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一屆畢業(yè)生,又接手了一年級的新生。那天,雖然陽光明媚,卻還有一些悶熱。我?guī)ьI(lǐng)孩子們走向教室。不經(jīng)意間,一個小女生將手伸到我的手中,我就順勢拉起了她那潮乎乎的溫暖的小手,我倆相視了一下。我的心微微顫動,心想:從今天開始,我將牽著你們的小手,陪伴你們度過快樂的童年。
一、與孩子的心靈牽手
怎樣與孩子們更快地熟悉起來,怎樣讓孩子們相信我,這是當下擺在我面前的頭等大事。于是,在校門口遇到一個孩子,我會摸著他的頭說:“早上好!你今天好早呀!”誰的鞋帶開了,我會蹲下來給他系好并細心教會他系鞋帶的方法。哪個孩子頭疼,我會給他一邊輕柔地按摩一邊關(guān)切地問:“是不是很難受?”哪個孩子過生日了,我會組織全班孩子送去祝福,并悄悄送上老師的貼心話。最淘氣的那個孩子有點進步,我親吻一下他的小臉兒,并偷偷告訴他:“老師最愛的孩子才會得到一個吻?!闭l的坐姿端正、繪本寫得精彩,我會用驚喜真誠的口氣夸贊他,并送給他一個大拇指……
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開始信任我,有什么話都愿意跟我說,有什么事都主動告訴我。常言道:親其師,信其道。于是,我抓緊時機對學生進行習慣養(yǎng)成教育。
二、與好習慣牽手
一年級的學生喜歡兒歌。為此,我就把學生行為習慣的要求編成朗朗上口、生動有趣的兒歌。如:上課鈴聲響后,學生會在小班長的帶動下邊拍邊唱:“上課鈴聲響,快快站好隊,不打也不鬧,立正看前方?!逼綍r站隊時,學生會在老師的引導(dǎo)下說出“我是守紀小標兵,站起隊來快、齊、靜”。在兒歌的帶動下,學生會由喧鬧變?yōu)榘察o。把對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要求編成兒歌,符合小學生心理生理特點,貼近學生的生活。而適時的讓學生誦讀,使其明白了什么時候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學生在讀中學,在學中讀,不知不覺中行為得到規(guī)范和強化。孩子年齡小,自制力不強,養(yǎng)成一個好習慣不是一天兩天,需要長期抓。直至養(yǎng)成習慣后再放手。訓練時必須嚴格,要有狠勁,不見實效不收兵。有的學生在老師的要求之下,仍然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我就會親自監(jiān)督監(jiān)督,直到做對為止。對個別學生進行糾正,只有堅持一段時間,才能見到效果。
有的學生在接受訓練時往往會有逆反情緒,你越嚴,我就越不按照你說的去做,所以在訓練中還要充分調(diào)動孩子的積極性、主動性。比如可以在訓練中增加一定的游戲,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進步,并給予精神上的鼓勵。每天給學生一個小粘貼,或者畫一面小紅旗,獎勵一個小印章,這都會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結(jié)果。常言說,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小學生的模仿能力特別強。如果學生“模仿”的是“榜樣”,就有利于他們良好習慣的形成,反之則不然。把表現(xiàn)好的學生樹立成大家學習的榜樣,既有利于其他學生向榜樣學習,同時也激勵“榜樣”不斷向更高的目標靠近。這樣,在班級中營造一個人人爭做榜樣,人人爭當先進的你追我校趕的氛圍,增強了大家不斷進取的積極性,促進了學生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
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實“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年級學生年紀小,需著眼細節(jié),從學生點滴的養(yǎng)成教育抓起,養(yǎng)成教育方能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地。
三、與老師形成共鳴
班主任工作的開展,離不開科任老師的大力支持。所以,在教室內(nèi),要給任課教師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將教室收拾整潔,講臺、黑板擦洗干凈,教學工具和儀器事先準備好。教育學生對老師要有禮貌,上課認真聽講、虛心聽取老師的教導(dǎo)。同時,還要有意識地在學生中介紹任課教師的特長等,樹立他們的威信。到專業(yè)教室上課的時候,我都會組織好學生。鈴聲一響,班長迅速組織學生兩分鐘內(nèi)將隊伍排好,靜候老師的到來,在老師的帶領(lǐng)下有序地離開教室,做到快、靜、齊。聽到“齊步走”的口令,大家安靜地向前行走,不說話,注意對齊前面、旁邊的小朋友。下樓梯時要右走,不跑步,不從扶手上滑下去,要注意安全。到了教室里,講清上課的要求,個別學生重點囑咐。下課時,提前幾分鐘到專業(yè)教室中,與任課教師溝通,發(fā)現(xiàn)問題當場解決。然后組織學生下課、進教室。有時,我會事先布置好,然后站在學生看不到的地方,考驗一下學生,考察他們的自我約束能力。曾經(jīng)有科任老師問我:你這樣走來走去,不累嗎?說不累是假的,但學生能在老師的監(jiān)督下養(yǎng)成好習慣,那我也是值得的。
四、與家長形成合力
常聽說5+2=0的說法,意思是說學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周一到周五,難以抵擋家庭消極教育的周六、日兩天。雖有些夸張,但充分說明了家長和學校教育不能一致的弊端。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必須是良好的學校教育與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結(jié)果。所以,要借助家長的力量,家長和老師對學生的要求要統(tǒng)一。一張便條、一個電話以及放學時短暫的見面都成了我和家長溝通的有效橋梁。剛開學不久,我就建立了一個班級QQ群。電話和網(wǎng)絡(luò)也成為了我與家長常用的交流工具。很多家長把他們想說的話利用短信或QQ空間留言的形式傳給我,我在QQ群與家長交流,共同探討教育學生的方法。也有家長給我提建議,講述教學以外的其他事情。網(wǎng)絡(luò)讓我認識到家長的另一面,拉近了我和家長之間的距離,尤其在假日的時候,我還能像平時一樣在網(wǎng)上見到學生,見到家長,與他們交談。
多一個好習慣,心中就將多一份自信;多一個好習慣,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機會和機遇;多一個好習慣,我們生命里就多了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作為教師,就要努力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讓學生乘著良好習慣這艘帆船,乘風破浪,順利地到達成功的彼岸。
(作者單位:1.遼寧省營口市鲅魚圈區(qū)新港小學;2.遼寧省營口市鲅魚圈區(qū)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齊 欣