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生的第一驛站。讓家庭生活充滿陽光,陪伴孩子快樂成長,也是學校教育延伸的責任。如何創(chuàng)新家校聯(lián)系方式,更有效地指引家庭教育,形成“大手牽小手、小手拉大手,成長路上一起走”的和諧發(fā)展態(tài)勢呢?學校幾番頭腦風暴,決定從兒童真實的家庭生活出發(fā),開展“公民路上牽手同行—我家的成長故事分享”活動,力求讓學生家的生活更加溫暖、更有質(zhì)量。
第一階段:親子真情寫真
我們首先發(fā)出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致家長書》,告之他們活動要求:學生和家長共同回憶“我家的成長故事”,可以是家人培養(yǎng)孩子良好習慣、引領孩子健康成長的點滴故事;可以是孩子的言行潛移默化地感染家長的真實細節(jié);可以是家人共同經(jīng)營生活的酸甜苦辣……一切能體現(xiàn)家人互相影響、彼此溫暖、協(xié)力闖關、共同成長等主題的故事都行。然后,選擇感觸最深的故事,用第一人稱寫下來,力求事例真實具體、敘述條理清楚。在撰寫期間,我們也要求各班班主任要通過班級QQ群、班級博客、家校通等平臺給予家長和學生相應的輔導,不斷激發(fā)他們撰寫的信心和參與的熱情。
第二階段:親子閱讀選優(yōu)
我們請各位家長將撰寫的故事上傳到孩子所在班級的博客中,然后鼓勵學生和家長到博客中用心閱讀本班學生的家庭成長故事,用評論方式發(fā)表閱讀感受。一段時間后,我們發(fā)放推薦表,請家長和學生共同評出本班5個優(yōu)秀的“家庭成長故事”,并給入選故事配上相應的生活照片,制作成圖文并茂的展板張貼到教室門前的走廊上。
第三階段:精彩故事分享
各班邀請5位入選故事的家長走進孩子所在班級,用樸實的話語、真摯的情感,講述一個個動人的小故事。最后,我們將全校61個班推薦出來的優(yōu)秀“家庭成長故事”上傳到學校網(wǎng)站,發(fā)動全校學生、家長和教師共同閱讀,再次組織評選,最終確定6個有代表性的家庭故事,在全校宣講。通過圖片呈現(xiàn)、音樂渲染,家長和孩子合作分角色講述,近五百位學生和家長代表在現(xiàn)場聆聽中被深深感染了。以下是從故事中摘錄的兩個片斷:
★周末,我和女兒在護城河邊漫步,看到那些飄落的黃葉,我問女兒:“一葉落而知秋,你知道這句話嗎?”女兒隨口答道:“不就是葉子落了,秋天到了嗎?”我點點頭笑著說:“是的,一片葉子生命的終結(jié),意味著秋天到來了。由此可以想到,生命短暫,光陰荏苒,怎能不令人感慨呢?”女兒聽著,彎腰撿起一片落葉,眼神中有了一份沉思……
★這時,爸爸停住了,他看了看那個老人,從袋里掏出幾元錢,走到他面前,彎下腰,把手一直伸到盆口,輕輕地、緩緩地把錢放入盆中。錢順著盆壁一點點滑到盆底,竟無一點兒聲響。他那么一絲不茍,絲毫不是在施舍,似乎是在贊嘆老人的琴聲。我意識到了什么,也掏出一元硬幣,走到他面前,學著爸爸的樣子,彎下腰來,把手湊近盆沿,輕輕地、小心地松開……
第四階段:親子活動感悟
活動后,我們分別請來家長、學生和教師代表,讓他們談談在這次活動中的真實感受。以下是親子活動感悟采擷。
讓“責任”銘記心中
家長:在和孩子一起撰寫、閱讀成長故事的過程中,我心中很是內(nèi)疚的。原來,當我忙于工作、應酬,并美其名曰在為生活奔波的時候,孩子已然不知不覺地變化著。而我為孩子所做的,尤其是與他精神層面的交流,卻少得可憐。這次活動給我敲了警鐘,孩子的童年不容耽擱,我們要負起身為父母的責任。
學生:這么多故事,都在說明我們爸爸媽媽在無微不至地關心我們,我們的點滴進步就是他們的幸福和驕傲。如果我們不努力,他們會十分失望。因此,現(xiàn)在的我們只有用勤奮和進取來回報家人!
教師:一個孩子只是班級中的一員,但一個孩子就是一個家庭的希望。透過這些家庭故事,我們觸摸到那一顆顆渴盼孩子健康成長、不斷超越的火熱的心。作為教師,我們要用實際行動詮釋“為了一切孩子,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努力讓每個孩子享受陽光教育,讓每個家庭為孩子的成長舒心!
每一個社會人在生活中都承擔著相應的責任。身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關愛培養(yǎng)孩子,是應盡的義務;身為人子和學生,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孝敬父母,是基本的任務;身為教師,教書育人,努力培養(yǎng)國家所需要的人才,是光榮的使命。通過本次故事分享,“責任”二字不再是冷冰冰的命令,而是一種內(nèi)心深處自覺的萌動,它將成為不竭的動力,推動家長、學生、教師不懈地朝著目標前行。
讓“學習”內(nèi)涵豐富
家長:一直以來,我們家長對孩子的文化學習較關注,而對孩子的特長培養(yǎng)、個性塑造,卻抱著順其自然的態(tài)度。通過這次故事分享,我們發(fā)現(xiàn)了自己認知的狹隘。
學生:從故事中,我看到許多同伴都利用課余時間學習樂器、繪畫、舞蹈、跆拳道等技能,讓自己變得多才多藝。許多同伴還在生活實踐中學會了堅強、樂觀,學會了關愛、體諒他人,學會了珍惜資源,我很佩服!我以后也要多學習,不斷超越自己。
教師:我們欣喜地看到,不少家長已經(jīng)意識到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個性品質(zhì)比學習知識還重要,因此,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意識地鍛煉孩子的抗挫、感恩、樂善、溝通等能力。這樣,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目標會越發(fā)趨于協(xié)同。
教育從本義上講是對心靈的加溫,是對人性氣息的涵養(yǎng)與匯集。透過不同家庭不同的成長故事,家長、學生、教師都更深地認識到,“學習”的內(nèi)涵是寬泛而豐富的,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這“三維目標”是相輔相成、密切關聯(lián)的,忽略了任何一點,孩子的發(fā)展都可能會產(chǎn)生缺陷。
讓“教育”彰顯藝術
家長:在這次撰寫故事的過程中,我們靜心反思,認真審視,更清醒地認識到自己育子方式的利弊;在閱讀其他家庭成長故事的過程中,我們也受到了啟迪,學到了不少有實效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今后,我會根據(jù)自己孩子的特點,嘗試運用這些方式方法。
學生:讀著別人的故事,我總會情不自禁地聯(lián)系到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總會拿我的爸爸媽媽跟故事中的家長比較。發(fā)現(xiàn)爸爸媽媽做法好的,我特別自豪;發(fā)現(xiàn)別人做得好的,我就會向爸爸媽媽推薦,提出“整改”建議,他們也會欣然接受。
教師:以前,學生接受的教育大多是灌輸式、填鴨式的,絕大多數(shù)家長都信奉“嚴師出高徒”“棒打出孝子”。今天看看這些故事,我們發(fā)現(xiàn)好多家長的育子觀念都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他們不再充當發(fā)號施令的權(quán)威者,而是努力尊重孩子,在行動中落實平等、民主;他們不再疾言厲色,更多的是促膝談心,加強心理疏導;他們不是光講大道理,而是讓孩子參加一些實踐活動,在活動中體驗,在親歷中自悟,實現(xiàn)自主建構(gòu)。有這樣較高素質(zhì)的家長,身為教育者的我們,更應不斷學習,更新觀念,提升教育智慧。
教育是一門復雜、豐富、意義深遠的藝術,任何的簡單化、刻板化,只會窄化發(fā)展的空間,窒息孩子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生命力。通過本次活動,越來越多的教師和家長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這一點。他們從一個個鮮活的案例中充分體會到,教育必須回歸生活,尤其是要從兒童當下的真實生活出發(fā),尊重、理解、悅納他們各具特色的生活經(jīng)驗,從中尋找其蘊含的價值,并通過對話點撥、故事啟迪、親身示范、活動體驗等方式,讓兒童在輕松、愉悅、和諧的氛圍中深化認識、涵養(yǎng)德性、提升素養(yǎng)。
讓“成長”如此幸福
家長:原先,我總是覺得孩子這兒不足,那兒不夠好,總是不斷地給他提要求、定目標,孩子負擔重,我們壓力大。而這次學校讓寫成長故事,于是我靜下心來,仔細審視孩子的成長歷程,發(fā)現(xiàn)其實他的身上有著好多閃光點,只是我們疏于發(fā)現(xiàn)了。
學生:在閱讀故事時,爸爸讓我記下自己最欣賞的同伴的優(yōu)點,然后跟我定了一份協(xié)議:學習同伴的優(yōu)點,匯報一個證明自己在努力的例子,就記一顆星,滿五顆星就可以實現(xiàn)我的一個合理的愿望。
教師:從故事中,我讀出了幸福的味道,因為家長的真情付出,因為孩子令人自豪的成長足跡。如果我們每一位老師、每一位父母,在今后的日子里,真能像故事中講述的一樣,尊重孩子、賞識為主、靜心等待、懂得寬容,那么,每一個孩子一定都能像金黃的向日葵一樣,在陽光中幸福綻放!
烏申斯基說:“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學生獲得幸福,不能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犧牲這種幸福。”的確,成長不該奴役,不該強迫,而應春風化雨、陽光引領。家長和教師,應該努力讓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在我們用心的“烹飪”中,成為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營養(yǎng),并讓他們最終品嘗到成長的幸福滋味。
但愿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們每一個家庭,都能齊心協(xié)力,不遺余力,給孩子成長提供適宜的豐富養(yǎng)分,輸入前進的不竭動力!我們學校,都能用心營造和諧的教育氛圍,努力搭建多彩的活動平臺,成為孩子溫馨的成長搖籃!而孩子們,則會如雨后春筍,在陽光中歡快地拔節(jié)!
責任編輯/楊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