實驗過程中,也遇上了一些問題,集中體現(xiàn)為:一是家長素質(zhì)和觀念等原因,部分家長參與度低,積極性不高;學校態(tài)度曖昧,舉棋不定,缺乏制度支持和智力服務;教師思想與能力準備不足,容易產(chǎn)生倦怠感。針對上述問題,筆者以為,通過制度建設、智力服務等方式促使家長由被動參與到主動參與,提高家長參與教學的自愿性、勝任性、功能性與可行性。
(一)加強家長參與教學的制度建設
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教學的成效與學校的態(tài)度有著重要的關系。學校應成立由學校主要領導參加的“家長參與”實施小組,制訂具體的實施辦法,并將各項任務分解、落實到人,做到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有人負責。必要時可在全體教師和行政人員中實行“承包責任制”,“包”家長、“包”學生,并將“承包”效果與晉級、晉職、獎懲掛鉤。與此同時,還可以與學生家長訂立“合同”,規(guī)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
此外,還可以創(chuàng)造教師與家長、家長與家長交流的平臺。比如通過博客、校園網(wǎng)站、QQ群等網(wǎng)絡平臺開設欄目。這樣,因工作繁忙無法直面學校的家長,可以通過網(wǎng)絡來掌握學校教育的動態(tài)。另一方面,家長之間也可以進行經(jīng)驗交流,實現(xiàn)優(yōu)質(zhì)資源共享。
(二)加強對家長參與能力的智力服務
并非每個家長都具有較高的教育素養(yǎng)和教育能力。因此,學校要主動承擔起提高“家長參與”能力的指導和培訓,可以借助“家長學校”或“家長課程”的形式,提高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教學的信心與能力。
一是使家長明確自己的權利義務,更新其思想觀念?!读x務教育法》規(guī)定,家長不僅有義務讓子女接受教育,同時也有權利監(jiān)督、參與學校的教育工作。新課程改革也要求家長作為學校教育的利益相關者全面參與學校教育教學。有研究指出,51.82%的家長獲取新課程改革理念的途徑是由學校宣傳??梢姡瑢W校做好對家長教育觀念的更新工作,其效果是明顯的。在具體工作中,要確實轉(zhuǎn)變家長傳統(tǒng)教育觀,明確家校教育合作的通暢、深入是取得孩子教育成功的關鍵之舉。同時,明確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教學,是一種全面的、主動的參與,家長與教師是平等的教育決策者、實施者、評價者,家長完全有能力參與到學校教育教學活動,與教師共同設計、實施、評價、調(diào)整孩子的教育內(nèi)容,從而提供家長參與學校教學的自信心。
二是為家長提供有針對性的培訓和指導,提高其參與能力。在《家庭實驗室》項目中,多數(shù)“家庭實驗室”選擇簡單的動植物觀察作為實驗對象,活動內(nèi)容單一,層次不高。家長表示,自身科學素養(yǎng)偏低,只能指導孩子觀察動植物的生長,做一些簡單的記錄??梢?,提高家長參與教學的能力是迫切的。對此,學??梢远ㄆ陂_展家長課程培訓,編撰和提供系統(tǒng)的實驗操作手冊,提前指導家長熟悉和理解基本的科學原理,率先掌握一定的科學實驗步驟。一般而言,成人的理解力和接受力要優(yōu)于孩子。因此,在接受預先知識輔導的前提下,家長有能力指導、帶領孩子開展較為復雜的科學實驗或發(fā)明制作。同時,學校也可以不定時邀請專家、有經(jīng)驗的教師、熱心的家長舉行專題講座。在內(nèi)容上注意不同年齡段家長的需求,培訓和指導的目的在于讓家長有充分的準備和能力參與學校教育教學,高質(zhì)量地完成親子間的合作學習。
事實上,教師也需要培訓和成長。艾青小學的老師在《家庭實驗室》項目中明顯感覺疲倦,將教學延伸到課堂之外,教師的工作準備和責任并不減少。相反,教師需要與家長建立更為緊密的聯(lián)系,要對家長進行業(yè)務指導而變得更加忙碌。同時,對教師的溝通能力、教師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長參與教學,要求教師改變觀念,轉(zhuǎn)變立場。改變“一言堂”的授課方式,以探究教學為主,與家長、學生共同設計教學方案,實施教學內(nèi)容,評價教學效果。所有這些,均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建立全員參與的立體性評價體系
小學科學教學中很多探究項目需要持之以恒的耐心才能完成。小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決定了只有通過及時交流、評價、激勵等手段,才能讓他們在享受到收獲成功喜悅的同時,更積極地參與到家庭科學教學中。也就是說,對家長參與小學科學教學中應注重過程性評價,“隨時評價、適時指導、及時表揚”,有助于保持小學生的參與熱情。但是如果教師過分依賴評價手段,家長過于關注評價結(jié)果。導致家長為了孩子得到“優(yōu)評”,會更傾向于容易獲得成果的項目進行,忽視孩子自身的興趣愛好和項目本身的探究價值;甚至有些家長不惜代勞,孩子成了觀眾,自己成了主角。因此,轉(zhuǎn)變評價觀,建立全員參與的立體性評價體系,是類似于“家庭實驗室”項目高質(zhì)量完成的重要條件。首先,家長也是核心的評價主體。因為,家長參與教學常常是在學校之外進行,因此,家長比教師更了解孩子的表現(xiàn)和成長變化,在評價時表現(xiàn)得更加知情。其次,孩子的成長和發(fā)展進步是多元的、復雜的。孩子的自我認知能力是孩子成長的重要內(nèi)容,因此,孩子應成為評價的主體之一。也就是說,孩子的自我評價也應充分體現(xiàn)在評價結(jié)果中。一份全面、客觀的評價,至少包括家長、孩子、教師三者的評價,是他們集體判斷的結(jié)果,這樣的評價結(jié)果能夠得到家長和孩子的充分認同,并對家長主動參與教學以及孩子期待家長參與教學具有較強的指導性和激勵性。
【陳蕓,浙江省金華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責任編輯/齊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